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波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在全新教学背景下,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新课改的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水平。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从学生学习主体出发,发挥出问题导学法的作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对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策略
数学相较于其他课程来说,是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与内容,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所以对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要应用问题导学法来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1 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1.1对问题难度把握不到位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设计问题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借由问题的引导获得实质性的提升。所以教师要用整体眼光兼顾所有学生,既考虑学优生的学习需求,也兼顾到学困生的学习困难,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对于同一个内容,数学水平比较好的学生会觉得比较简单,而学困生则会觉得困难重重,如果教师无法很好把控问题难度,收缩问题效益的覆盖面,那么这样的问题设计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教师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来设置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没有抓住教学重点,没有准确把握学情,在应该仔细讲解的地方一带而过,在应该忽略的地方浪费太多时间去讲解,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和讲解问题,并且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问题当中所包含的知识,降低解答难度,教师可以将一个大的问题拆分成无数个小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以爬梯子的方式层层递进地进行学习,扎实严密地构建知识体系,保证教学效果。
1.2缺乏有效指导
数学知识本身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再加上小学生本身在理解能力和数学认知上还有待提升,在数学学习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常常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或者问题视而不见,这时就容易出现学生虽然表示听懂了,但是在实际问题解决当中却屡屡出现错误的情况。部分教师在教学当中,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会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的解决,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用引导方式让学生借由自己的思考来尝试解答问题,当学生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助力学生去扫清障碍,而不是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有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3问题探究流于形式
在如今的教学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认识到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和意义,并且愿意在课程当中积极去实践小组合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里,由于教师对于问题探究模式认知的局限性,造成了在课堂当中问题探究流于形式。教师没有为学生制订出明确的探究目标,在分工上也不合理,只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这就造成虽然课堂呈现出了热火朝天的局面,看似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了课堂讨论中,但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杂乱无章,并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
1.4过于注重结果评价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在评价中也会侧重于结果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不仅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所以教师要改变这种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去做题,对相关知识和内容的理解过于浅层。教师要坚持三维目标,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并且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甚至生活当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法策略
2.1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从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出发,提高问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适宜的难度。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中的知识点,强调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用整体性眼光来看待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核心,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完成新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已有认知水平上来完成新知识的转化,将新内容融合到自己的知识框架当中,落实知识内化。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点时,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求解方式,才能够进入接下来的学习当中。所以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为土壤,让问题的生成扎根于这一土壤当中,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实质性进展。教师要避免用自己的主观理解和认知盲目地设计问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等,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将其作为设计的基础,决定如何营造问题的情境,如何确定问题的难度等等。
教师要加强对本班学生数学水平的了解,明确是否在问题的引导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比如在乘法计算中,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正确地认识到不同学生对于同一内容的学习速度和效率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学困生,要保证所设计的问题既能够满足学习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够顾及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在问题当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真正发挥出问题的作用,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2提供有效指导
任何知识的吸收和转化都是伴随着问题解决来完成的,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要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能够灵活地将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中,从内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策略,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整体能力和迁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现有的能力和基础出发,来总结学生的共性问题,带领学生对其进行探索,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更加顺利地完成数学学习。
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學模型来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当中提取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眼光来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学会多维度分析解决问题,举一反三,总结出一般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它能够通过直观的几何知识展现出复杂的数学问题,降低解题难度。教师要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意识,能够用丰富多样的图形展现方式来描述问题,体现出题干当中的信息,标明各信息之间的关系,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式,从而更好地去理解和认知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从几何角度分析数学问题,用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探明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2.3优化问题探究模式
在全新教学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全新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等,以组间异质的方式来进行分配,实现以优带差,完成组员之间的互补。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朝着同一个方向去努力,为了能够顺利解决问题,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会自觉带动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帮助他人解答问题,讲解知识难点等等,发挥自身优势,起到榜样作用,为整个小组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为了不影响整组的探索进度,更好地帮助组员完成学习任务,也会端正学习态度,主动进行学习,向其他同学求教,弥补自身不足,从而实现组内的整体提高。
同时教师也要确保不同小组之间的水平相当,引导每个小组之间公平地展开竞争,在良性竞争下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进行合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中,明确目标至关重要,如果目标比较笼统,或者组员在合作时不明确合作的方向,每一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计划独立进行学习,既没有发挥出个人优势,同时也影响到小组合作效果,这种小组合作毫无意义,还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小组学习的认知。所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制订出明确统一的合作目标,让学生齐心协力朝着同一个方向去努力和奋斗,凝聚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整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独立学习的作用,事实上,想要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在学生有良好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基础,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之后,再进入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才能够完成思想上的碰撞,进行有效讨论,否则学生将会出现随波逐流、听之任之、在合作当中边缘化等问题。所以在开展小组合作之前,每一个组员要先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将这一结论带入小组当中,和组员进行讨论,借由和他人的讨论来完成反思,从而以螺旋上升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2.4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评价当中,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用考试测验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同时教师的评价常常只是在于找出学生试卷或者练习当中的错误,这就容易造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主观和片面,忽视了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学生在拿到试卷时,所接受到的评价都是负面评价,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借由教师的评价来帮助学生完成反思,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调整和完善。所以教师在评价当中,既要注重总结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评价,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维度出发,来了解自己的特点和问题。基于问题导向法的评价,要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小组合作的过程等进行评价,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掌握自己在学习当中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短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在评价当中也应有一席之地,所以教师要丰富评价主体,将学生也纳入评价体系当中,利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等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平等看待所有学生,客观对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同时教师的评价也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来予以个性化评价,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容易,在面对同学时,学生更能够以轻松的态度去面对,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交流讨论情况、学习情况、参与情况等进行评价,借由学生互评,让学生能够打破自己的局限,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互相提出问题,共同成长进步。
自我评价是学生进行反思的良好方式,自我评价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过往的自己进行对比,反思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应该改善的问题,更好地去提升自己,提高反思意识。
教师要不断丰富评价内容,考查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价值,比如学生通过学习是否形成了问题意识,是否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是否形成了数学思维方式等等。通过对评价内容的丰富,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教师在评价当中,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表现,借由评价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为学生注入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凸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完成自主学习,落实知识内化,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保证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要设置适宜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优化问题探究模式,建立全新的问题反馈机制,充分发挥出问题导学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闵国杰.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课程,2021(51):117.
[2]李伟.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