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 返本归源: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2022-05-30 23:13王彦霞
天津教育·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五育音乐

王彦霞

在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应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育任务,让学生先学做人、再学知识,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中践行“五育并举”理念的建议,随后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个层面,分析和探索了在“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此开拓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教学应坚持“五育并举”的理念,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德育为根本、智育为基础,并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提升其审美素养和劳动能力,从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完善的教育体系。在《意见》的指导下,教师应对“五育并举”的理念进行分析,将其与音乐教学的课程标准、小学生的真实情况等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五育并举”理念与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于小学音乐课堂上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践行“五育并举”理念的建议

为了将“五育并举”的理念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解析,从教材中提炼与德育、美育等相关的素材和资源,让学生在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实现道德品质、审美能力和运动能力等同步发展的目标,这样便能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全面进步。而且,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德育、美育等活动,也应围绕小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及思维水平等进行,选择能被小学生理解、且能吸引他们兴趣的教学元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加入教学和教育活动,从而完成“五育”同步发展的教学目标。此外,在五育活动中,教师应依据小学生形象思维显著、好奇心强的特征,选择与音乐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趣味化元素,如游戏、图片、视频等,借此方式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和思想主旨。

二、在“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音乐的教学策略

在音乐教学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为了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一直在寻求有力的办法和有效的教学对策,以推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目标,构建科学、立体的音乐教育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探索五育与音乐教学之间的链接点,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并在五育活动中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审美素养等,真正契合“立德树人”理念的要求。接下来笔者将以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依托,探索“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策略和发展路径。

(一)挖掘德育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培养美好品德

《礼记·学记》中记载,“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一千古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仍具有极强的启示和参考价值。一名当代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让小学生成长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良好公民。基于这一诉求,教师应深度挖掘音乐教材、现实生活中的德育元素,以故事化、情境化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使小学生成长为具备传统美德和意志品质的新时代青少年。

在挖掘德育元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文字理论、插图资源、音乐作品包含的背景知识等角度入手,让学生从表面的音阶元素和词曲内容的基础上感知其体现的美好品质或深厚思想。比如,在湘艺版三年级下册音乐《(听赏与跟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教学中,教师以深化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为目标,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中体现的深厚思想。

首先,教师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典型事件——“王二小的故事”为例,于课堂导入阶段引领学生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待学生欣赏过后,展开提问:“歌曲里包含哪些印象深刻的歌词呢?”借助问题的引领,学生将焦点集中于“少先队历史发展时期的各个少年英雄”。这时,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黄金机会,询问学生“少先队”的概念,让他们明确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简称,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预备队,每一名队员都“是共产主义优秀接班人”这一思想理念;其次,在学生了解本课教学的主题后,引进《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音乐作品,传授给学生听赏技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或雄壮、或激昂的情感走向;最后,在了解歌曲韵律和节奏后,带领学生继续研读和解析音乐作品的歌词,从“新少年的先锋”“学习伟大的领袖”“我们要拥护共青团”等语句中,感受到“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的深厚思想,让学生将歌词与韵律结合起来,在跟唱的过程中习得音乐知识、感悟深厚思想,以此契合德育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除教材音乐作品之外,教师也要将音乐教学链接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依据现实生活中“升国旗、国旗下讲话、主题演讲”等活动,了解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活动形式,模仿《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词书写方式,编创具有押韵特质和音乐特色的歌词,配合本课教学的原曲进行演唱,从而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其拥护共青团、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二)巧用智能手段,在音乐教学中促进心智发展

《意见》中强调,教育应以提升学生智力水平为主要目标之一,着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兼具创造力、专注力和想象力的全方位人才。在《意见》的指引和领导下,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致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知识、锻炼音乐技能的能动性。基于上述目标,教师可以巧妙地应用现代化的智能手段,以新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中,牢固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并能向唱、奏、演、跳等多维度的方向发展。

展开分析,智育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引领学生在自主感悟、课中学习和课后反思等环节中,逐渐积累音乐基本理论和技巧知识,让他们更为娴熟地利用音乐素材表情达意。所以,教师也应将智能化的手段应用于不同的教学阶段,以此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湘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演唱)茉莉花》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利用智能化的手段将这三个环节串联起来,在协同一致的教育计划中促进小学生的心智发展。

第一阶段——自主感悟。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展开自主预习,让他们学习利用现代化资源解读音乐作品,找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收集学生预习信息后,明确课堂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问题,从而精准地切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便能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和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他们明确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有关于歌曲的基本知识,并找出无法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或理解的概念,以小纸条的形式书写自己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在微课视频的循循带领下,学生可以从网络平台搜集有关《茉莉花》的信息,了解其创作于1957年且由中国民歌《鲜花调》改编而来,以及本首歌曲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样的信息便于学生理解歌曲的旋律特征,即“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其结构具有周期性反复匀称的特点,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

第二阶段——集中引导。在正式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集中解决预习环节尚未破解的问题,将学习难点和重点一一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提前下载的电影资源《茉莉花开》,让学生感悟电影的整体基调和《茉莉花》这一插曲出现的具体情境。在此基础上,学生理解音乐知识、感悟音乐情感的程度便有所加深,这就为他们顺利掌握音乐知识的难点铺垫了道路。随后,教师利用单簧管或者智能教学系统中的模拟琴,为学生演奏《茉莉花》,让他们在间奏、韵律的变化中感悟本歌曲的整体节奏,并在教师的精准指导下,掌握吐音的技术、呼吸调节等技巧,自由地调控自身的气息和舌头的位置,由此,学生即能在掌握重难点的基础上,正确演唱歌曲。

第三阶段——分组展示。在实施智育计划时,教师应牢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因而在《茉莉花》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在课堂的末尾阶段,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基本韵律和节奏,结合电影《茉莉花开》的内容,进行分组排练和展示,以独特的视角,利用单簧管、电子琴、口风琴等乐器和独唱、合唱、齐唱等演唱方式,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并借助电子摄录机全程记录,为日后学生展开复习活动做好资源储备工作。

(三)开设鉴赏板块,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的艺术性和人文性特征,为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支撑。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开设音乐鉴赏板块,于鉴赏的过程中渗透美育思想,让学生在赏析、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悟到音乐素材中丰富的要素,从而形成欣赏美、创作美的主观意愿。

以湘艺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听赏)苏三起解》的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确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提前搜集和整理与京剧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在鉴赏板块中,伴随着《苏三起解》音乐素材,逐一展示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将京戏服饰、乐器、脸谱、道具等内容与审美素材结合起来,在视觉的冲击和刺激下,体会京剧的韵味,并于传统的戏曲形式中体会文化美和精神美,将审美教育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同时,为了深化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口述的形式,分析《苏三起解》中的韵律和节奏中包含了哪些审美元素,這样便能构建学生积极参与、深度鉴赏的美育课堂。

(四)组织趣味游戏,在音乐教学中锻炼体态技能

对思维和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趣味化的游戏形式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基于体育和音乐教学的融合要求,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组织趣味化的体育游戏,继而锻炼学生的体态技能、强化他们的音乐学习实效。在这其中,教师便可以引入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肢体配合和运动中,增强头脑和身体的协调性,使他们在掌握音乐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能锻炼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能力。比如,在湘艺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综合表演)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体态律动游戏,引导小学生依据本首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分组编创体态动作,并在小组中展开比拼和竞赛,使学生在活跃和开放的环境中锻炼体态技能,体会俄罗斯民族风格歌曲的韵味。在分组过后,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和练习,他们在热火朝天和欢声笑语的氛围中,结合现实经验编创体态动作,如针对“序幕、放鱼归海、贪婪的老太婆、愤怒的大海、尾声”,可由两个学生共同完成,当听到对应歌词时,组内的一个学生做动作,由另一个学生进行配合,待学生结束分组排练任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游戏竞赛的平台,以小组为单位,设置游戏奖励,随即开启体态动作游戏竞赛,由组间投票和教师总评的方式,选取一组动作舒展、体态自然且与歌曲的节奏、韵律等完美契合的小组,作为本次游戏竞赛的胜者。

(五)精选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体验劳动趣味

从《意见》中不难看出,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应具备基本的劳动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意识,并能尊重和维护劳动成果。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应将劳动思想和观念融于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劳动歌曲、分析劳动成果等过程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体验劳动的趣味,以此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湘艺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中,为了融合劳动教育的理念,教师可以将《采茶歌》作为主要的教学素材,将学生分为高声区和低声区两个部分,以山歌对唱的形式,为两个声区的学生分配不同的段落,让他们在模拟的劳动情境中感受采茶过程中的喜悦心情以及获得劳动成果的满足感。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教师可以利用本土化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劳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农业种植园、环卫工职业体验等真实的劳动活动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趣味,并于劳动中创作歌词、编创曲目,以音乐形式表达他们自身的情感。通过此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还能将劳动作为一种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样便能促进“五育并举”教育模式的蓬勃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认知“五育并举”理念的基础上,将其中蕴涵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思想,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环节融合起来,不仅能细化教学环节,还能深度挖掘音乐素材和音乐课堂的价值,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的学习任务后,能全面提升道德水平、审美能力、运动能力、心智水平等,成长为社会、时代亟需的人才。而在开展“五育并举”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选取契合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教育对策,推动其健康成长。

(左毓红)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五育音乐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