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22-05-30 11:41张瑜萍
高考·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运用情境教学高中语文

张瑜萍

摘 要:语文学科的学习是综合性质的学习,在统编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择编排上,以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主,选编的文学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人文性,单一的讲授教学课堂整体上枯燥乏味,学生掌握的内容多为基本语文知识,对文学作品中的情境缺乏深层理解,情感体会不深。发展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新风向,本文从情境教学的内涵、情境教育的创设、情境教学的实施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统编版必修上册诗词教学为例,探求其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高中的语文教育由于受到高考的应试教育压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往往将教学关注点集中于知识性学习,对文学作品中体现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内容部分关注较弱。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参与,走进作品,感知作品,提升与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就字面含义而言,是指利用各种因素为学生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境因素,引导学生以第一视角认识并感知文学作品内容,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挖掘文章暗含的深层次价值观,联系自身,深入分析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思想修养水平[1]。

二、情境教学创设策略

(一)运用生活元素,呈现生活情境

知识内容的学习认知、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学生经验的参与,特别是传统文学作品这类时代较为久远的作品内容,其社会背景、语言表达习惯等都与当今社会有了较大的不同,直接从词性、含义角度展开分析,对学生而言较为困难,面对这类内容,教师要对作品内容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其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联系,从生活中选择相关元素,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历出发,在生活化情境中降低古文学习难度,消除学生的学习恐惧心理[2]。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课为例,这首词意象丰富,用简练的笔触为读者描绘出壮阔深沉的意境,讲述了毛泽东对青春的看法。作者虽然是在近现代生活的,但体裁却是遵照了古体诗词的格式。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有意识地捕捉和收集一些学生学习、运动时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正处于朝气满怀的青春时期,拥有着斑斓的梦想和无限的热情,你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到的知识谈一谈是如何看待青春的吗?”让学生在生活的场景中表达自身的想法。然后引出《沁园春·长沙》,再一起走进这首词,感受一下伟人是如何认识并度过他的青年时期的,并让学生思考青春该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二)利用音乐元素,营造情境氛围

诗词作品的出现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作者当时心境的体现,每一篇文学作品的背后都隐藏着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与感慨。音乐是直击人们心灵的艺术表现手段,能够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冲击,也能让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被代入到渲染的情绪氛围中,为了更好地感知到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情感,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与作品内容风格相符的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内容,让学生能够带入作品情境中,強化学生的情绪感知[3]。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插秧歌》一课为例,古往今来文人们用他们的笔墨呈现文人眼中的劳动情境,但学生对田间劳动的场景是陌生的、空白的,对农耕时代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节奏也是不能深刻领会的。不管是范成大笔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闲适,还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悠闲,可以选择一首旋律较为急切、节奏变化较大的乐曲,将其定为背景主旋律,再选择一首整体旋律节奏较为接近并伴有雨声的音乐,将其作为背景音乐开头,教师将两首音乐剪辑在一起,在学生诵读时作为背景音乐播放,依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诵读,在听觉氛围的渲染下切身感知农民农忙时节的心理状态。

(三)巧用道具元素,增强情感认知

诗词作品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的场景、事件、意象等内容,作者要通过这些基本的内容构成元素,为学生在头脑中描绘出生动的故事场景,并将自身的情绪情感隐藏在描绘的事件内容当中。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场景,从中抽象剥离出必备要素,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借助这些道具内容增强学生的内容分析、情绪感知能力[4]。

例如:在统编版的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任务中,要求学习写有关青春的诗歌,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所以在上完第1、2课的5首诗歌后,教师带了50张书签发给学生,举行了互赠书签的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写一句青春寄语在书签的背面,赠送给本班的好朋友,并解释其含义。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有的会引用当前所学的内容,有的会引用以前的积累,有的改写名句,如此再引导程度较好的学生创作诗歌。

再如:雪莱的《致云雀》,外国诗歌学生接触机会不多,文化差异、时代差异都成为难点,教师可将文中的主要意象“云雀”抽离出来,与美术教师开展主题合作,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云雀”的制作,并将美术课堂中制作的“云雀”作为语文课堂中的环境创设道具,给学生营造一种与云雀同行的感觉,结合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对云雀的介绍,让学生在诗歌学习和诵读中更加能够感受到作者赋予云雀的含义,想要摆脱黑暗,迎向光明的愿望。

(四)妙用视频资源,创设真实场景

诗词作品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抽象的,学生需要利用自身的抽象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对其内容展开想象,以在头脑中形成动态画面,但由于一部分学生的能力发展不足,某些文学作品抽象度较高,学生无法单纯依靠自身能力构建画面,实现对文学作品内容的深度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2.0计划指导的提出都意味着中国的教育迈向了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意象内容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表象支持,方便学生情感的进一步探究[5]。

以高中语文教材中曹操的《短歌行》一课为例,如何让学生在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中感受到作者想要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对人才的渴望呢?如何消除曹操是“曹贼”偏见呢?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作为课堂的导入环节,将作者曹操生活的时代、曹操的生平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初步感受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千古悲音,体会“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张扬个性,感受曹操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再请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内容,结合背景说一说你阅读本首诗歌的感受如何?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和情感,教师出示主要意境“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图片,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诗歌描绘的画面,将自己带入曹操的身份当中,体会曹操渴望招贤纳才,实现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情境教学实施步骤

情境教学法并不局限教学中的某一个环节,只要教师能够找到适合的教学切入点,就可以将其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本文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课为例,对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实施展开叙述。

(一)多元导入,渲染氛围

知人论世是诗歌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理解诗歌含义,感知诗歌情感的前提,高中语文教师要提前将本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总结归纳出来,将其以微课视频和对话问答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教师出示诗句“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询问学生这首诗句是谁所作?你都了解作者的哪些事情?引发学生对陶渊明的回忆,在课堂上形成积极参与课堂的情绪氛围。课堂中,教师播放提前制作好的微课短视频,让学生对陶渊明有更加深刻、系统的认识,并掌握本首诗歌是陶渊明不与浑浊官场同流合污,毅然辞官归田后所作,让学生感受到陶渊明不肯屈服于世俗权力,坚守本心的高尚节操,引导学生猜测陶渊明诗歌中描写的景象,可能抒发的情感,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6]。

(二)诵读文本,理解大意

在对诗歌和作者的背景有大概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诗歌的范读音频,或者播放适合的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内容,将自己代入诗歌情境中,在节奏韵律的起伏变化中感受作者为读者描绘的田园风光、作者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内容,依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教师的示范,采取多种形式诵读文本,教师可以请学生站起来有感情诵读诗歌内容,对学生的文本诵读情况予以指导,并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小组诵读竞赛、感知文本内容活动,引导学生在多樣诵读中感知诗歌中的内容,从整体上理解作者脱离官场后的喜悦之情。

(三)捋顺思路,进入情境

通过诵读活动,学生已经从大体上粗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顺序与情感变化情况,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诗歌中的描写层次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能够提前掌握该以何种心态进入不同情境当中。诗歌的题目是《归园田居》,学生齐读,教师提问“你认为在诗歌的题目中哪一个字或者词更加重要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归”或“田”,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一二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指出年少时的情趣,三四句写的是官场生活的感受,从第五句开始一直到倒数第三句都在描写田园生活,最后两句表达从官场而归,帮助学生明确本首诗歌的题眼是“归”,在学习和朗诵的过程中要围绕“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展开,捋顺诗歌的整体脉络,带着问题进入情境当中探索答案,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四)咀嚼文字,感知情境

诗歌用语的一大特点便是简练、精确,为了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知更加精准,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的重点内容,如诗歌第三句“落入尘网中”的“尘网”和倒数第二句的“久在樊笼里”的“樊笼”两个词,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这两个词代表的是“官场”,进一步分析作者对官场的态度,引导学生感知“误”字表达出的诗人对浑浊官场的厌恶和自己久居官场三十载的悔恨。利用诗句一二句,作者表述自己的本性,说明了自己“为何归来”,并进一步用“羁鸟”的“恋”和“池鱼”的“思”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这里要让学生能够想象到眷恋旧林的鸟儿、思念故渊的池鱼无法实现自己归去愿望的失落、苦闷,想要归去的迫切。诗歌在后半部分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在南野开荒归田后的生活,通过“方宅”“草屋”“榆树”“柳树”“桃树”“李树”“炊烟”“狗吠”“鸡鸣”等词汇为读者勾画出一幅情感质朴的乡村生活画卷。通过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梳理,让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感知到更加生动的意境,以便进一步感知到作者不同情境中的复杂心情。

(五)代入情境,掌握情感

情感感知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情绪情感与作者情绪情感寻找共鸣的过程,要想对诗歌有深刻的解读,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诗歌中的情境已经有很多的了解,教师要趁着学生还在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绪代入诗歌意境当中,以切身的感受来感知诗人的情感变化,例如:学习《归园田居》时,就要把自己当作是陶渊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当陶渊明遇上曹操的穿越场景,一个积极入世,一个归隐出世,当二者相遇会有什么样的对话?谁能说服谁?一部分学生扮演陶渊明,一部分学生扮演曹操,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掌握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学习内容,感知作者思想情感,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改以来备受高中语文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途径。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巧妙运用生活元素、音乐元素、环境创设、信息技术、情境任务驱动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还要注意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各环节中的应用,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会明.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22(6):33-35.

[2]马菁.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41):73.

[3]李佳.论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情境的创设[J].中学语文,2021(33):63-66.

[4]张诺,隋倩倩.信息技术构建高中语文情境课堂的途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1):143-144.

[5]翟笃凤.身临其境感胡同微风细雨化语文:胡同文化一课的情境教学[J].现代教学,2021(21):54-55.

[6]吴永清.如何利用情境开展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读写算,2021(29):204-206.

猜你喜欢
教学运用情境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