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邵
摘 要:低年级孩子的思维能力相对较低,要想培养这些孩子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可以根据孩子勤学好问的特点,设计贴近孩子们生活场景,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设立贴切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使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存在,激起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鼓励他们努力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二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一、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老师尽量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提取素材,即使不能完全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来,也不要脱离生活太离谱。只有运用孩子们身边熟悉的素材来进行教学,他们才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才会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孩子们才会觉得解决数学问题,就是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起来更有动力,更有兴趣。
有些孩子感觉学习解决数学问题非常困难,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问题是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也许是孩子们对文字表达的解理能力不够,又或者是老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不够通俗易懂。如果能把要解决的问题置身于他们生活中的某个情境中来,也许孩子们会更明朗很多。如,我们可以从生活场面入手,将问题的情境设置为孩子们生活常碰到的场景,有利于他们融入情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可以是事半功倍。
二、引导理解数学问题题意,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低年级的孩子,教师可以设计好合适的问题,慢慢地启发孩子们思索问题,挖掘答案,再组织他们将想法综合起来,让思维更有条理。因为低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和问题主次感都不是很强,如果老师不提前设置好教学思路,不引导一下思考问题的方向,孩子们说出来的内容就会是五花八门,很多情况会偏离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很远。因此,有必要地引导孩子们的思路集中往问题的切入点思考,以便更快,更好地理解问题,以便解决数学问题。
在浏览题目信息的基础上,可以锻炼孩子讲题意的习惯。这样来,孩子们通过讲题不断地加深对已知条件熟悉程度,对审题有很大的帮助。随着对已知条件的深刻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也随之浮现于脑海,他们也就能准确地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数学问题。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解决问题的良好过程。
三、解决数学问题尽可能寻求一题多解
孩子们理解问题,明确数量关系,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后,可以说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接下来就是列式和计算了。问题解决了,孩子们会有一定程度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要想让他们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最大化,老师就可以培养孩子们养成一题多解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极力引导孩子们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它。当天真的孩子们,学会用第二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万能的魔法师,神奇般地存在。这时候他们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觉简直得到无限放大,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解决问题着魔般的爱好。因此,引导孩子们从多角度、多思路去寻求解决问题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们对解决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更好提升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要提升低年级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多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使孩子更容易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鼓励孩子们多角度多思路去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就能让孩子们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好更快的接受数学问题,理解问题,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覃家瑶.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06-107.
[2]钟向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的策略[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763-765.
[3]韓华方.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育[J].华夏教师,2018(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