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022-06-04 09:33凌佛鑫阳光杨巍刘美红
保健文汇 2022年3期
关键词:胃底门静脉数目

文/凌佛鑫,阳光,杨巍,刘美红

胃底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症所引起的并发症。而导致门脉压力增高的疾病,有肝内疾病和肝外疾病两大类。其中肝硬化所致门静脉压力增高,是引起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胃底静脉曲张主要表现是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内镜治疗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其中曲张静脉套扎为临床常用内镜治疗技术,虽然有效的缓解曲张静脉,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等优点,但其彻底去掉静脉曲张,需反复治疗,增加患者痛苦。因此,我院为了提高内镜治疗的治疗有效率,对50 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组织胶治疗的临床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所收治的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抽取50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电脑流水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 例。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胃底静脉曲张诊断标准;为首次发病,且无手术治疗史;临床资料完整,符合研究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心脑肾疾病;血凝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研究者认为有必要退出者。参照组男性11 例,女性14 例,平均年龄为(45.25±3.14)岁;观察组男性13 例,女性12 例,平均年龄为(46.21±2.56)岁。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静脉泵入生长抑素(生长抑素 国药准字H20053011,成都五台山制药有限公司)250~500μg/h。观察组组织胶治疗:内镜下确定曲张静脉注射点,注入50% 葡萄糖+组织胶(组织胶 国械注准 20153651282 北京福爱乐科技有限公司)1~2ml+50%葡萄糖注射液。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底曲张静脉直径、曲张静脉数目、治疗效果、术后再出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发热、静脉血栓、胸痛、食管溃疡等)。

治疗效果:(1)显效:胃底团状或结节状静脉转变为索条状,静脉曲张面积明显缩小。(2)有效:胃底静脉曲张所有改善,但曲张面积缩小不足50%。(3)无效:胃底静脉曲张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胃底曲张静脉直径与曲张静脉数目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胃底曲张静脉直径均10mm 以上,且曲张静脉数目在3 个左右,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并无统计意义,P >0.05 ;经治疗1 个月后,虽然两组胃底曲张静脉直径均明显下降,曲张静脉数目减少,但参照组胃底曲张静脉直径在7mm左右,而曲张静脉数目在2 个左右,而观察组胃底曲张静脉直径在5mm 以下,曲张静脉数目仅在1 个左右,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有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胃底曲张静脉直径与曲张静脉数目对比(±s)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大多患者静脉曲张面积缩小明显,仅1 例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高达96%,而参照组大多静脉曲张面积缩小<50%,且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增加现象,治疗有效率仅72%。两组在治疗有效率数据差异有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术后再出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16%,低于参照组的44%,而静脉曲张消失率60%,则高于参照组的20%(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再出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对比[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仅发生发热与胸痛各1 例,并无静脉血栓、食管溃疡等现象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低至8%,而参照组则高达36%(P <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胃底静脉曲张属于机体对门静脉高压的一种病理性代偿方式,但由于侧支循环阻力较大,导致降压效果较差,从而无法有效的缓解门静脉高压。高压状态下其血流速度相对较低,从而导致血管直径增加。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胃底曲张静脉直径均10mm 以上,属于中度及以上静脉曲张,且曲张静脉数目在3 个左右,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并无统计意义,P >0.05;经治疗1 个月后,虽然两组胃底曲张静脉直径均明显下降,曲张静脉数目减少,但参照组胃底曲张静脉直径在7mm 左右,曲张静脉数目在2 个左右,而观察组胃底曲张静脉直径在5mm 以下,曲张静脉数目仅在1 个左右,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有意义,P <0.05。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主要以控制出血与预防再次出血为主要治疗方式,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虽然药物治疗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胃底曲张静脉破裂的风险。但由于药物治疗易引起高血压、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从而导致其临床应用价值并不高。而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大,且术后有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的风险,从而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而内镜治疗主要包括了曲张静脉套扎、生长抑素注射治疗及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曲张静脉套扎为食管曲张静脉预防的首选内镜下治疗方法。但套扎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食管曲张静脉,当门静脉再次高压时,曲张静脉易再次发生,且随着圈套器的脱落,再次出血的风险也较高。生长抑素适用于急性胃溃疡出血、糜烂和出血性胃炎所致的出血、严重的急性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等治疗以及胰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可以抑制生长激素、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但是具有不良反应,半衰期极短。而组织胶则能从根本上消除曲张静脉。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大多患者静脉曲张面积缩小明显,仅1 例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高达96%,而参照组大多静脉曲张面积缩小<50%,且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增加现象,治疗有效率仅72%,两组在治疗有效率数据差异有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16%,低于参照组的44%,而静脉曲张消失率60%,则高于参照组的20%(P <0.05)。主要是由于在曲张血管内注射组织胶,能有效地闭塞血管,促进曲张血管的坏死脱落,从而消除食管曲张静脉,降低再次出血率。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并发症,但观察组患者仅发生发热与胸痛各1 例,并无静脉血栓、食管溃疡等现象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低至8%,而参照组则高达36%(P <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时,组织胶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不仅能有效的改善胃底曲张静脉直径,降低静脉曲张数目,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组织胶治疗的临床意义巨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胃底门静脉数目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体会
改良三明治法与序贯联合套扎分别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
移火柴
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TACE联合TIPS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
门静脉高压症是什么?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行急诊内镜的治疗效果
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640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
牧场里的马
探索法在数学趣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