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琴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变革,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的学习更有趣、更轻松、更有效。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保持着良好活跃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语文知识背后的丰富内涵,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本文基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8.018
情境教学法是近些年新型的一种具有创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也是初中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情况,设计相关的教学场景,让学生通过沉浸式学习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初中语文的知识。通过将情境教学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一、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课喜欢从教师的角度理解,并通过单一的方式讲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这种方式单调又枯燥,无法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无法在师生之间激发思维的火花,无法让课堂有新的生成。教师只能在一堂课里,完成教师角度的知识授课目标,仅是把课上完了,而学生在上课前的知识能力水平与上课后的知识能力水平有何提升却无从感知,又哪里有真正的教学目标的完成呢?学生一直处在低气压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语文教学自然也很难能有成效。
语文整体的文化知识和独特的情感能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和综合素质。语文学习,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在心灵和情感上的需求,还能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与文章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会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语文课文背后的意义。而情境教学的融入能够将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课堂的氛围,进而参与到课堂当中。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1.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合理将语文知识与情境教学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教育氛围,还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记忆与掌握。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情境教学的选择也很重要,教师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应当围绕初中语文的教材和内容,潜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2.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想象空间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的实践性的文章。文学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作者的想象给文学插上了穿越时空的翅膀,而学生去阅读、学习一篇文章不仅需要知人论世,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文学世界,这时需要读者试着去想象画面,才能更好地读懂作品内涵,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教师要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描绘画面,才能感受到安史之乱后一个被群童欺负却无力反击,被风雨折磨却束手无策的可怜无助的“老无力”的人物形象,才能调动起学生对诗中人物“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的悲惨境遇的同情。在具体的情境教学中,学生通过想象触碰到诗人那饱经沧桑却甘愿为苍生而“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襟,更好地理解诗作,理解作者,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3.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习自信、养成良好习惯,深入感受语文学科文学背景,进而全面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可以最大程度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语文意境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一如既往地保持高昂兴趣,为学生综合性、全面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初中语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教师要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任务,高效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认知思维、探索精神、解答能力,有效增强初中生“听、说、读、写、看”五方面的技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塑造良好性格,培养坚强品质,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与驾驭能力,为学生全面、高效、多样化发展做好铺垫,从而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的价值与内涵,充分展现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增强初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的策略
1.将情境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语文的学科知识几乎都来自生活,语文即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去创建情感教学模式,拉近学生和语文课堂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发现语文知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因此,在情境教学法有效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想,强化学生应用“情境教学法”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开展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趣味性、多样性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与价值,提高学生课程探究与学习能力,为学生综合、高效探究语文知识做好铺垫,进而体会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以《社戏》这篇文章为例,鲁迅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满怀对童年的回忆和对农民的表扬和赞美,并且在文章中运用了很多描写风景的手法,将江南水乡的景色写得如真似幻,读者在阅读之后不禁产生向往之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仅仅是通过阅读课文很难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景,并且现代的学生和鲁迅那个年代所经历的童年也不同,很难深入地去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小组模式,先回忆自己的童年,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这样一来,很快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懂得童年事件在人成长回忆中的意义,以及回忆时的温馨美好,从而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在这之后,教师再因势利导,为学生讲解鲁迅先生小时候的故事和这篇文章的社会背景,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情境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0F9688EF-46BF-4457-A6B2-812697BFE014
2.将情境教学与文化知识相结合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入到教材,了解到教材内容背后所拥有的文化知识和情感内涵,教师需要创建一个与教材内容相近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而课外材料的融入也能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起到补充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课外材料,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创建文化知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以《春望》为例,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其实已经学习到了很多杜甫的作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春望》这首诗歌创建一个文化知识的场景,且在学生学习之前,问学生一个问题:“《春望》这首古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深入到古诗当中。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也会结合自己曾经学习过的知识总结出答案,以此让学生对古诗和文化知识有一个更好地理解。有一部分学生还会根据杜甫的经历来进行分析,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时期,见证了唐王朝的由盛转衰,见证了太多的家破人亡,也感慨自己身世之艰难,诗歌慢慢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还有的学生会根据他的其他诗歌进行整体分析和交流,像《春夜喜雨》《登高》等,从诗歌的阅读和学习中,能够感受到作者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所体现出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通过情境教学与文化知识的融合,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用心体会每一篇文章和诗歌背后的文化知识和价值意义。
3.将情境教学与师生互动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众多的文化作品能够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品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如若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和经验,并根据这些经验来创造一个能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情境,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
以《桃花源记》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后,可以问学生一个问题:“通过学习本篇文章,请问同学们对本篇文言文有着怎样的见解?”有的同学会说,本篇文言文可能是当时作者想要逃避自己的生活,因为自己的生活比较艰难,向往一个美好的世界。还有的学生会认为《桃花源记》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文中的南阳刘子骥就是最好的证明,只不过是没有找到罢了。教师也可以加入学生的讨论当中去,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来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这样也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借助情境教学的多功能性特点,组织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活动,进而彰显情境教学法的重要价值与内涵,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开展高质量、多元化的探索学习活动,加强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交流成效,为学生深入全面、系统性发展助力,从而提升初中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促使师生之间开展心灵交流、情感沟通,围绕“世外桃源”主题进行演讲活动,让学生可以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培养内心的交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成效,为学生综合性、全面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初文语文教学不同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集合性特点,教师要在语文系统性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对实践学习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综合性、全面性发展做好铺垫,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竞争力。与此同时,在问题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现状,科学启发学生思维意识,深入锻炼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全面激发,充分彰显“问题教学情境”的作用与价值,助力初中语文品质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要在朱自清笔下探究学习“父亲”这一人物形象。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实践阅读活动,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认识作者笔下这位年老、身材发福、蹒跚踉跄的父亲,使学生勾起对自己父亲的回忆,激发初中生深度阅读课文的动机。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创设适宜的教学课件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语篇思维,了解文本中所描述的“背影”与我的关系,促使学生对父爱激发感恩之心,进而深深体会“父亲”无言的爱,使初中生被文章中的优秀句子、语篇等以情感吸引。最后,在对《背影》进行深入解读后,教师创设问题:这篇课文通过哪些字词来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哪些语句描写中包含着父亲深深的爱?我们在学习了《背影》后,要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在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启发下,帮助学生系统学习语文知识。
5.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手段是学生培养兴趣、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结合新课改教学目标任务,科学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综合能力,为学生深入、全面发展助力,从而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语文探索学习环境,优化语文系统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知识探究学习中逐步形成学习思维、锻炼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语文学习核心竞争力。另外,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凸现信息技术辅助下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价值与意义,进而不断提升课堂学习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打造高超、卓越的语文学习氛围做好铺垫,提高學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时,教师要结合作者苏轼的诗歌特点、寄托的情感,以“歌词”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记忆《水调歌头》,并且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有效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歌手王菲的“但愿人长久”,促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婉转的歌声中感受作者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对《水调歌头》的情感挖掘。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微课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知识的要点与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价值与作用,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究力。
纵观本文,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的应用,不但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效率,还能够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方法,逐步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爱上语文,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 赵春梅《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年第8期。
[2] 姜海玲《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新校园》2015年第9期。
[3] 黄艺瑄《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考试周刊》2014年第11期。
[4] 丁丹丹《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途径》,《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年第7期。0F9688EF-46BF-4457-A6B2-812697BFE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