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廷桂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建设者和继承者,初中学生接受德育能够早早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观念,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以及问题具有自我判断能力,并且能够根据其思想品德对外界的不良事物进行抵御。基于此,在此阶段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教导并引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进而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运用有效的手段增强班级管理力度,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一、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级内部管理中班主任具有绝对的权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是进行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因此其需要依据相应的要求和规范,运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进行全方位管理教育,促进班集体得到优良发展[1]。在传统教育理论思想中,班主任具有绝对的管理地位,是学生的管理者和监督者,但是,传统师生关系中忽略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合作关系,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绝对权威中被弱化,无法与班主任平等交流。
(二)班主任看重学生成绩,忽视影响因素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班主任混淆学习要求和学习指导含义,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并忽视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以至于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指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班级凝聚力分散等问题。
二、初中班级管理问题优化的措施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行民主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不应该只是师生关系,更应该以朋友的身份互帮互促[2]。因此,在初中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在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同时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打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思想上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以此促使学生在心理半成熟的状态下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念,进而提升学生知识汲取和学习交流的效果[3]。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既能进行交流和合作,又能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善待与关心中,平衡教师的位置,从心底接纳教师。在班级进行选举和制订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将民主的原则、手段以及机制运用其中,从而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运行方法,以此提高班级管理中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核心凝聚力。若是有可能实现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实行班干部管理輪流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班集体进行管理,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具有的班级荣誉感不断提升,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实行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其具有的心理因素在正面表达和负面表达中都会对其造成实质的影响,使其习惯得以改变。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中,应改变传统惩罚的工作方式,以此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和教师能够互促互进,使学生的负面心理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开展中得以减轻和缓解[4]。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运用正强化的手段塑造学生的行为,并运用不同的手段消除学生思想中的负面因素,使学生能够明白什么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增加班级管理力度,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为使教育目标能够有效实现,班主任应该采用多元化的工作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进而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使管理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初中班级工作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从师生关系和班主任工作方式两方面进行改进,才能使管理效果得以有效提升,进而促进德育效果,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晓艳.新课改背景下乡镇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3.
[2]陈坤辉.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1):125.
[3]杨苗娃.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抚州临川三中班级管理为例[J].文学少年,2019(14):1.
[4]高庆杰,冯悦.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在新时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