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逸群
摘要:以谈“葱”色变之生活中常见的盐CuSO4的教学为例,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任务驱动形式,基于真实生活情境,通过“辨盐、识盐、探盐、用盐”的教学主线,进行实验探究,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习得对化学知识新的认识,实现初中学生应有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和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社会责任感: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9x-006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2.09x.01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处于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期,社会责任感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基础,又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十分重视,多次做了新的、深刻的阐述,全面开启了立德树人教育新篇章。教育部启动“立德树人”工程,并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以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应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1]
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中,重视“科学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学科观念和思想方法,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体现出化学学习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2]本文以谈“葱”色变之生活中常见的盐CuSO4”为例,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以任务驱动,通过科学探究,建构、运用并完善对盐的认识,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内容分析
“生活中常见的盐”位于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第11单元课题1。硫酸铜是初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盐,教材虽然没有用专门章节来进行全面的描述,然而却是中考的高频物质。基于此,本节内容将教材进行重整,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菜市场中的掉色葱,将学生的目光从实验室的瓶瓶罐罐转移到真实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基于内容分析,结合具体学情,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实验观察与硫酸铜相关的反应,掌握盐的通性;(2)通过对盐的通性应用和完善,对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提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高阶思维能力;(3)通过了解CuSO4的用途,正确看待化学,培育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设计
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辨盐、识盐、探盐、用盐”四大学习任务,用真实的情境、完整的问题贯穿教学过程,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1.导入:辨盐——来自菜市场的声音
[情境1]贵州、云南等地市场“掉色葱”(阅读材料并观看视频)。
[问题1]从材料和视频中,你品出了哪些“化学味”?
[学生]该物质能溶于水,是蓝色的。
[问题2]这蓝得发光的物质是什么呢?
[学生]跟硫酸铜颜色相似,我猜是硫酸铜。
[过渡]遇到未知物质,我们可以知识迁移,建构模型,大胆猜测,小心验证。这思路是对的,值得表扬。硫酸铜出现在食品上,这现象正常吗?原因又是什么?让我们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通过“掉色葱”相关视频及文字材料引入餐桌上的化学,导入生活中常见的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任务一:识盐——建模辨析物质
[情境2]我们学习了许多有颜色的物质。请同学们在教材里找一找,有哪些反应中涉及颜色的变化?
[问题3]教材中多次提到的蓝色物质CuSO4属于哪一类物质?
[学生]它是化合物,跟酸或碱都不一样,应该是另一类物质。
[小结]它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问题4]它为什么可以使蔬菜变蓝?
[实验]加热硫酸铜,冷却后滴加几滴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生]模型建构——利用硫酸铜的颜色变化来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验证“蓝”的由来,分析葱变色的实质,联系农业生产的实际,从物质分类与模型建构的角度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关注民生,关注知识,真正发展高阶思维。
3.任务二:探盐——红、蓝、白显特征
[情境3]视频“黑与白”。
[问题3]以上视频材料中均涉及金属的置换反应,請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学生]Cu+ 2AgNO3=Cu(NO3)2+2Ag
Zn+ Pb(NO3)2= Zn(NO3)2+ Pb
[问题4]如果硫酸铜溶液和活泼金属单质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呢?
[实验]将打磨后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生]硫酸铜溶液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
2Al+ 3CuSO4= 3Cu+ Al2(SO4)3
[小结]可溶性盐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新盐和新单质。
[过渡]除了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这种蓝色溶液还可以跟哪些物质发生奇妙的颜色变化呢?
[实验]分别将NaOH溶液和BaCl2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生]分别有蓝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生成。
CuS04+ 2NaOH—Na2S04+ Cu(OH)2↑
CuS04+ BaCl2= CuCl2+ BaSO4 ↓
[小结]盐+碱→新盐+新碱;盐+盐→新盐+新盐。
[情境4]硫酸钡是一种造影剂,用于消化道检查的钡餐是药用硫酸钡(即硫酸钡的悬浊液),因为它不溶于水和脂质,所以不会被胃肠道黏膜吸收,因此对人基本无毒性。钡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对人体危害很大。若错把氯化钡等可溶性钡盐当做硫酸钡使用,可以怎么解毒?
[学生]结合刚刚所学盐的化学性质,可以用可溶性硫酸盐来解毒。硫酸根离子可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从而解除危险。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硫酸铜的化学性质,从硫酸铜的蓝色出发,通过颜色变化辨别物质反应的本质,有红色固体析出是与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蓝色沉淀和白色沉淀则分别是与碱、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让学生体验物质化学性质的模型建构与运用过程,感受化学服务人类生产生活的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4.任务三:用盐——批判思辨润德育
[问题5]为什么要在葱上洒硫酸铜?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盐?说说你的思考。
[学生]硫酸铜做农药,能灭虫害,使农业增产,而且它有颜色,易于辨识,不会对人类造成重大伤害。
[学生]硫酸铜常用于游泳池消毒或与石灰配制成波尔多液杀菌,因为铜离子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细菌。
[学生]硫酸铜经常被用于植物标本的护色。很多商家用蓝矾来处理大葱,这样可以保持大葱的新鲜度。
[学生]铜是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过量摄入”也会有害健康。蔬菜上残留过量波尔多液对人体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系统会造成损害。
[学生]应该正确看待化学的两面性,以变化和平衡观念致力于用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对人类有益的各类化学产品。
[小结]美好的化学作用就是在元素之间创造和谐关系,是化解冲突,探索和乐之道的秘密方程式。秉承科学发展、和谐关系的理念,我们相信化学定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作业]“化学作文”关于化学知识的领悟与理解,关于化学学习的体验,对化学价值的认识与发展等。
设计意图:以化学认知冲突为切入口,分析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两面性,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科价值,激发学生的价值感和使命感。最后布置开放性作业——化学作文,期待学生能将思辨精神从课堂延伸到课后,增强化学德育效果。
四、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但要帮助学生进行微粒观、分类观的建构,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动手实验渗透变化观念与科学探究思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真实情境,深挖问题所承载的社会价值。
围绕生活中常见的鹽,从辨盐、识盐、探盐到用盐,用民生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以任务驱动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模型认知建构认识,形成分析和解决陌生问题的思路。
总之,投石真实问题情境,问路化学社会责任,“化学与情境齐飞,知识共责任一色”的立德树人课堂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解慕宗,基于模型认知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化学教学——以“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为例[J]化学教学,2021(3):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