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建模核心素养培养的尝试

2022-05-30 00:35王瑞平
文理导航 2022年32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预设课堂

王瑞平

【摘  要】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给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到今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提出,“数学核心素养”走过了轰轰烈烈的八年时光。在这八年时光里,孩子们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小学学会的这些能力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并由数学的核心素养迁移到其他的学科。其中“数学建模”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数学建模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从生活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得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广泛应用到解决这一类问题中去。

【关键词】数学建模;游戏公平;圆的周长;课堂 预设

数学建模是需要人们对现实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运用各种数学知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過程。数学建模在整个小学高段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对孩子们以后深入学习中学知识打下了基础。怎样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数学建模的欲望这一核心素养呢?下面以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一课为例,阐述如何激发学生建模的欲望,培养学生对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尝试。

一、《圆的周长》是典型的二维关系模型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些基本平面图形的周长之后进行教学的。以前学习的平面图形都是由直直的线段组成的,求它们的周长只要把首尾相连的几条线段相加求和即可。而圆的周长却是一条曲线,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求一条曲线的长度,这里面涉及到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如何把这条曲线转化为直线段?怎样激发学生建立求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模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建模的欲望!

二、环环相扣的问题,激发学生建模的欲望

(一)学习圆周长的必要性——圆的周长怎样计算

上课伊始,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贪财的巴依老爷的计谋屡屡被阿凡提识破,心里非常窝火。一天,仆人送给巴依老爷一头强壮的小花驴,阴险的巴依老爷心生一计。他叫来阿凡提,说:“阿凡提,我得到了一头小花驴,今天就让我的小花驴和你的小黑驴比赛一场。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哪头驴最先回到起点,那头驴就获胜。输了的一方要给赢了的一方10个金币。”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假设两头驴的奔跑速度相同)

师:怎么判断这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呢?

生:比较两头驴跑的长度是否相同。小花驴跑的是一个圆的周长,而小黑驴跑的是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分别计算出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再比较这两个周长的大小即可,如果两个周长相等,则游戏规则公平,反之,游戏规则不公平。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很容易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可是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呢?

讨论到这里,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被困住了。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全体学生陷入沉思。这时,我板书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计算圆的周长。以“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问题就必须知道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初步萌生建模的欲望!

(二)什么是圆的周长?怎么测量圆的周长?感知测量有误差

师: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圆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围着圆片的外沿转了一圈)圆的周长就是围绕着圆一周的那条曲线的长度。

师: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那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

生:可以用“滚动法”或者“绕线法”。

学生拿出学具,纷纷测量起圆的周长。测量结束,学生发现同样大小的一个圆片,测量出的周长并不完全相同,总会存在一些误差。

要测量圆的周长,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把曲线转化为我们会测量的直线段的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可以用“滚动法”或者“绕线法”来把这条曲线转化为线段。尽管采用“滚动法”时我们把圆紧贴在直尺上,采用“绕线法”时我们尽量选择没有弹性的细线,可依然会有误差。有时我们还会遇到求大圆的周长,如围绕圆形花坛的外沿走一圈走了多少米、高大的摩天轮转动一圈轿厢转过了多少米,我们就无法再采用“滚动法”或者“绕线法”来直接测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尽可能地减少误差,使结果更加精确?如何准确地解决生活中关于圆的周长的问题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再一次激发学生迫切想要知道如何计算圆的周长的欲望。圆的周长是不是也像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那样,有计算公式呢?圆的周长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呢?

(三)计算圆的周长需要抓住两个关键: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与这个相关量之间有什么倍数关系?

师:计算圆的周长是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那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通过联系旧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正方形的周长跟边长有关,增加(减小)边长的长度,正方形的周长也会增加(减小)。长方形的周长跟长与宽的和有关,分别增加(减小)长方形的长与宽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也会增加(减小)。在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我发现圆规两脚尖的距离增加(减小),也就是半径增加(减小),画出的圆的周长也会增加(减小),因此我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或半径)有关。

师: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我们需要验证一下。

学生动手验证的时刻来了,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大小不一的圆片,分别测量(尽可能地想办法减少误差,比如绳子需要越细越好,弹性越小越好,在测量的时候还得注意在圆片上做好开始的标记,同时最好拿着圆片绕一段松开一段)出每个圆片的周长和直径,用它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之后,发现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儿,虽然测量有误差,但是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3点几。

我们找到了求圆的周长的关键点:第一,圆的周长和直径(或半径)有关系;第二,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也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只要找到这个固定的倍数,那么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模型就建立起来了。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学生建模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了。

那么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几倍呢?

人类对圆周率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数学家阿基米德,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到现在人们用计算机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62.8万亿位,人类的脚步从未停歇,还将继续研究下去。

问题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了,整个建模公式只差最后一步了。

三、突破关键问题后激发学生建模欲望的尝试

有了这个π,学生恍然大悟,找到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的固定的倍数π,也就是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得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圆=πd=2πr,就这样建立了圆的周长公式的计算模型!

得到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求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在两头毛驴奔跑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圆的周长小于正方形的周长,必然是围绕着圆跑的小花驴最先回到起点,所以这个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

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可以求出圆形花坛最外沿一圈的长度,也可以求出摩天轮转一圈轿厢经过的长度。还可以解决如求半圆的周长,已知周长求直径,已知周长求半径……的问题。

有了这一次成功的数学建模,学生想要自己进行数学建模的热情空前高涨。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提炼出数学问题,经过一步步探索,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联系旧知,发展数感和量感,从而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小组作业: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演经过,设计计算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数学模型。

四、我们的思考

回顾一下我们建模的过程,首先提出问题: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其次,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有两个:第一,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第二,圆的周长与这个相关量之间是否也存在着一个固定倍数关系?再次,找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那么可以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验证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π,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最后建立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模型C圆=πd或C圆=2πr(这里的π是一个固定的数)。

纵观整节课,在建模的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学生积极思考、师生默契互动,使得课堂氛围其乐融融。融洽宽松的课堂环境给了学生思维任意驰骋的空间,课堂上频频出现思维闪动的火花,就连平时不爱说话、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都积极发言。这样的课堂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得老师预设的问题顺利地得到解决,建模的各个环节紧密地进行推进。最后成功地建模,学生们激动万分。通过这样的活动,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得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信心。当我布置了小组作业的时候,同学之间马上积极交流起来,这样的小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

整个建模的过程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上也是常常出现的,如以后初中学习一次函数,找函数的解析式时,学生只有先找到常数k,才能找到函数的解析式。

五、结束语

李大潜院士说:“数学建模是开启数学大门的金钥匙。”可见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数学建模只说到了“模型意识”和“模型觀念”,怎样有效地去设计一堂数学建模的课程,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以参考,本次课程也只是我的一种尝试。也许本次尝试还有很多不完善、不尽如人意的环节,还有待继续磨合和提高。但是在整个建模的过程中,学生跟着我的设计思路一步一步往下进行,推演得还算顺利,基本完成了探索和建模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经过课后反思,我发现在上建模课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去尝试、去探索,哪怕最后会出现很多预设之外的问题,但是这种尝试的过程是学生需要的,也是学生该积累的,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积累,在积累中不断进步!

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道路上,我们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多年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时,他们如果能够找到问题的关键,通过假设—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预设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