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农村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在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果。教育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一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城市地区相比,乡镇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和软件支持都较为薄弱,如何解决这一困境,推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的进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农村乡镇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分析,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提升农村乡镇学校的教育质量。
一、农村乡镇学校教育问题及其成因
(一)办学资金问题
受到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乡镇地区学校大多依靠政府的资金补助,但乡镇学校数量众多,有限的政府资金难以使乡镇学校获得充分的资金支持,致使其办学条件较差,教学基础硬件设施欠缺。此外,政府教育资金的配置缺乏科学规划,投资效益较低且配置渠道不畅,甚至出现了教育资金挪做他用的情况,造成了农村乡镇学校办学资金短缺。
(二)教育资源问题
教育资源欠缺也是制约农村乡镇学校发展的因素之一。现今我国对乡镇学校教育资源仍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及有效的引导方案,一部分农村地方政府同样忽视了乡镇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当地的政策,没有明确的支持力度,这些都制约着乡镇学校软件、硬件的资源建设发展。此外,目前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存在着极大的地域不平衡现象,缺乏有力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更易于偏向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地区,阻碍了农村乡镇学校的发展。
(三)人才力量问题
教育人才是乡镇学校教育开展的保障。但放眼广大农村地区,教育人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须改善:
1.专业素养欠缺
乡镇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欠缺是很多农村乡镇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多乡镇学校教师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未接受科学系统的教學培训。同时,学校方面缺乏相应资金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高层次学习培训以及教学研究,降低了乡镇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2.年龄结构断层
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增加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资,但乡镇学校教师的工资仍然较低,同时生活环境较差,很多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不愿在农村教学,直接导致乡镇学校青年教师比例较低,教师团队整体年龄偏大,一部分教师未能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3.师资队伍不稳
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相比,乡镇学校交通不便,硬件设施较差,对年轻教师、城市交换教师缺乏吸引力,也面临着老年教师退休等问题,师资队伍不稳定,造成乡镇学校用代课教师弥补空缺。代课教师工资待遇较低,在艰苦环境中难以感受到教师的职业尊严,极大影响了其从教的积极性,也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学生生源问题
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其自身的特性也对农村乡镇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影响。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地区人口流入城市,城市地区学校占据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导致乡镇学校生源流失严重。同时,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农村地区家长抱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率的扩大化和就业环境的严峻化,农村地区的学生培养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家长逐渐让学生离校打工。这样的情况造成了乡镇学校学生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二、农村乡镇学校教育策略分析
(一)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是推动农村乡镇学校教学软硬件提升、消除教育发展地区差异的基础保障,也是党和国家农村工作政策的具体体现。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大对农村乡镇学校的资金投入,促使其加快学校食堂、宿舍等教学基础设施革新建设,保障校车接送、安全卫生工作,打造优秀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扩大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设备、实验室、图书室的配置,提升乡镇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此外,除了基础硬件设施的投入外,政府也应针对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加大投资,制定优惠政策,借助一系列具体措施确实保障农村乡镇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政府应当主动行动,把握本地区的教育整体布局及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同时推进送课下乡、结对帮扶等教育支援形式,扩大城市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现象。此外,政府也可以号召城市地区学校与农村乡镇学校形成帮扶共同体,共同进行课前准备、课后交流、教学研究等工作,促使当地教育有机发展。
(二)重视人才建设,强化师资力量
面对农村乡镇学校人才薄弱、教学质量和水平薄弱的现状,学校第一步应当从教师的考核、测评、奖励制度入手,解决乡镇学校教师“留不住”的问题。
首先,乡镇学校应当形成教师为决定教学质量直接因素的意识,尽最大可能将经费向教师待遇倾斜,确保本校具备吸引高学历教师人才的工资待遇,吸引更多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到来,推动教师队伍革新。此外,学校应当设立科学完善的教师考核评比制度,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应当重视其创新意识及教研能力,借由赏罚严明的竞争体制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乡镇学校教育理念的革新。对于占据乡镇学校教师一部分力量的代课教师,学校也应加强对其的考评,全面了解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责任感,针对在校代课期间表现优异的教师,学校应当及时提升其工资待遇,加强其执教的稳定感,减少因教师频繁流动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加强教师培训,强化专业素养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直接方法,也是解决农村乡镇学校教育现状的必由之路。乡镇学校应当深入教学一线,结合教师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设立明确的培训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并在全体教师中推广,促使教师不断接受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借助指向性的培训活动完善教师的专业结构。学校也应当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教研学习,打破乡镇学校时间和地区的限制,为教师接触学习最新的教育动态提供平台。此外,学校应当重视教师的教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编写校本教材、设置公开课、参与教学竞赛等,并扩大资金投入,为教师课题申请提供辅助。
(四)利用轮岗制度,帮助教师提升
近年来,为改变农村乡镇学校人才短缺而城市教师人才密集的现状,多地纷纷推行教师轮岗制度,并逐渐转向常态化。轮岗制度即为每年选取一定比例的优秀城市教师,鼓励其深入农村,在乡镇学校任教。这样的制度为农村地区教师提供了接触最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直接机会,乡镇学校应当积极利用这一点,帮助本校教师提升。
学校应当积极推进城市农村双向轮岗制度,将城区教師的评优树先、职称晋升与其轮岗表现结合,激发城市地区优秀教师的参与意愿;也应当筛选本校的优秀教师进入城市学校轮岗,开阔其视野,锻炼能力,采取职称评审、资金奖励的方式,激励教师参与到轮岗当中,提升本校教师的荣誉感,以期为本校全体教师水平的提升发挥引领作用。
(五)完善考核制度,鼓励教师进步
除了外部的优异条件外,在不断变化的今天,教师自身的教学意愿和学习能力也是影响学校教育成果的关键。考核制度是激发员工工作意愿的良好方法,农村乡镇学校也应当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激励教师学习进步。
学校应当基于农村地区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将学科综合指数和班级综合指数融入教师考核制度中,促进班级学生的平衡发展和教师跨学科的交流合作,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应当注意到教研员的作用,可以选取参与城市教学轮岗的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组成教研小组,借助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优秀教师公开课等多样性教学活动为载体,从介绍新型教学理念、总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和提升薄弱学科的教学水平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对新人教师的培训。
(六)家校共同交流,转变家长意识
家庭是全面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家长身为与学生最为亲近的成年人,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在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学校也不应忽视家长的重要作用,借助家校交流提升其对教育的认知水平,转变家长的意识。
学校可以积极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建立家校交流群组,定期推送教育教学知识,使家长充分了解知识对孩子的实用性。此外,学校也应关注学生家庭,挖掘身边的典型素材,借助讲座和座谈会的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利用多种方式构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闭环,使学生接受双方的正能量,加强学习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乡镇学校教育是乡村建设工作的基础,也是我国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但新时代的农村乡镇学校教育仍然面临严峻的问题,改进和革新已经刻不容缓。农村教学工作者必须认清现状,积极探索研究对策。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也需要深入学生和家庭中,促使其改变教育观念,实现学生、学校、家长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育的进步,不断缩小农村乡镇学校与城市学校间的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守忠,董国良,卜秀云,等.巧用互联云平台,推动乡村学校家庭教育发展[J].中国新通信,2021,23(15):241-242.
[2]陈光春,伍香平,张为芬,等.乡村资教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图景与纾困举措[J].教学与管理,2021(24):57-60.
[3]刘忠蓉.基于“双师教学”的广西乡村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