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传刚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人们对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越来越严格.教师在授课期间,不但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跟上教学改革的脚步,有效地创建高质量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高中时期是学生最难以忘怀的学习时光,高中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的方法及观念进行改革.
物理这门学科在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这门学科的知识复杂难懂,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完全地掌握物理的相关知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完成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
1.1 循环渐进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多年学习,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心理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已经具备形式运算的能力.物理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也要根据物理的逻辑性来进行教学.
物理教材的内容是由易到难的,学生应由浅入深地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教材进行系统性的掌握,一点一点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切勿急躁,不能拔苗助长.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和规律进行全面地掌握,并且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观念,建立科学思维,逐渐提高物理探究能力.
1.2 教学方式多样化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力推进,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也增添了新的内容.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授课时应该遵循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教师不能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等.
对于选择何种方式来进行教学,这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确定.教师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从而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引导,而非领导.
2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教导学生学习不同的物理方法
2.1 类比法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由内向外不断进行扩展的过程,学生在已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吸收外界的新知识.类比法的应用正是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了衔接,对学生的学习能够有不错的启发效果.
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物理概念时,可以应用类比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物理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相似的实验以及物理现象,向学生做出解释,通过对比,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就会更容易.应用类比法进行学习,能够把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2 比较法
学生在高中时期的物理学习中,会学到很多相关概念,有一部分知识点的概念很相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弄混.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把这些概念分清楚,通常采用比較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对知识点加强理解和记忆.比较法的应用,不但可以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而且对教师教学的难度也能有效地降低.此外,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实验,教师也可以把比较法应用在物理实验的教学当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进行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物理知识.
2.3 模型法
模型法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够把复杂的知识进行简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模型法就是为了研究问题,通过物理建模的方式把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提高,进而把物理的根本特性和现象的本质一起融合构建.在研究复杂的物理问题时,可以对主次因素分别看待,之后构建理想化模型来处理问题.
2.4 猜想法
在物理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猜想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物理学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应用猜想法来进行假设、实验思考等操作,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进行归纳整理.
应用猜想法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完成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把自己的假设以及猜想通过物理实验进行证明.逐渐提高自己的深度思维能力.
3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理能力的养成策略
3.1 小组合作学习
以往,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比较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人能力,很少开展小组学习,没有意识到团队合作对学生的价值.学生只有在合作中才会产生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有奋发向上的动力,进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获得成长.
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合作意识,了解合作的优势,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团结协作,快速处理问题.而且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处理问题时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大家可以集思广益,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完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提供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
例如 教师在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节课时,对其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学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条件就是组内的成员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以此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教师在进行分组时,需要确保每个组内都有一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带领大家一起操作实验,进行学习.无论做任何事情,在最开始的时候总是困难的.所以需要有一名学生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学习,为其他学生讲解实验流程,一步一步地调动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当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沟通交流,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在实验过程中碰到某一个问题,通过个人的能力没有办法解决,那么大家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很容易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很容易喜爱上物理实验,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学习,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合作能力.
3.2 建立趣味课堂
在高中时期,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包含很多的实验.每一个实验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都体现了科学家们对物理世界的探索.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收集关于本堂课实验教学的相关故事,故事的内容需要具有趣味性,而且具有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这些故事,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的来源与发展进行了解.
学生听教师讲述这些有趣的故事,能够激励学生完成对物理实验的探索,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起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面对物理难题时,能够用这些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励自己,不怕困难,增加自己跨越高山的决心,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例如 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是“力学和牛顿运动定律”,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需要收集有关牛顿的趣味性小故事.在课程开始的时候,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小故事,然后给学生观看物理学家的纪录片片段,学生受到这种直观性的视觉刺激,能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并且能够被科学家坚持奋斗的精神所感动.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奇妙,也想要对物理的世界进行探索.
教师通过课前导入方式,能够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使学生有想要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能够通过这些励志的小故事知道对待物理要严谨,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
3.3 主动学习课外知识
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时间是非常紧凑的.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也有限,这不利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因为物理是学习难度比较高的一门学科,教师讲课的时间比较短暂,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特别吃力.
物理教师在授课时,需要对课堂的时间进行明确的安排,并且需要积极地带动学生对课外物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下时间对物理知识进行延伸.
物理本身的难度比较高,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题,教师在课上讲解完教学的内容后,才会利用剩余的时间来讲解题目.本来剩的时间就不多,题目又难,教师快速的讲解使得部分学生无法听懂,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充分地理解.所以學生自主地对课外知识进行学习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在上课时把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快速地讲解一遍,之后对其他补充的知识再进行讲解.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在教师讲题时能够快速地跟上教师的思路,听明白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几本好的课外读物.学生通过对课外读物的学习,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教师讲课时能够轻松的学习,改变之前学习吃力的情况.
学生在上课时,需要跟上教师的节奏,对重点知识要做好记录,方便之后的复习.学生主动学习课外知识,不但自己的学习效果能够得到提高,而且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应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并不符合当下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物理课堂,教师需要对教学的方式以及方法进行革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物理教师需要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在教学时需要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授课,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够提高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敏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主观题规范化答题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95):149-150.
[2]郑金山,陈金贵.运用物理方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以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0):109-110.
[3]盛思月,何善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基于近年来核心素养主题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J].教育参考,2016(2).
[4]韩立福.韩立福有效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5]谢毓平.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考试周刊,2018(42):171.
[6]刘飞.解析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176-177.
[7]杜放.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8(0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