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新模式

2022-06-01 18:09:25杨邓娟
民族文汇 2022年2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德育教育高中

杨邓娟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三观,但依旧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应时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首先对高中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针对问题提出策略。以期,能为高中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有效性建议。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引言

积极心理学观点认为:“人的内心本性积极、人的心理活动对于人的局提行为、道德品行具有重要的约束力和影响力。”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日益革新。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因此,现阶段的教育对高中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将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高中阶段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虽然现在大部分的学校都在推行德育工作,但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德育目标都不明确。导致班主任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趋于形式主义,仅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就造成了德育方式的单一化,长期下来,学生对班会的内容不重视,班主任也不加以适当的引导,最后使得班会内容失去意义,学生无法接受真正有用的德育教育。加之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的心理,常常对班会上班主任的说教感到厌烦,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效果甚微[1]。

(二)德育教育理念过于陈旧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常常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高中学校,认为当前阶段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在高考中取得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许多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效果不佳。除此之外,班主任也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常以为学生好为由,阻止学生接触一切与高考学习无关的事物,不去了解学生真实的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班主任和学生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

高中阶段的学生多数处于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更多的是需要来自外界的认可,得到外界的尊重,然而,高中阶段学业任务繁重,班主任不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日常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过于严格,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因为害怕被班主任批评而不愿意与班主任进行主動沟通。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班主任无法第一时间得知,事后在不向学生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斥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学生容易在理智不清晰时做出错误的决定,形成一种非良性的循环。既导致了师生间的关系的疏远,也可能对学生未来的人生造成不可扭转的影响。

二、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德育工作

(一)明确德育目标

高中班主任应将德育工作的目标确立在关注学生的积极因素上,使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首先,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应明确德育目标,秉持积极的指导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其次,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性的德育工作。最后,班主任应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关注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关系,做好学生与任课教师间的纽带,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应用积极心理暗示,优化教育效果

在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味地灌输、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运动到实际的德育教学中,可以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优化[3]。班主任通过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使学生能够愉快的接受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在高中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做好表率工作,为学生传递正能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氛围,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会快乐。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引导学生将消极的能量转化为积极的能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让学生能够很容易的度过挫折期,并能学会在以后的生活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

(三)利用互联网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迎合学生的兴趣,合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开展德育工作[3]。如,班主任可以建立一个班级微博,将日常班级中的趣事分享到微博当中,学生通过对微博内容的关注,可以体会到班主任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班级微博中分享的内容,了解到当前阶段学生的真实心理需求,当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偏离正确轨道时,班主任应用积极的方式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对班主任敞开心扉,养成遇到困难会与班主任诉说的习惯,以此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这样既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为班主任未来的德育工作积累一笔宝贵的经验。

结论

高中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成长经历,也是学生心理建设的关键期。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度过这段重要时期,引导学生做出正向选择,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保驾护航,也为高中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林. 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德育工作的启示[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65-66.

[2]胡文根.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新模式[J]. 华夏教师,2020(08):85-86.

[3]陈显浪. 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59.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德育教育高中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7:07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40:38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2:53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17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5:21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3:57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