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丽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初中英语教学并非向学生强制性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获取开启知识之门钥匙的活动。因此,学生学习成效、学习进步、学习态度与情感的转变应当是英语教学关注的焦点。但从目前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来看,受传统教育观、学生观及课程观的制约,部分教师将知识传输密度与速度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心理需求、实践动因及个性发展,导致学生英語学习自主性差、兴趣不足、语用能力弱,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背离,且会制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深入领会何为教学有效性,并面向全体学生、依靠学生自主学习与内心体验优化英语教学方式、重塑英语课堂结构。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概述
教学有效性是兴起于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的教学观念。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理念及新课程改革推行的背景下,我国学者对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概念与实施原则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与广泛实践。如我国学者程红从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入手,指出教学有效性是指以较少的教学投入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其中教学投入包括时间投入、精力投入及物力投入[1]。我国学者崔允廓指出,教学有效性集中体现在学生能够自主、自愿地学习英语知识;教师所使用的英语材料与教学方式符合初中生学习特点与需求;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灵活运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我国学者左焕琪基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以初中生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及英语基础为导向,遵循二语习得基本规律与语言学核心理念,科学运用多元教学方法让学生汲取与内化英语知识,并能较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借鉴我国学者研究成果,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对教学实践的反思,粗浅地认为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是指以学生自主、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为基本目标,以科学且契合二语习得规律、教育规律、初中生认知与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以探究性、自发性、多元性、趣味性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为支撑,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内以精准的英语教育最大化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成效、语用能力、文化品格的教学观念。
二、教学有效性视域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
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初中英语教师积极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但受传统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的制约,教学有效性视域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自主学习动因薄弱
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学生自主学习动因薄弱,具体体现为不愿开口讲英语、不愿意参加英语口语交际活动;完成课堂训练、写作训练、回答教师问题时对教材、教师指导的依赖程度较高;对待英语学习持应付态度,不能积极思考英语问题、探寻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2]。
大部分初中生学习英语依靠的是外部动因,即教师对其的强制性要求、家长对其的期望、学校及教师所提出的英语学习标准等,其内部动因,如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高度认知。英语学习兴趣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所处语言环境、生活条件等,导致学生难以通过英语学习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任务,无法以现有知识参与课堂活动,难以感受到英语语言魅力及对自身当下学习与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由此可见,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低,与学生自主学习动因薄弱息息相关。
(二)课堂氛围僵化
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最常见的教学流程是:教师讲解词汇、句式、句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文本,圈画出语言知识点并跟随教师讲解做笔记—教师出示课堂习题,学生思考并解答习题。此种传统的教学流程,看似将阅读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实际上学生始终随着教师思路理解语言知识、分析语言基本规律与语言场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未经历过英语知识的自主建构、语言思维的激发、语言交流场景的联想想象及语言运用的自主组织。且在此种教学流程下,课堂结构十分单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虽然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组织开展了阅读、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但脱离当代初中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自我意识觉醒的心理与年龄特点,制约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内化吸收、迁移应用,不利于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互动不足
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交际性功能,英语也不例外。英语教学其实是知识交流活动,但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往往处于“单边行动”之中,即以英语知识为本位,以知识传输密度与速度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片面认为教授完课标内的英语知识即可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用于讲解,学生则在教师带领下机械性记忆。此种英语课堂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导致教师忽视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能力的综合训练。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互动性不足,学生缺乏语用机会,在课堂上不敢说、不会说,最终导致其不能说[3]。
三、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基于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概念、课堂教学现存问题的分析,建议初中英语教师采取以下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学生英语学习成效、有效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在动因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指出:“人完全是在自我教育中进步的。”教学有效性视域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若想达到有效这一目标,首要条件便是将学生视作课堂主体,将学习主动权真正归还给学生[4]。唯有将英语课堂塑造为学生自发成长的“乐园”,才能使其以高涨情绪、积极心态、饱满情感、正确观念投入英语学习中,从而以更高的效率汲取与内化英语知识、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弥补不足。为此,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内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自主选择、自主支配、自主建构、自主实践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因。
以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3“Why do you like koalas?”为例,笔者在课堂导入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了课下自制的宠物视频,将笔者与小宠物狗Candy的故事娓娓道来。生动形象的画面、宠物陪伴人类的感人瞬间、机灵可爱的宠物形象瞬间抓住学生注意力,视频最后的“If you want to ask me why I like Candy,in addition to its lovely and lively,it is also my best partner.”直接点明本节课主题,学生受到视频的启发纷纷讲述自己与宠物的故事、小动物的故事,对动物的喜爱也不再局限在“clever”“cut”等词汇上,而是融入情感、自由发挥。
(二)构建互动生成型英语课堂,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注重语言的功能性本质,凸显语言的交际价值。因此,建议教师构建互动生成型英语课堂,以师生、生生交互、协作为基本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建构英语知识体系,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吸收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英语知识。
以人教新目标版九年级Unit 1“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分享了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看法,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现状对其进行评价与讨论,笔者相机提出问题以发散学生思维。
T:I think memorizing English words is the most difficult.
S1:I think English grammar is the most difficult. I think the best way to remember words is to recite them while writing.
S2:I think writing a composition is the most difficult.
......
T: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S1:I practice by putting all the key ideas onto flashcards.
S2:I do a lot of exercises.
T:Is it useful to do exercises?
S2:Of course,I remember English knowledge while doing exercises.
......
在师生交互中,不必对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做严格要求,学生不会的词语可用汉语替代,笔者在进一步追问时会指明学生语言表达错误、补充英语知识,在开放性的问答中逐步提升学生语言思维的灵活性,使其掌握提出意见、表达对英语学习看法的语言技巧,可提升教学效率,达成春风化雨般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有限课堂时空内以精准的英语教育最大化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成效、语用能力、文化品格的教学观念。有效教学视域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学生自主动因薄弱、课堂氛围僵化、课堂互动不足的问题。为此,建议教师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因;积极渗透快乐教育理念,营造轻松、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构建互动生成型英语课堂,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建智.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39):181.
[2]朱爱玲.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21(29):35-36.
[3]楊文辉.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中学生英语,2021(32):130.
[4]刘燕.新课程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校园英语,2021(3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