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勇 何国林 陈良 杨红梅
【摘要】本文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的要求,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为例,论述中职学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的发展概况,提出深化装配式建筑专业群人才培养的举措,以及“双线并行、寓学于工”“工地学校”“校企双主体”“共享工地”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 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4-0021-04
职业教育应以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根本,不断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发展对接,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领会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落实广西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本文以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的改革发展为例,探讨校企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和应用策略。
一、中职学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的发展概述
(一)中职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的建设情况
2021年3月12日,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目录(以下简称2021版专业目录),此前所使用的专业目录是2010年修订的版本,2010年修订版不分专业类别,其中土木水利大类共设25个专业,属于土木建筑大类的专业有15个,截至2020年,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全国的办学点有1 071个,在校生有18.87万人,位居其他土木建筑专业之首。2021年版专业目录对专业类别进行了细化,土木建筑大类细化为建筑设计类、城乡规划与管理类、土建施工类等7个专业类别,包含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装饰技术等18个专业,其中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项目材料管理、园林景观施工与维护3个专业为新增专业。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将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遴选建设重点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土木建筑领域土建施工方向,这为推动装配式建筑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二)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的发展状况
我校是广西最早开设建筑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其中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为主打特色专业,该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装饰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4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开设于1996年,是自治区示范性专业,先后荣获建筑技术职业教育国家级实训基地、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建筑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2021年度自治区级世界技能大赛项目集训基地建设单位等荣誉;工程造价专业是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立项建设专业、自治区建筑装饰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基地立项建设专业、自治区示范性专业;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专业、自治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专业。目前,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有在校生5 000多人,是广西在校生人数最多、办学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对该专业的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为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推动了专业育人模式的改革。
二、推进装配式建筑专业群人才培养的举措
(一)以技能比赛为“助推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在2021年发布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中指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由此可见,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助推器”。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以赛促教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办学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高度重视技能比赛,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技能比赛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技能比赛专项经费,不仅积极开展校内各类技能比赛,还大力支持师生参加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比赛,形成了“班→系→校→省→国”五级技能比赛体系,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尤其是装配式建筑专业群的相关比赛,2010年至今,我校就承办自治区级建筑CAD、工程测量、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等专业技能比赛项目11次,荣获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33项,获自治区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98项。通过各级各类技能比赛的推动,我校装配式建筑专业群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长足发展,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二)以教学项目为“催化剂”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職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校向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设计了一系列教学项目,要求校领导亲自督促、业务部门专项指导、团队教师协同参与,让教师在完成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同时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对在教学项目获奖的教师予以职称(职务)晋升方面的倾斜,激发教师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通过这些举措,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大赛(含教师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编撰教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社会服务、成果转化等教学项目的热情大增,综合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
在装配式建筑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教师除了参加上述教学项目,还参加了殷灿贤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治区级八桂建工劳务品牌专家工作室等项目。我校依托这些项目,打造了一支实践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装配式建筑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11人,其中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比赛裁判、广西技能大师、广西技术能手、广西优秀教练、广西职业技能竞赛裁判专家、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标专家、广西优秀青年教师、八桂建工劳务品牌专家,以及一批一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
(三)以校企合作为“黏合剂”推进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对接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目前,我校与碧桂园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昌桂源投资有限公司、广西美饰纵横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长期深度合作。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依托共享基地对企业员工进行岗前岗中培训、岗后考核;依托共享课程为企业培训施工员、预算员、测量员,开展建造师继续教育等培训工作;依托共享文化实现校企文化互相渗透,让学生提前进入准员工角色、熟悉企业管理;依托人才共享机制共同申报项目、开展科研合作,实现校企人员互聘互派;依托成果共享,将专利产品转换为经济效益,实现校企互联共赢。如,我校与广西昌桂源投资有限公司共建“教学工地”,将企业工地搬进学校、课堂搬到工地,按工地工种技能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深入推进学校教育对接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如,我校与广西银翔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校内工作室、与广西万众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共建校内检测公司等,将企业项目引入学校,对接当地建筑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在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开展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我校实时调整土木建筑大类专业布局,构建了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对接的“14+4产业体系”(“14”为14个千亿元产业,包括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4”为4个新兴产业,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我校服务区域经济增长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四)以专业调整为“助生剂”适应新形势新发展
为积极应对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好服务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我校积极对接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职业,根据新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适配度。此前,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存在设置不规范的现象,导致了教学资源重复设置、办学资源利用率低、办学效益不高等问题。2021版专业目录发布后,我校及时调整专业群设置,通过更名、停办、重新申报等方式整合专业,如在原有建筑工程施工等专业的基础上,于2017年增设了建筑工程施工(装配式建筑方向班),2020年开设了装配式建筑目录外的专业,2021年调整为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同时将原建筑技术专业大类学科、建筑装饰技术专业调整到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调整后,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包含了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技术、建筑工程造价、装配式建筑施工等专业,形成以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为主、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群体系(如图1所示)。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应用
通过对标市场发展需求,以及与企业共建共享,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目前主要包含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技术、建筑工程造价、装配式建筑施工4大专业。下面,笔者将就这4大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应用做具体阐述。
(一)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双线并行、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探索形成了独具行业特色的“双线并行、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双线并行、寓学于工”就是指将课堂延伸至工程施工现场,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践教学与工程施工实际融为一体,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与相关企业共建了校内教学工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假期时间提前介入专业实践学习环节,参与工程岗位的具体工作,并在参与定点工程项目过程中,完成“阅读图纸→工程开工→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建筑工程产品施工各阶段、各环节所对应的工程施工要求、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及管理体系等内容。如绘制一栋别墅的图纸,需要完成图纸绘制、测量放线、基础施工、主体施工、楼面浇筑、屋面防水、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环节。实际教学中,学生首先要开展每周一图、测量实训、模板搭设、钢筋绑扎、砌体施工、水电安装、瓷砖镶贴等校内实践项目,然后在校内教学工地与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反复实训。实训中,学生扮演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安全员、测量员等岗位人员进行模拟轮训,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线并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二)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工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建筑装饰技术专业采用的是“工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工地学校”是指校企深度融合,进行人才培养的共育共管,一方面是“引企入校”,把工地搬进学校,建设校内教学工地;另一方面是“移校入企”,将课堂搬到工地,建设校外工地课堂。建筑类专业教学具有建筑设备昂贵、实践专业性强、工程不可逆转、缺乏作业资格等特殊性,“工地学校”模式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工地学校”里,学生、教师、建筑业一线“师傅”,充分利用工地的设备、仪器、样板實体,进行场景化项目教学,在校内教学工地、校外工地课堂里进行真枪真刀的实战训练,这样的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习即工作、课堂即项目、教案即图纸,达成了将课堂搬到工地、将企业建在学校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能够有效培养市场所需人才,学生实习即就业、毕业就能上岗。“工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广西乃至全国中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专业示范作用明显,我校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先后荣获广西职业教育建筑装饰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立项建设专业、建筑装饰自治区品牌专业立项建设专业、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等荣誉,2010年至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22所中职学校到校交流学习。
(三)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主体”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同时作为培养建筑工程造价人才的主体,共同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形成校企协作共同体,双方协同完成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产物。在构建“校企双主体”模式过程中,我校坚持落实校企“七个共同”,即校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我校教师通过开设工作室承接工程项目,学生、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项目,采用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让学生与工程项目零距离接触;二是我校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建成了“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BIM(建筑信息模型)实训中心”,不仅同时满足了专业教学需求、“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需求、建筑工程造价社会培训需求,还真实还原了建筑工程造价岗位工作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我校与企业共建工程造价专业广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工作页开发、实践模式改革、师资培养、成果转化,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同时,我校和广西城市建设学校联合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申报广西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为中职建筑专业群省级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范例。“校企双主体”模式突破了传统校企合作中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局限,改变了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过热、企业过冷的现状,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四)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的“共享工地”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土木建筑类专业存在实践性强、教学资源单一的情况,因此在专业建设中需要校企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利益共同体,解决实践教学中基地重复建设、小而多等问题,然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校企在基地、课程、文化、人才、成果等方面的共享,进而实现校际共享、校政共享,这就是“共享工地”模式,这一模式是产教创新融合的产物。由于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是新设专业,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等相对匮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校根据专业教学发展需要提出了构建“共享工地”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目的在于实现校企资源的共建共享,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在落实“共享工地”模式过程中,我校通过申报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建筑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装配式建筑施工自治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等,有效解决了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人才需求、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共享工地”模式实现了校企场地共建、设备共用、制度相通、资源共享、人员互聘、成果共创、利益互联、责任共担,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职业道德高尚、技能水平高超的建筑业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我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作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广西五星级学校,理应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率先垂范,做好引领示范作用。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是我校重点建设的专业群,也是新兴的专业类型,更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有效模式,为广西建筑类专业培养优质人才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我校近年开展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共建共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不仅为社会输送了一批高质量技术人才,还为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贡獻了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娟.高职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2).
[2]周海英.“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亚太教育,2015(23).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共建共享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21A023),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21B109),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研究”(YB20210602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钱勇(1984— ),云南威信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正高级讲师,一级建造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木建筑大类职业教育;何国林(1983— ),广西隆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陈良(1979— ),广西北流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二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与职业教育教学;杨红梅(1983— ),河南罗山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教育技术、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