刘荣
摘 要:在传统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仿写训练、结构教学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若对仿写训练掌握得不够好,学生就会过分依赖于这种写作方法,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缺乏可读性,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课外阅读的形式,丰富作文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作文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9.009
阅读活动的开展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解,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也可提高其遣词造句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及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有效引领,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控文章结构,体会文章主旨,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促使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的增强,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第一,不充分的阅读环境。目前,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是一大问题。因此,在带领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很难会主动投入进去,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也相对偏低,从而影响了课外阅读的效果。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由于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自身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甚至会出现走神等情况,从而妨碍了课外阅读的质量。读书氛围不好也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很多学生自身并不具有较高的阅读兴趣,学习主动性也相对偏低,并且在离开学校回到家中时,家中的氛围也并不利于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甚至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项活动的积极影响,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引起学生提不起阅读兴趣、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第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较少。在课后阅读过程中,通常选择的阅读材料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以及学习需要。小学生由于能力相对偏低,所以能够接触的阅读素材范围比较有限。加之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提供给学生的阅读素材也比较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课外读物并不能够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较大的限制,很大程度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及阅读热情。
除此之外,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甚至会要求学生一味跟随自己的思路,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降低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课外阅读的价值
1.课外阅读有助于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
我国一贯重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而写作教学则更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因为学生年龄小,课堂教学和阅读效果并不理想,孩子不但学不到知识,而且学习过程也很累。所以,丰富有趣的课外读物成为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最佳选择。
2.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能
写作过程中,某些写作技巧可以使写作有质的飞跃。理性地运用写作技巧,可以有效增强文本的吸引力和魅力。如果不运用写作技巧,文章就会变得简单、单调,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进行模仿,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般而言,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自律较差。课外阅读相对于传统的教材内容而言,更多的是质疑和多样化,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通过阅读各种课外读物,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有效调动。使学生逐渐拥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课后阅读丰富多样的内容,使小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现实生活,还可以加深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而有效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4.利用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在语文写作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最终目的。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利用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其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将阅读内容中的好词、好句、优美段落应用于写作过程中,增强作文的美感与可读性。与此同时,学生在参与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还能对其进行引导,使其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阅读材料,走进读者的内心,了解事物的观察方法和事件的分析方式,在更多阅读场景中获得感悟,积累更多有价值的素材。
除此之外,优秀的课外读物,其架构合理,人物描写生动、真实,经常阅读能够对学生的写作思维产生引导作用,在写作过程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从脑海当中调用积累的阅读材料,使文章浑然天成,引用的内容有理有据。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课外阅读的运用策略
1.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较为紧密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则是阅读的延伸。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拿出一部分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而后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而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以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之能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比如,如果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童话故事,那么教師可以为其提供买椟还珠、邯郸学步等有关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并与学生分享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一方式,使整体的教学氛围更加愉悦,更加轻松,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之能够全身心投入活动中,并享受活动,产生较高的表达欲望,奠定写作的基础。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内容提炼出写作的主题,开展专题性的写作训练活动。而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也要落实先学后教的原则,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行创作,而后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剖析文章内涵以及写作结构,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其学习质量。在第二次写作训练中,学生可以更灵活运用课外材料,而不会无话可说。还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带领学生开展科学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将阅读的材料应用到写作中,以此降低学生的写作压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与知识应用能力。比如,在日常阅读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制作一个积累本,把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充实自身的文学储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加深教学的深度,带领学生感受文本的主题框架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将这些内容潜移默化地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提高作文质量。笔者以《动物守株待兔》为例,由于这是一篇典型的童话寓言类故事,所以教师可以以寓言为中选择相应的文本素材,以供学生阅读借鉴,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其阅读思维。在学生完成阅读活动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感受,并训练其写作技巧。
2.利用课外阅读,增强学生写作的自觉性
课外阅读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较为多样,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入手,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课外读物。而在实际阅读中,学生们既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又能感受到乐趣,游历于知识的海洋中,这对学生产生自我写作意识十分有利。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学习方式开始从以前的以游戏为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自身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而写作意识方面则比较薄弱。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当前年龄阶段、心理特点与兴趣爱好的书籍。比如,《今年你七岁》这本课外读物,就结合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紧紧围绕着小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心理。而且这本课外读物具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生活接近的文本能让学生迅速融入其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小学生当下的迷茫情绪。而且,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了解到充满趣味性的内容,以致下意识地去展开写作,用自己的角度记录类似的学习生活。小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这一点对于鼓励学生写作很有利。
3.开展兴趣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各科教师应明确指出,小学生一般年龄都比较小,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而且由于自身的控制力不强,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喜欢的文章形式和主题,然后为其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并要求小学生认真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有效地感受到文学所具有的魅力,从而逐步提高自己动手写作的欲望和信心,为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基础教学之外,对学生感兴趣的读物有充分的了解,然后针对实际情况为其推荐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
例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可能有一部分人对文章作者鲁迅比较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读一读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在课外阅读中,小学生不知不觉地开始被文章中精彩的语言、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内涵所吸引,同时衍生出想要仿写的想法,从而在持续的阅读和实践中产生浓厚的写作热情。
4.开展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质量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仿写是惯用的一种手段。相比于独立写作,仿写的难度较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缓学生的写作压力。在讲解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重新分析文章的结构,探讨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以及这些句子中应用的写作技巧。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文本框架的掌握,在这一环节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提炼整个文章的基本框架,不断强化学生的文章概括能力、把控能力。当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后,教师可组织其开展仿写训练,根据文章中所应用的修辞手法对其他事物进行描写,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可以静下心来,融入所学文本构建的世界中,更好地感受情感的变化、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情节的跌宕起伏,深入把握文章的主旨以及内涵。并且,在阅读课外文本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引入留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想法,尝试性地进行创作,提升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
例如,在讲解的欧·亨利的作品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介绍他的短篇小说《警察和赞美诗》。教学中,教师可先要求学生阅读这个小故事,而当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可跟随着情节的变化,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不同的音乐,利用音乐营造浓郁的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以及情感变化。在阅读完流浪汉听到赞美诗这一情节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停在这里,在不按照后续故事情节发展线索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改编。比如,有的学生会想流浪汉听到赞美诗后,幡然悔悟,主动去弥补自己之前犯下的错误;有的学生会写到流浪汉听完赞美诗之后只是内心感动了一会儿,然后继续碌碌无为,虚度光阴。在此过程中,不论什么样的结局教师都需要予以尊重,只要保证学生写出的故事结局合理即可。通过这一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其写作能力。
6.挖掘作者赋予文章真情实感
一篇文章中,中心思想是其最直接的价值展现。在完成阅读之后,需要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行文结构,分析其中所应用的修辞手法。而在讲解完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带领学生解读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此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解读作者所传递的情感,提高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及情感表达技巧。如此一来,当其在进行文章创作时,也会下意识地进行模仿和学习。
例如,在讲解《朝花夕拾》这部作品时,它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志向,也介绍了一些鲁迅先生儿时的事件,表达了一种细腻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先生有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在文章中的不同片段、不同情节,展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或者可以向学生播放主题影片,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
以《藤野先生》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询问学生为什么在文章的开篇处鲁迅先生写下“东京不过如此”。在这里,“无外乎”具体指什么呢?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以及分析。很多学生都会给出自己的想法,整体教学氛围会比较浓厚。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以此为背景的影视剧片段,讓学生了解到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更好地体会鲁迅在写下“东京也不过如此”时所具有的情感。在多种感官刺激的引导下,学生的情感共鸣会被充分激发,自身的爱国意识也会形成。教师可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具有极高的价值,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落实读写结合的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式,构建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入多样的教学内容,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减缓学生的抗拒心理,使之能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个人能力,完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俭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分析》,《学周刊》2020年第11期。
[2] 何鑫益《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学周刊》2020年第12期。
[3] 金锋《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创新反思》,《作文成功之路》2018年第1期。
[4] 王克伟《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学周刊》2018年第13期。
[5] 林丽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第19期。
[6] 储雄《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