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晶
【摘要】初中阶段的数学部分知识具有抽象导致学生理解难度较大,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以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基础,通过先行组织者引导学生完成有意义学习,促使学习质量的提升.本文以此为基础,以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模块教学为例,探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基本平面图形;认知结构
1概述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常常无法建立现有知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新知识和旧知识就无法建立有效联系.很多学生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
数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前讲解一些抽象和概括水平比新知识更高且学生们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材料,通过人为的干预,能够帮助学生们快速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稳定学生的认知体系和认知结构,让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保证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为这种类型的引导性材料多会出现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指的是在正式学习活动开始之前提供的,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的内容.先行组织者有利于让学生们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有效地连接到一起,提高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提高学习效率.在正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先行组织者开展教学,被称之为先行组织者策略.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先行组织者策略能够降低课堂的枯燥感,提高课堂的趣味感,增强课堂的活跃性.
2实施步骤
奥苏伯尔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影响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所以当每一节新课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应当要从整体层面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灵活处理教学材料,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教师要正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如果学生对于概念的了解比较少,那么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时就会面临较大阻碍.
通过对七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可知,在这一阶段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并且逻辑严密、实用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难以理解的抽象性概念转化为具体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定义.另外还需要通过开放性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问题的解决,培育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逻辑思维.总而言之,教师要结合以上特征,灵活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在课堂实践前要先就先行组织者进行设计与分析并完成教案准备.在这一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基础、本堂课的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先行组织者的准备.并且确定在这一环节中应用先行组织者的类型与呈现方式,以及是否需要在这一环节加强学生的认知结构,如果需要那么应如何完成.
例如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模块教学,这部分所教授的基本平面图形相关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可以将教材的引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或者加以改进使得例子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与生活实际,并且将此作为先行组织者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要为学生呈现新型组织者并且开展教学.在为学生呈现新型组织者时,可以利用口头叙述讲解、信息多媒体手段呈现、实践操作、书面文字或者图表等策略,数学教师要根据先行组织者的类型与教材内容确定应采取哪种呈现方法.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以使用教材展现教学内容的顺序(课堂引入、概念呈現、公式与定理、讲解例题、课堂练习)设计教学环节,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线性引导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堂课的知识点内容.
最后,要加强认知结构.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内容确定是否需要加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加强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深入有意义学习、加强对基本概念的学习、深化培育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数学思维.
3课堂案例
本文以七年级基本平面图形模块教学中的《比较线段的长度》一课为例,详细阐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融入数学教学之中.
3.1课堂导入
先行组织者分析准备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以及如何表示线段,因此在本堂课中要利用先行组织者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线段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相关知识,在课堂导入部分要利用先行组织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要将教材中的例子加以改变,设置生活情景.具体为:在 A点处有一只小猫,C处则有一条鱼,那么小猫要从哪条路线走会更快吃到鱼?通过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理解不同位置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概念同化.通过对教材引例的分析可知,该引例需要学生解答的实际问题是线段定理的引导,因此可被归类于陈述性组织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从而体现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呈现教学首先,以上堂课所学习的直线与线段的相关知识作为开放性提问主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其次,根据教材中的引例,为学生构建小猫吃鱼的情景,让学生自由讨论猫吃鱼的最短路线是哪一条;最后,提问学生并回顾线段的定义与性质.引入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为"如果有两条线段需要比较长短,那么应该如何比较?"
3.2探究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
先行组织者分析准备据班级学情分析可知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生活测量经验,因此可能会选择目测或者将不同的物体进行对比的方法完成长短的比较,但是学生对于如何比较长短没有系统性的概念.通过分析教材可知,本环节设置的教学方法为议一议,这一环节设置较为合理,并且包含了三种比较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引用这一例子.议一议环节与线段比较长短的方法具有类似性,因此属于比较性组织者中的类比型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放性提问与实验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在认知结构的强化方面,利用变式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叠合法.
先行组织者呈现教学根据教材中的三个案例,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如何对数的高位进行比较,对铅笔的成本进行比较,对窗框相连两边的长进行比较.在学生小组讨论完毕后,选取学生作为代表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目测法、叠合法与测量法的概念.最后进行总结,利用板书为学生进行讲解.
板书内容比较线段长短的三种主要方法:目测法,测量法,结合法.
3.3讲解例题男让学生利用工具完成作图
先行组织者分析准备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有过利用工具作图的经验,但还未学会利用尺规作图,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应如何完成作图.在本环节中利用问题作为手段呈现陈述性组织者.利用尺规作图,可以让学生完成具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并且进一步完成变式练习.
先行组织者呈现教学对学生提问如何做出两条完全相等的线段,让学生自由讨论.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讲解如何利用尺子与圆规完成线段的作图.在学生实践作图的过程中进行总结:首先在纸上画出一条射线,接着利用圆规对这条线段的长度进行测量.然后利用圆规在射线上画出与已知线段完全相同的弧,将线段与弧的交点作为线段的另一个端点.
3.4讲解线段中点
先行组织者分析准备学生已经对线段以及线段的表示方法有了简单的认知,但是还未接触过线段中点以及如何加减线段等内容.教材中的线段中点概念定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实验型先行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图像直接地认知到线段的中点的内涵.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用实验的方式,为学生呈现陈述性组织者.在认知结构强化方面,由于本环节的中点计算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以变式练习为手段,让学生通过图示完成计算.
先行组织者呈现教学让学生准备一张纸在纸上画出任意的一条线段,并且标好字母.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将纸对折,通过折叠纸张使得线段两部分相等,在中间的折叠点上标出点M.对学生进行开放性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M点将线段分成两段后两段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回答完毕后,为学生讲解点 M极为线段的中点引出中点的概念,并教授重点的计算方式.
3.5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布置
课堂练习在讲解完毕后,为学生布置简单的课堂练习题,但要注意题目数量不宜过多,并且题目应循
序渐进、由简人难,使得题目练习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形结合".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内容共分两项,第1项为让学生自主完成本堂课知识点内容的结构图,第内容为教材部分知识技能的第二题与第三题.
4结语
先行组织者具有教学定向的作用,能够给予学生一个要领或概括的框架,并把这节课的内容、观点、概念和事实,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放人结构框架之中,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打下基础.先行组织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方向,并提醒学生要注意该课的中心内容.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时要遵循步骤:设计先行组织者并完成教案、向学生完成先行组织的呈现并开展教学、加强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可以深入掌握知识点.总而言之,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现实应用价值,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姚少辉.为思维而教——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先行組织者,策略及意义[J].数学教学通讯,2019(09):9-10.
[2]郭栗.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有意义接受学系辨析[J].大众文艺,2020(05):211 -212
[3]戚嘉伟.例谈"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儿童大世界,2019,(7):23
[4]奚嘉敏.先行组织者让科学概念教学掷地有声[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1,(Z1):81-83
[5]魏建方."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化学教学.2005(11):89-90
[6]木塔里甫,王鹏.先行组织者策略及其机制分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01):123-125
[7]陈学军.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教学与培养[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0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