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摘要】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教师主动建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渗透策略与技巧是中职教学面临的挑战与考验.学科核心素养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要从数学学习的本质出发,从全面渗透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利用生活化情境改变数学教学氛围和加强数学题目的多样性与开放性这三个方面,探析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融合与渗透路径,以推进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从而强化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关键词】 中职数学;核心素养;渗透策略
1 前言
伴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地变化和升级.在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上,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和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数学理论知识之外的核心素养.
在实际的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转变教学思路,引入教学新理念,将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全新的设计,才能够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真正融入到中职数学教育中去,真正做到核心素养的渗透和结合.
2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中职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大内容,其基本内涵实际上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融入专业知识学习中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的培养.它不单纯指知识,也不单纯指技能,而是技能、知识、学习能力、学习素养的结合.
从根本上来看,核心素养的实现体现的是学生对数学本质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深入学习[1].学生若想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将核心素养逐渐渗透到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中.
在研究核心素养渗透的同时,更应该从数学学习的本质出发,通过有效的内容学习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提升.
3 中职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举措
3.1 全面渗透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必须先建立核心素养培养的标准,需要有意识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植入有关核心素养内容.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一直以来数学课堂的教学目的都是以知识内容的讲授为主,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并不全面,而冒然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有一定难度.
我们搭建了融合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体系,在知识点传授中明确告知学生关于该知识内容所涵盖的核心素养的内容,从课堂教学过程出发,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
例如 在《平面与平面成角》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二面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操作让学生充分认识“二面角”,利用白纸一张,将白纸对折成如下的形状:
然后提问以上图形是否构成了二面角?学生通过动手和观察对比课本中的定义,发现它们均构成二面角.利用这样直观的教学方法,把抽象问题具象化,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只局限在人文教育之中[2].以人为本始终是教学的落脚点,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分步骤、分板块渗透有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带领学生学习数学,从而使学生对核心素养具有正确的认识.
3.2 利用生活化情境改变数学教学氛围
虽然数学源于生活,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我们在生活中虽然经常会遇到并使用数学知识与数学逻辑,但是因为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少有人会将系统化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运用到生活之中.
传统的数学教学实际上一直是脱离现实的理论教学,书本教学虽然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秩序性,但是缺乏了一定的生活化和人性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吸收被固化,对于核心素养部分内容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
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无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彻底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只有将学习的氛围和教学的模式生活化,从生活化的情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可接触的资源,多塑造一些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内容结合起来,我们才能不断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能力的水平.
例如 在学习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有“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这一课.课程的本质就是让学生了解到相关函数概念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函数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函数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的地方都能有所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程之前,先观察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函数知识,之后在课堂上可以先提问学生,即使学生的回答与函数存在出入,但是只要学生主动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便达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渗透的目的.
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其能够主动融入课堂,融入数学.教师就必须做好教学设计,应用引人入胜的生活化场景或典型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质疑、敢于表达.达成这样的效果就是数学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地渗透,提升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 在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这个内容时,首先使用一则新闻“信用卡欠款九年从9元变成9000元”作为课堂的开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思考课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学习完本节知识要点后,学会计算“复利”,从而提升学生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的两大核心素养.
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凭空而来的,学生首先要保证自己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以及较强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概念和理念之中,这样才能够初步了解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
例如 在《集合的概念》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集合”的概念,可以尝试带学生到操场上,分散活动,然后根据教师的口令,让特定的学生集中,充分体验集合的概念:“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接着让学生发出集合的口令,相应的学生根据口令要求集中,进一步明确集合的概念.
教师探寻新的教学方法,把生活化场景、案例化教学、实践式操作等方法融入数学课堂,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融入生活场景、教学案例和实践操作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数学学习目标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3.3 加强数学题目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学生灵活思维模式的培养,同样是锻炼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数学题目进行多样性和开放性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拓宽学习思路,更好地培养逻辑推理的数学素养.
例如 在等差数列公式套用和数列之间规则的运用.通常情况下,在没有教师明确提示或者要求的情况下,套用等差数列公式进行计算基本上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的,但是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固化在数学公式之中,发散性思维以及开发性思维得不到根本地锻炼[4].
“等差中项”的学习就具备一定的发散性思维:“1,3,5”这三个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那么它们之间除了公差是2外,还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很容易发现1和5相加的和除以2刚好就是3,从而引出并理解“等差中项”这个概念.
以此发散思考,如果是“1,3,5,7,9”这个数列,5恰好是1和9的等差中项,同时也是3和7的等差中项,而“1,5,9”和“3,5,7”也都是等差中项,此时教师引出“若a,A,b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A=a+b/2”这个等差中项的公式,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掌握;细心的学生会发现这个公式只适用项数是奇数个的情况,若项数是偶数个的时候,还需要进一步发散思维,通过观察计算,推导出“在等差数列中,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这个性质.
这样的教学思考过程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发散思维的过程,这本身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锻炼和培养.
在讲解和布置数学练习时,笔者也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性,尽可能从专业的角度去设计数学题目.
例如 在给汽车专业学生教授《旋转体》的知识时,在讲解圆柱体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案例后,就马上从专业的角度入手,结合专业知识设计圆柱的面积与体积的技术,时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与专业知识地高度融合.
在圆柱面积计算题中,设计了“钣金实训课,需要制作一个直径为70mm,高90mm的圆柱形钢制杯用于电焊练习之用,请问需要准备多少的钢材才够用?”,在圆柱体积的计算题中,设计了“汽车排量计算问题:CA488型汽油机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自产的发动机产品,该汽油机有4个气缸,气缸直径87.5mm,活塞行程92mm,问该发动机排量多少?”.
这些数学题目既能够体现圆柱的概念与计算,又与专业结合,不仅提升了學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又能够与专业知识结合,提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助推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
我们在实际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过程的培养而不是结果的呈现.
数学题目的多样性与开放性本身就是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数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把核心素养的培养具象成学生自我探究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教学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满足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知识储备,在保证数学学科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情感观念以及价值观念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刘利.浅谈中职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渗透与培养[J].中外交流,2019(7):15.
[2]俞晓芳,余艮良.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渗透[J].现代职业教育,2019(11):150-151.
[3]韩红芳.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J].魅力中国,2020(7):140.
[4]赵玲.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科学与财富,2020(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