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22-06-05 08:19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瘤体循证婴幼儿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血管瘤即皮肤、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血管畸形或良性肿瘤,多因胚胎期间血管细胞异常增殖所致[1]。婴幼儿血管瘤的理想治愈时间为发病后4个月内,但部分患儿受多种因素影响易迁延不愈[2]。以实证为基础的循证理念可将护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基于疾病诊治的根本原因和依据围绕患者状态于临床展开护理工作[3-4]。综合护理则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心理状态、环境等因素全方位实施优质医疗服务模式,其有效性在诸多疾病中得以证实[5]。本研究基于循证医学对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旨在探讨对患儿疗效、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血管瘤外科诊治的血管瘤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样本筛选时间为2019年6月1日~2020年8月31日。纳入标准:①患儿经B超和(或)MRI诊断为真性血管瘤;②患儿出生>1个月;③患儿瘤体有快速增长的趋势,且未接受其他方法治疗,即为初次治疗的增殖期血管瘤。排除标准:①患儿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儿合并其他严重血管疾病;③不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的患儿。将纳入研究的11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男25例、女33例,年龄30 d~10个月、平均(4.83±1.02)个月;发病部位:头顶5例,颌面部14例,四肢24例,足部5例,手掌7例,会阴部3例。观察组男28例、女30例,年龄35 d~10个月,平均(4.65±1.14)个月;发病部位:头顶3例,颌面部16例,四肢22例,足部6例,手掌6例,会阴部5例。两组瘤体面积均为(0.5 cm×1.0 cm)~(5.0 cm×7.0 cm),患儿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在瘤体局部注射治疗及盐酸普萘洛尔片口服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法。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1次/d,连续治疗3~5 d为1个疗程;盐酸普萘洛尔以阶梯加量的用药方案,首剂量0.5 mg/(kg·d),第2~3天增加至1.0 mg/(kg·d),之后增加至2 mg/(kg·d),在院期间口服2次/d,每次间隔12 h,出院后仍持续服用,2个月后可行第2个疗程治疗,直至1岁后瘤体不再生长。

1.2.2 对照组 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常规、肝肾功等检查,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其意识情况。

1.2.3 观察组 实施基于循证医学的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3.1 循证问题 ①团队建立并明确分工: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统筹人力资源及人力安排,监测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组内成员还包括负责培训、指导循证相关内容的中级职称护理人员,其他护理人员负责实施综合护理措施。②问题提出及确立: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及既往临床资料,提出婴幼儿血管瘤临床治疗、护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确定问题。主要包括:患儿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不良反应?针对不良反应应采取何种措施?采取什么预防措施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如何保证家属院外对患儿监测和护理的质量?

1.2.3.2 护理措施 循证小组针对上述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后,制订如下综合护理策略。①健康教育:制订婴幼儿健康教育卡向家属发放,结合PPT、视频等方式讲解提高家属对疾病认知及护理能力,具体内容见表1。②不良反应应急预案:针对婴幼儿治疗过程中机体各系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制订针对性应急预案,具体内容见表2。③心理护理:血管瘤患儿因年龄较小多对院内陌生环境和人员存在抗拒情绪,配合度较低,同时患儿家属存在明显焦虑、担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要为家属详细讲解治疗过程及理想预后,取得家属信任,并与家属共同协作帮助患儿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并进入治疗状态,通过安抚等方式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④疼痛护理:患儿多伴有较为明显的躯体疼痛及不适,疼痛与情绪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其治疗效果,故护理人员需根据患儿实际疼痛情况给予药物镇痛等处理。⑤环境护理:入院时,护理人员采用亲切、积极地态度引导患儿及家属,为其分配病房时应根据患儿及家属偏好、需求等合理选择病房位置。入住后定时为患儿清理病房,及时杀菌、消毒、通风,保证温度、湿度均处于患儿适宜范围内。

表1 婴幼儿血管瘤健康教育卡

表2 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治疗前后瘤体颜色、大小,采用Achauer 4级分级标准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分为Ⅰ级(瘤体颜色变浅且缩小≤25%)、Ⅱ级(瘤体颜色明显变浅且缩小26%~50%)、Ⅲ级(瘤体颜色明显变浅且缩小51%~75%)、Ⅳ级(瘤体颜色几乎完全消退且缩小>75%)[6]。②采用儿童疼痛评分法(FLACC)评估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该量表适用2个月~7岁的儿童,评分范围0~1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儿疼痛越剧烈[7]。③治疗过程中严格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比较两组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心律不齐、皮肤破溃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Ⅰ级4例、Ⅱ级10例、Ⅲ级31例、Ⅳ级13例,对照组疗效Ⅰ级11例、Ⅱ级28例、Ⅲ级14例、Ⅳ级5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10.493,P=0.001)。

2.2 两组护理前后FLACC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FLAC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婴幼儿血管瘤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与胎儿期组织分化时控制基因出现小范围差错有关,且产妇妊娠期绒毛膜穿刺、黄体酮使用等因素均可增加该病发生率[8-9]。该病多发生于婴儿出生后1年内,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主要病理特征,0~6个月为快速生长期,6~12个月相对稳定,12个月后逐渐消退[10]。血管瘤是一个单独、完整的体系,与周围血管无连接。

婴幼儿血管瘤需要遵医嘱服药治疗,在此基础上需配合及时、有效的病情观察及干预。成磊等[11]研究指出,以证据生成、整合、传播及应用的循证护理在临床实践中注重医学原则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效果显著。本研究基于循证医学制订如下环节:①血管瘤婴幼儿护理规范;②血管瘤婴幼儿不良反应应急预案;③血管瘤婴幼儿家属健康教育卡。综合护理是婴幼儿血管瘤常见的护理配合模式之一[12]。本研究在循证问题的基础上为患儿提供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及环境护理等全方位优质服务。首先为其营造良好的病区环境,保证其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和依从性,加之针对性疼痛干预,可缓解患儿躯体疼痛;此外,本研究重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干预,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FLACC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心律不齐、皮肤破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分析原因可能为:该模式将护理工作转变为有证可循的科学流程,护理人员在循证过程中提高了对患儿日常护理、安全管理的能力[13]。同时,患儿家属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不良反应监测、应对能力,明确了遵医嘱用药、复诊的重要性,循证理论的应用推动了护理质量及效率的提高,全面保证了血管瘤婴幼儿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对血管瘤婴幼儿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但本研究尚存在时间因素等限制,样本量纳入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仍待未来大样本的研究,为血管瘤婴幼儿探索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

猜你喜欢
瘤体循证婴幼儿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分析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1型神经纤维瘤病切除术中出血量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