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御”与STEM教育的融合

2022-05-30 21:11:21高小丽
文理导航 2022年24期
关键词:STEM教育项目文化

高小丽

【摘  要】古代六艺中的“御”指驾车的技术,也包含对某一问题在运筹、驾驭、领导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与STEM教育的理念相比,两者都有重实践、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概念。笔者以校本课程“车工坊”为例,阐述了学校对“御”文化的思考,创生出“车工坊”学习项目;在实践中借助评价行动促进“车工坊”项目的持续发展;最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衍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关键词】“御”文化;STEM教育;“车工坊”项目

学宫之畔,百年夫小。夫子庙小学始终坚守孔子教育思想的传承,形成了以“亲仁、尚礼、志学、善艺”为重点的育人表达,从“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角度,将古代“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御”加以提炼,尝试与STEM教育理念相融合,践行具有文化传统特色的创新素质教育实践,为小学孔子教育思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营养。

一、“御”于思:思考创生 “车工坊”学习项目

“御”在典籍中多指驾驭马车,引申指驾驭马车的人,也泛指驾驭一切。古代六艺中的“御”指驾车的技术。在赵襄王向王子期学驾车,齐国大将军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反败为胜的两则故事中,都说明了“御”之术不仅要掌握驾车的技术,更是要学会技术与实际问题在实践中的运筹与驾驭。与STEM教育的理念相比较,STEM教育具有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所学习的知识和真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生关联,学会知识迁移、应用转化。两种教育都有注重实践、提倡融合多种学科和能力的教育概念。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御”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驾驭,从马车到今天的汽车,车在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车的发展轨迹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与历史。立足六艺中“御”的教育内容,学校以“车”为载体,建设了科技教育特色项目:“E时代”车工坊创客中心。刚起步的车工坊创客中心,仅仅是开展学生车模活动的阵地,如何丰富车工坊创客中心的内容成为学校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在对前期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中,学校体会到,用课程文化引领特色发展,项目才能有蓬勃的生命力。于是,学校以“车”为载体,开发1—6年级“车工坊”乐创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课程以“快乐教育、全面发展”为理念,以培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汽车模型为载体,以创意智造为内涵,围绕车文化、车智造、车生活三个板块,设计开发出具有跨学科特色的系列学习主题与学习任务。

(一)车文化

学校将认识车标、车牌中的汉字、汽车剪贴画、汽车简笔画、汽车英语、汽车历史、汽车工厂等丰富多彩的内容纳入课程设计,让学生从历史、文学、艺术、影视等多领域感受汽车文化的内涵,提高了课程内容的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创意表达能力和正确价值取向。

学校依托“车文化”打造物型课程空间,在原有的“E时代”车工坊创客中心,增加了汽车文化走廊、模拟驾驶体验中心、模型制作工坊、智能创意中心、室外遥控赛场等场地。课余,学生漫步在汽车文化走廊,他们可以从汽车公司到车标与名车、从汽车时尚到汽车与社会、从汽车的基本结构到汽车的基本使用等文化知识中,了解汽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与课程内容的匹配,推进了“御”文化与STEM教育模式的融合。

(二)车智造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御”文化的育人目标,也是“车工坊”乐创课程的目标。“车智造”在课程设置中更是课程的核心板块。依托“E时代 ”车工坊创客中心,结合项目式的STEM课程理念,学校从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两方面入手,有机整合多个学科,促使学生关注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勤于思、敏于行、乐于新的品质。例如,“汽车的现在与未来”这一主题,以汽车为创新载体,结合现代科技背景,从硬件环境、普及性科创课程、社团活动、创客师资、创客文化等方面来全面推进校园创新教育,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合作沟通能力以及终身发展能力。

为实现学生的创意物化成果,车工坊创客中心配备3D打印机、切割机、曲线锯以及汽车工程专业的手动工具,可同时满足20人的金木工作业需求;配备电脑、传感器、舵机等智能开源硬件,可满足40人的智能物联课程教学需求;配备师生操作台,满足人人动手实操的教学需求。课程从低年级的无动力创意小车,到中年级各种动力形式的小车设计加工,再到高年级人工智能小车的设计、编程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模型制作工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团队合作、互动交流、动手实践、亲历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体会科学奥妙。小创客们利用各种工具及材料,设计、加工自己的创客作品,在思与行中领悟“工匠”精神。通过“车智造”板块的学习,激发了学生“乐于新”热情,提升了以“制造、智造、创新”为核心理念的创客教育的实效性。

(三)车生活

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人们也赋予车更多的生活内涵,形成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情趣。乐创课程“车生活”板块从车辆模型引申到真实的汽车,还原学生真实的生活。课程以交通规则我知道、认识交通图、生活中的汽车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模拟驾车的过程中了解交通规则、认识交通行车标志,体验驾驶的乐趣,帮助他们从小建立交通安全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课程充分利用创客中心的设施设备,直观真车结构,认识汽车重要的零部件,感受真实的汽车工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综合实践视野。课程还切合绿色环保等热点话题,通过汽车污染、我的低碳足迹、环境保护我能行等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会绿色出行,节省能源,懂得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二、“御”于行:评价行动促进“车工坊”项目的持续发展

STEM教育理念鼓勵学生主动参与具体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总结性的评价。实践中学校发现,持续有效的实施与发展课程,一定要有有效的评价,恰当及时的评价可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和课程的不断优化。于是,学校针对车工坊乐创课程实施了名为“E足迹”的多元评价。E代表着“互联网+”,足迹意蕴着学生一步一步实现自己驾驭未来的梦想。

(一)乐创微单:一步一个小脚印

乐创课程每一课都有一份评价微单——乐创微单。微单内有老师评语、为我点赞、评一评等评价栏目。老师评语是每一次活动课结束时给予学生的及时评价。评一评栏目从知识、能力、品格、思维等维度设计评价内容,以自己评、小组评、老师评的方式对活动过程给予星级评价。每一课的“乐创微单”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反思与期待,它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就这样一步一个小脚印,累积学生自己的探究历程。

(二)乐创之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除了“乐创微单”这样的及时评价,“孔子智慧奖章”“乐创之星”也等着学生去争创。学校的“孔子智慧奖章”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的教育评价体系,意义在于评价与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客观全面认识自我、发掘潜力建立自信、内化评价促进身心成长。奖章共有十枚,其中,面向勤思好问、热爱科学、积极探究、乐于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授课教师可以及时颁发“敏于行”章,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活动中,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面向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有创造发明或成果的学生,授课教师及时颁发“乐于新”章,鼓励学生敢于实践,乐于探索,不断创新。在学校,常常能听到学生说:“好开心,我今天又获得了一枚徽章。”一枚徽章代表着一个小成就,徽章越多,收获越多,争创更高级别的“乐创之星”,成为学校最耀眼的科技小明星。

(三)“E足迹”成长袋

在学校,每个学生还有一本电子“E足迹”成长袋,学生在乐创课程中的每一点滴收获都可以收入“E足迹”成长袋。或许是一张学习单,或许是一次科技比赛的证书,又或许是一个科技小发明,伙伴对自己的称赞,家长、老师对自己的鼓励……无数张图片、无数次感言最终汇集成册,犹如一个小水滴汇集成大海,学生在“御”文化车工坊乐创课程的海洋中快乐畅游。

三、“御”于新:创新思维在“车工坊”项目中衍生

STEM教育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去解决某种问题,学校基于这个目标,在实施“乐创课程”后,围绕如何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寻找路径。学校打破班级与年级界线,在小车手、小建筑师、模型智造、趣味编程等丰富多彩的科技社团中,让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团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专题项目学习,更进一步实践与探究,完成具有一定水平的创客作品。

在潜移默化的“御”文化氛围熏陶中,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小发明诞生了。学生徐天佑发现许多人在电脑关机后,经常忘记关掉接线板电源开关,接线板上连接的很多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每天浪费的电真是不少,而在公司、机关单位情况更严重,因为办公电脑配置的设备更多,这种浪费一年算下来,将是天文数字。于是他利用所学知识,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发明了一款产品,通过一个电子继电器,利用电脑提供的USB口弱电输出来控制电脑附属设备的220 V交流电的开关,实现附属设备随电脑主机一键开机,一键关机,解决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脑后忘记关接线板电源而产生的浪费电的问题。这项发明在各类公司、机关、企事业单位,存在很强的实用价值,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徐天佑的设计,简单且成本低廉,却完善了使用者的生活方式。

“御”文化经过5年的实践,课程走向成熟,活动走向丰富。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创意无极限”科技嘉年华活动。学校围绕车,举办了创意轮胎设计大赛和创意环保车大赛,鼓励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加工制作创意小车,利用废弃的车轮胎设计各种创客作品。形象生动、造型各异的创意作品吸引了参加活动师生的关注,特别是创意环保车活动得到市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并积极在全市推广。活动中,学生们还利用废弃车模型的零件,创编了具有故事情节的车元素科创浮雕作品,奇思妙想的创意让人震撼。“科技嘉年華”活动已成为推动“E时代”车工坊创客中心形成区域辐射的媒介,让创客中心成为了学生喜爱的科创实践基地。

“御”文化车工坊项目,在课程引领下不断生长,在多元评价中滋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综合提高了学生应用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御”文化在基于STEM教育的理念下,有效融合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利用多彩的内容、丰富的形式、个性的彰显,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愿新时代的小工匠们面向未来,驾驭

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旭卿.面向STEM教育的创客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36-41.

[2]张思宇,朱成科.美国STEM教育及其对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5):57-59.

[3]张红洋,杨艳妮.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8):15-17.

猜你喜欢
STEM教育项目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谁远谁近?
体现STEM教育特征的中职Flash实训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23:23:04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39:48
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
对供电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若干分析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22:21
STEM教育中心:美国STEM教育新发展
求知导刊(2016年20期)2016-09-27 01:25:57
例析“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考试周刊(2016年71期)2016-09-20 06: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