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2-05-30 21:11:21柏赛菊
文理导航 2022年24期
关键词:劳动实践区域游戏幼儿教育

柏赛菊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因幼儿身体各方面均才开始发展,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劳动教育,使幼儿懂得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幼儿最初的劳动是由自我服务开始的,教师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鼓励幼儿积极帮助他人,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劳动实践;区域游戏;家长

活动

中国人素来以勤劳著称,爱劳动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幼儿期正是是非价值观建立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促使其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获得劳动技能,提高动手动脑水平。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一些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采取包办代替,一些幼儿自理能力与独立性很差,凡事依赖父母,这对幼儿的成长不利,在此情形下,对幼儿开展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一、将劳动教育渗透进游戏,有效提高幼儿劳动技能

劳动是一项锻炼身心的活动,幼儿在劳动中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以“娃娃家”为例,在小班幼儿游戏中渗透劳动教育

小班幼儿劳动意识较差,他们凡事都抱着玩一玩的态度,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玩中學、学中玩。比如,小班幼儿不会拿调羹吃饭,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生活游戏区创设了“喂小动物”这一游戏。幼儿将游戏材料“小鱼”用调羹喂进“小猫”张开的大嘴中。孩子们在喂小动物的过程中巩固了拿调羹这一动作,使之更为熟练,锻炼了手指肌肉,强化了劳动技能。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妈妈”的幼儿帮着“宝宝”穿衣服、扣纽扣、梳头发、扎辫子,然后将玩具小床上的被子折一折,床单理一理,拉拉平。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不仅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无形中也提高了收拾整理的能力,使幼儿的劳动水平得到提升。

(二)以沙水游戏为例,在中班幼儿游戏中渗透劳动教育

玩沙玩水是孩子们最爱的活动,有的家长常常因为孩子玩沙玩水弄脏衣服禁止幼儿玩耍,在幼儿园,教师会做好全面安全工作,比如为孩子们准备好长筒靴、小铲子、小桶、玩水的雨衣等,避免孩子淋湿,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在玩沙水之前,教师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讨论在玩沙水时要注意什么,让幼儿知道不能将沙土向同伴身上撒,不能故意将水淋到同伴身上。幼儿在玩沙时,不断地使用小铲子挖土、挖沟、堆山,用小桶从沟渠中运水到沙地上,浸润沙土。有的孩子一个人拎不动水桶,孩子们还想办法找来了硬硬的棒子,当作扁担,尝试两人抬水桶运水。在玩水区域游戏中,孩子们拿着瓶子、罐子、水瓢不断地将水从一处运往另一处,忙得不亦乐乎,还有的孩子用水瓢舀水去浇灌水池边的花花草草,让草木得到水的滋润。幼儿在沙水游戏中,通过挖、拎、运,不断锻炼劳动技能,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三)以生活游戏为例,在大班幼儿游戏中渗透劳动教育

大班幼儿的生活游戏是根据教师日常观察中发现幼儿的劳动兴趣点设置的。比如在大班生活区域,教师创设“做花生馅”的游戏,在生活区域投放了有壳的花生、无壳的花生、透明玻璃瓶、纸板、料理机等设备。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游戏。有的孩子尝试剥花生,将花生壳与剥好的花生分别放入不同的碟子里,有的孩子在用捻一捻的方法去除花生衣,有的孩子拿玻璃瓶学着压一压花生,将花生捻成花生碎,有的孩子在尝试用料理机做花生碎,还有的孩子忙着给碗里的花生碎放油放糖,做成花生馅,将花生馅搓成一个个小圆球,留着制作汤圆用。在生活游戏中,孩子们忙着做事,剥花生、捻花生衣、做馅儿、包汤圆,幼儿的劳动技能在游戏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

习惯

劳动是一种主观意识较强的活动,需要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要通过创设劳动情境,调动幼儿劳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劳动时间中体验劳动,获得感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利用班级管理,强化幼儿的劳动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从小班开始,教师要强调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需要自己学习穿衣、吃饭、如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动手能力的增强,孩子们要学习整理桌面游戏材料,将同样的积木放在一起,学会分类摆放。自己吃饭的碗和调羹自己送到指定的位置,自己学习搬动小椅子,跟着教师一起玩游戏,自己将垃圾送到指定的垃圾篮。幼儿在班级日常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简单的劳动,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又促进了幼儿劳动水平的提高,一举两得。

(二)利用种植活动,激发幼儿劳动兴趣

幼儿园有种植园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一小块田地,教师要根据季节考虑种植什么蔬菜水果。种植园地的意义在于让幼儿参与真正的劳动,认识四季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顺序,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比如,在春季播种玉米,孩子们将带来的玉米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选种,找出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将土地平整好,施好肥料,孩子们用小铁锹挖出一个个小坑,将饱满的玉米种子播种下去,再填上泥土,用盆子接上水给种子浇水,期待着种子发芽、长高。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愉快地劳动,探究植物的生长。特别是在其后的植物管理中,孩子们时不时地浇水、施肥、捉虫、除草,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幼儿在劳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萌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利用学雷锋活动,增强幼儿劳动意识

教师要将“学雷峰做好事”的意识渗透进幼儿心田,让幼儿知道主动为班级做好事,为他人做好事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教师可以通过“学雷锋”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用具体的实例帮助幼儿巩固良好习惯。比如,在一次情商测试中,教师事先在教室里创设了“椅子倒地”“垃圾乱扔”的画面,孩子们从户外回到教室,有的孩子愣住了,有的犹豫不前,勤劳的运运快步上前,将椅子扶好,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篮。教师当场表扬了运运的行为,希望其他孩子能向运运学习,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做好事,让班级环境更整洁。在一次户外活动中,粗心的琳琳摔倒了,孩子们围上去,将她扶起来。还有一次,贪玩的琪琪将彩色圈扔到了大树上,怎么摇大树,圈儿都不下来。这时候,聪明的乐乐拿来了竹竿,顺利地将圈儿捅了下来。教师也可以利用晨间谈话活动讲述雷锋的故事,对班上的好人好事给予肯定与表扬。随着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做好事的行列,班级氛围越来越和谐。

(四)利用生活体验馆,体验劳动的乐趣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配备了生活体验馆,孩子们在生活体验馆中可以自己煮饭,自己包饺子、下饺子吃,孩子们将种植园地的蔬菜采摘下来,做成菜、做成汤,尝试进行真正的劳动。在生活体验馆中,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还可以将水果切成小块,学习煮水果羹,做水果拼盘。孩子们学习正确使用菜刀、刨刀,正确洗水果、洗蔬菜、摘菜、切菜,学会点煤气、关火。孩子们在生活的劳动中懂得了安全的重要性,懂得了劳动时要保护好自己,不做危险的事情,保证劳动的质量。生活体验馆带给孩子真正的生活体验,满足了孩子对劳动实践的渴望,让孩子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增强了孩子自信心。

此外,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劳动光荣的概念,比如歌曲《勤劳人与懒惰人》《勤劳的小蜜蜂》等,用音乐宣传劳动光荣的理念,也可以用文学作品宣传劳动光荣,比如《一袋干粮》《我们爱劳动》《爱劳动的小兔》《三只小猪》等,孩子们边欣赏趣味故事边接收劳动教育,升起对劳动人民的尊敬之情。

三、重视幼儿间的合作劳动,增进幼儿之间的

情谊

户外野战区游戏要结束了,大量的油桶、竹梯、垫子需要收拾整理,许多材料很重,幼儿一个人无法完成运送,就需要多人合作。教师可以鼓励大家合作劳动,在劳动中增进情谊,分享劳动的快乐。比如,大型竹梯需要两人分别握住两头的把手,把竹梯抬进材料间;大型厚厚的海绵垫子,四位小朋友分别抬起一角,一起运送,在合作劳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大量的油桶,孩子们一起将油桶滚起来,运送到指定地点,为了防止油桶四处滚动,两两合作将油桶树立起来摆放,保证了安全性。孩子们在合作劳动中学会了协作,懂得了相互配合,相互妥协,为了同一目标共同努力。

四、利用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幼儿优良道德品质

对幼儿的劳动教育,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联系,如果意见一致共同展开对幼儿的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增强幼儿的独立性

有的家长总是害怕孩子打坏东西,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导致孩子劳动时畏首畏尾。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没有人生来就会劳动,幼儿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慢慢掌握劳动技能,才能熟能生巧。劳动能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孩子在劳动中学会独立做事,独立完成任务。经过劳动的打磨,有利于形成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劳动的任务性让孩子们有努力的方向,总是做完事情后才肯休息,幼儿的责任心得到增强。

(二)勞动教育,提高解决困难能力

劳动需要幼儿不断地动手完成任务,有时需要长时间重复动作,幼儿的手指肌肉、身体各方面需要协作,在长久的动作下幼儿的身体体质得到增强,幼儿在劳动中认知水平得到提高,逐渐变得心灵手巧。幼儿在劳动中也会遇到困难,他们不服输,会想办法主动解决困难,在此情况下不断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教师要引导家长让幼儿尽量多地参与家庭劳动,家长不能以爱的名义,剥夺幼儿参与劳动的机会。在家庭中,家长要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洗洗手绢、擦擦鞋子、帮妈妈摘菜等。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学会劳动,从学会做家务活开始,让幼儿在劳动中感受自己的价值,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当然,教师和家长给孩子分配劳动任务时应注意劳动任务应是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任务,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劳动能力,交给幼儿的应是孩子努力后能胜任的,或是在他人帮助下能完成的任务,让幼儿经过努力能看到劳动成果,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幼儿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后会心情愉快,产生进一步劳动的兴趣。

总之,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教师要给幼儿创造劳动的机会,利用文学作品和劳动实践,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将劳动渗透进幼儿日常班级管理与游戏之中,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接受劳动教育,真切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带给自己的自信,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在劳动中培养幼儿良好品质,使幼儿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军梅.劳动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J].新课程,2021(24):220.

[2]梁梦姣.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劳动教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3]张鸿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劳动实践区域游戏幼儿教育
劳动实践与唯物史观的形成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探究
语言艺术化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2:05:23
开展劳动实践,培养留守儿童生存生活能力
求知导刊(2016年27期)2016-11-07 11:38:53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20:16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9:33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