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庆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授学生知识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接受新的知识,得到语文知识的积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阅读,教学中也需要高效的阅读方式,随着教师与学生对阅读效率的要求的提升,群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但是教师在组织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教学效率,还需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阅读能力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我国从启蒙教育阶段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目的就是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提高阅读能力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群文阅读,在群文阅读模式的教学课堂中,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群文阅读的内涵
(一)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首先由教师提出一个议题或者是阅读的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一特定的主题,将同一个类型的阅读材料聚集起来进行延伸阅读。群文阅读的核心就是要让参与到阅读中的个体,通过研究和讨论最终达成一种共识。在这里我们要首先明确几个全文阅读的基本特征,议题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安排而选取的,教师将议题作为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中心和线索,议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实际的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不能过于深奥否则学生无法理解,同时也要体现阅读材料的教育性和启发性[1]。其次,阅读材料的选取要与议题紧密相关,文本之间也要体现一定的关联性,这样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深刻的理解。
(二)群文阅读的特征
群文阅读是进行语文阅读深度學习的教学方法,群文阅读本身具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群文阅读的教学形式是开放性的,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都有着固定的教学节奏和阅读素材,学生凭借答题模板,就能够非常简单地应付阅读任务,而群文阅读模式的应用就克服了传统阅读课堂的弊端。群文阅读首先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引出阅读材料,再通过教师学习和引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其次,在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有着较高的自主性,教师不会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个类型的文章,自己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寻求答案,而教师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群文阅读课堂的主体依然是学生[2]。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现代教学技术引入各个学科的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趋势,这既是现代科技进步的结果,又是现代教育的需求。在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能够多样化地展示各种内容来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兴趣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播放教学视频或音频的方式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在播放教学视频的过程中穿插着不同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阅读的文本形成深刻的理解,深入体会这些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实现群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特定的阅读情境
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是教师教学的工作之一,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显著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特定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初中学生都会学习到一篇著名的古代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先翻译后背诵,也要学习这首诗歌独特的写作手法,领悟作者胸怀天下的情感。我们就以这篇诗歌为例来分析信息技术在群文阅读中的作用,首先教师应当从作者背景入手,利用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展示作者在不同的时期所著的文章,然后再让学生综合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思想情感等。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分析这篇文章,然后通过分析这一篇文章来辐射到这一类型的文章,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同时奠定学生的文学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3]。
参考文献:
[1]李雪.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设计[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
[2]范文霞.灵性与理性的通融:基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8).
[3]王然.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注:本文系2021年度兰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融合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21]GH1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