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概念教学 建立生命观念

2022-05-30 22:57宁国虎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6期
关键词:教學策略生命观念概念教学

宁国虎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染色体变异为例,结合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从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巧设活动建构概念、绘制概念图整合概念、归纳总结深化概念四个层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教学;教學策略;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概念的支持下,学生在知识系统的建构与完善中,确立了自己的生活理念。在实践中,教师常常注重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认识与经验的培养,致使他们无法将其与自身的认知结构同化。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生命理念”为指导,注重“概念”的构建,从而探索“生命”的规律;认识、理解、尊重生命。本文以“染色体变异”教案为案例,将重点放在概念教学中,并将其贯彻到实践中。“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许多不同的、相互联系的多倍体概念。在这些概念中,染色体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的重要依据和支撑。这一部分通过创设情境、巧设探究活动、画概念图等方式,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所产生的变异可以被遗传”,第二位概念“例如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变异会导致生物特征的变化,甚至是死亡”。在分子层面上,学生已经了解到了基因变异的基本理论,同时,也为了解基因的变化提供了研究的依据。但是,由于缺少有关生物学事实的支持,学生很难理解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概念。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方法进行概念建构:首先,以姊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交换为切入点。运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染色体断裂后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推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含义。其次,根据细胞增殖过程中的染色体分布情况,对染色体异常分布及其结果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染色体数量变异的定义和分类。再次,利用模型构建的方法,构造一种新的染色体群。最后,利用数据分析,建立了多倍、单倍数的概念。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在科学探索中运用分析、判断和推理;以模型为基础,构建与遗传有关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

其变异的含义,从而逐渐建立起“演化和适应”的生活

理念。

二、教学目标

在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核心素质要求,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探讨染色体在增殖时可能出现的改变。明确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定义和分类,并对其在细胞增殖中的分布进行研究。阐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的概念。对染色体变异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并确立生物演化和适应的概念。

2.通过对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结构与数量的不正常改变进行分析,运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得出染色体变异等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

3.通过观察、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方法,探讨染色体异常变异的成因和种类,以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

4.利用遗传变异的概念,说明遗传变异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增强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并建立起社会责任。

三、教学措施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渗透生命观念

根据布鲁纳的观点。学生不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而且是主动的信息处理主体,在知识体验与认知冲突的背景下,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应当是通过分析、检验、批判现实环境中的信息而引起的概念转换和结构重构。这种学习是一个新的、旧的体验交互的过程,它包括对已有的体验的处理与重构,以及对信息的意义的构建。教师通过对比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的差异与关联,提炼出生物学的基本思想,并使其初步渗透。通过学习减数分裂与重组,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及相互交换等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出示图片1,询问A和B是否都有遗传重组,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基因突变?教师以“交换”“易位”为例,引导学生在对比与探讨中突破了原来的认知框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四种不同基因结构的特征,并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基因变化对基因的影响。

(二)巧设探究性活动,形成创新性生命理念

创设新的生物学概念的有效途径可以是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生物现象;学生通过调查、模拟模型的构建和探索,通过对比和抽象化来建构概念,形成生命观念。其中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思想,它是一种使学生了解生活、探究生活规律的有效方法。

1.建构核心概念: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领会它的精髓。教师可以利用已学到的减数分裂知识,通过对两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合,指导学生积极探索,并参与到概念的构建中。教师演示了雄性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图谱,并指导学生进行下面的调查。

研究一:画出雄性果蝇的精子染色体,并考虑下列问题:(1)雄性果蝇的精子有多少个染色体?(2)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如何?(3)染色体间的联系是怎样的?本实验首先介绍了一种具有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染色体。

研究二:如果没有分离出Ⅳ号染色体,则画出雌性苍蝇发育不正常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结构。探讨如果卵细胞缺少一条染色体,会不会承载着所有的基因信息?怎么会这样?透过练习二,让学生总结出二号染色体的特征:一条染色体包含了所有的基因资讯,这些资讯都是影响成长的因素。对染色体群的概念进行了归纳,并将活动1和活动2的染色体群特征相结合。

研究三:通过对细胞染色体的简单分析(图3)、基因型(图4)、细胞分裂图(图5),指导学生判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量,以及对染色体组的判定。

2.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促进概念的迁移

教师介绍了无子西瓜、雄蜂的形成,并将其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构成相联系,将其分为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当学生清楚了这三种基因的不同之后,再接着问:在图6中,有多少种染色体?这是多少倍的生物?这时,学生对三倍体细胞和三倍细胞的看法有了不同。教师接着说,如果这个生物是从配子中直接生长出来的,那么这个细胞就会发展成一个多倍的个体。如果一个生命体是通过一个受精卵来孕育的,那么这个细胞就会变成三倍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具体、鲜活、生动的例子,加深对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差异的认识。

(三)巧妙使用概念图,构建知识体系,做到系统化

概念图是把一个话题中的各个层次的概念或命题通过“节点”“链接”“相关的文本标记”进行联系,从而在网络上以图形的方式表现出对某个话题的概念或命题的认识。“染色体变异”一节涉及众多、相互关联的学科,以核心概念为中心,构建思维导图和甘特图的方式,加深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归纳与总结,深化概念,升华生命观念

生命观是由身体经验所形成的一种认识,是通过对生命现象及其联系、特征的解释、了解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后所形成的一种能力和性格,它可以从生物学角度解释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活动、解决生物学问题。深化概念是指通过对概念的结构和层次关系的梳理,使其更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概念,从而对生物学的现实问题进行阐释与解答,从而使其最终形成对生命的认识。通过对生物学问题的亲身体验,通过对生物学問题的感知和经验,构建了“染色体组”的核心概念,并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对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图表的绘制,对各个层次的概念进行了梳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结构和功能的观点。但是,这种生活理念的思想与表达却是肤浅的。只有把观念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才能使观念更深入、更完整、更丰富。在育种生产中,运用了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理性的生活理念。

四、结语

生物学概念教学使学生认识生命的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达到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的目的。对生物学概念的认识与建构,是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基础,是构建生物学核心知识系统,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桂华.例谈高中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以“染色体变异”为例[J].高中生物学,2020,36(6):2.

[2]黄悦.多媒体环境下一堂基于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的复习课:以“染色体变异”为例[J].数码世界,2020:127.

[3]李玉娜,刘晓菊.参与式课堂:“染色体变异”第1课时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9,35(3):12-14.

[4]高泽群,杨华.运用知识分层策略进行高中生物教学:以“染色体变异”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9(1):7-8.

猜你喜欢
教學策略生命观念概念教学
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高中历史课堂材料教学的策略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