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萍
摘 要:在高中教学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的有效途径。本文就立德树人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总结高中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普遍出现的问题和政治教学的基本情况,并提出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进高中政治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高中政治教学,为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政治;立德树人;实践
高中政治教育承担着育人的重要功能,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政治知識,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养。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化落实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各阶段教育工作的根本性目标。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与高中政治教学灵活融合,如何依托立德树人理念优化高中政治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都应当成为高中政治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立德树人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意义
(一)能够增强高中学生思想觉悟
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有助于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主导地位的重视,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课堂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政治这一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不像以往一样仅对知识进行表面了解,而是能够将其应用实际生活中,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思想觉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1]。
(二)能够增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
加强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教师会更加重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品德修养,发挥好表率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和教育育人。因此,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高中政治教学,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以更负责、更积极的态度对待政治教学,耐心细致地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三)能够创新教师自身教学方法
通过将立德树人理念作为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摆脱原有教学模式的制约,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与此同时,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是高中政治教学从应试教育向育人教学转变的分水岭,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大进步。由此可见,这一融合有助于帮助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政治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进步[2]。
二、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一)高中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出现的偏差
从整体上来看,高中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呈现出积极上进的成长态势。大部分高中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但同时也有一部分高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出现了一些偏差。
1.自我约束能力不足
在高中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已经与成年人相差无几,在思想道德方面理应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例如:在学习上不够自律,倘若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他们很难规范自己认真学习并完成作业。在生活中较为懒散,特别是在假期阶段,部分高中学生无法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作息时间昼夜颠倒。这些都是他们自我约束能力不够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3]。
2.家庭及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高中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便受到了父母和祖辈的精心照顾。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家庭中习惯了一直以自己为中心,却缺乏足够的奉献精神,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意识都相对淡薄。在家庭生活中,他们将长辈的付出看作是理所应当,不能承担家务劳动,不懂得感恩之情,只知道一味地向长辈索取却不付出。在社会生活中,缺少身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意识,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学校生活中,不愿意参与集体劳动,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不能以大度、包容的态度面对同学。这些小事能够反映学生的品性,更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3.道德行为落实不够
大部分高中学生具有基本的道德认知,能够准确、清晰地说出很多道德准则,但在具体落实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就环境保护来说,他们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但仍然会出现随地乱扔垃圾的问题。就节约资源来说,他们都知道水资源的宝贵,但不注意节约用水的高中学生仍有很多。换句话说,大多数高中学生知道如何言行才是正确合理的,但他们却仅限于纸上谈兵,不能真正用行动加以落实。
(二)高中政治教学基本情况
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表明了对高中学生的具体要求,对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能够起到关键作用。作为文科综合的重要学科,高中政治也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高度关注。
然而,在高考的压力之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加注重政治知识的学习,对德育教育却有所忽视。在日常学习中,学生没有时间参与集体活动或其他实践活动,无法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政治课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几乎全部的教学成果都体现在学生的分数上。特别是在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之下,各种思想观念的涌入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这就导致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任务都不仅是传授文化知识,还承担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任务。特别是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工作中,应当做好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可教师的能力和品德,从而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也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一方面,教师应当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政治教学与时事紧密联系,一旦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进行知识更新,教师对政治课程的理解和讲述都会相对滞后,不能保证政治教学的质量,更无法促使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好社交平台或学习软件,与其他教师积极联系,进行教学问题的探讨和教学经验的分享。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想要让学生真正认可教师所讲授的政治知识,就要先让学生认可教师的为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任务,谨慎负责,树立起教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知识进行渗透
高中教材是高中政治教师开展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在融合立德树人理念工作中也同样离不开对教材的分析和挖掘。只有以教材为基础,从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出发,灵活地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才能够在切实提升政治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实现人生的价值”中,学生往往无法深入理解何为价值观。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让他们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构成有一定认知,从而初步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人民和社会的贡献。但在此时,学生往往只能在知识层面认识到价值和价值观的内涵,不能真正有所感触。因而,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名人事迹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一生奉献的概括与赞美。教师可以以此为引,为学生细致介绍焦裕禄的事迹,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奉献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创设多样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政治教学中,教师最常采用的就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实际上,虽然高中政治的部分内容较为枯燥,但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不存在太大问题,这也解释了为何学生的政治分数不低,却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内容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应当创设更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仅是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
例如:在学习选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时,由于其中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具体的案例出发,以更为直观的形式为学生剖析民事主体所具有的权利义务、订立合同时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通过将教材中的知识整合到案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促使他们深入理解政治学科中的知识,从而灵活地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四)革新政治教学模式,衔接立德树人理念
想要突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与高中政治教学的融合,就要从具体知识点、学科特点等多个角度进行衔接,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丰富政治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一方面,应当注重不同教学阶段的衔接。高中政治课程与初中有着较大区别,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在思想、认知和社会能力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高中政治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从经济、政治、文化到哲学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教师在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时,应当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例如:在经济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在政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还应当注重与时事的衔接。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生的大事,教师要予以充分关注,并将其应用到政治教学之中。例如:“两会”的召开、新法律法规的颁布等,都能够与高中政治教学联系到一起,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能够加深他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五)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帮助树立责任意识
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作为合格的社会公民,高中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法治观念,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也应当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同时也是高中政治教学融入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对相应内容的重视,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增强其责任意识。
一是,应当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高中政治选修五涉及的都是法律知识,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在日常教学之余,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或者以关注度较高的法律话题举办辩论赛,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到法律知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切实影响。二是,还应当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只有学生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他们才能够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以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为使命,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公民,真正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为祖国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4]。
(六)拓展课外学习资源,鼓励参与实践活动
相较于数学、历史等其他课程来说,高中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想要充分发挥政治课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作用,想要将立德树人理念切实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纸上谈兵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一方面,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教师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高中学生中加强红色教育意义重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1921》《红船》《长征》《长津湖》等电影,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身上所具备的精神与力量,以此作为自己学习与生活的指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黑板报、到周边社区或养老院进行文艺汇演、参与公园或景区的捡垃圾活动等。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奉献与付出的乐趣,对政治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
(七)注重榜样教育方法,树立班级典型示范
一直以来,榜样教育法都是党开展思政工作最常采用的工作方式,通过树立模范典型,能够激发其他人积极学习,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足,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和品德素养的形成。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重榜样教育方法,树立班级内道德模范,鼓励其他学生向模范看齐。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评选道德之星。具体来说,可以由候选人在班级内进行演讲,由班级成员选举出本班的道德之星,再参与全校选举。在进行全校选举时,可以采用评委评选和学生公选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由候选人在评委面前讲述自己的事迹,并进行演讲,由评委进行打分。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候选人的基本信息汇总起来,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公布,由全校学生进行投票。将两种评选得出的结果汇总起来,选出全校的道德之星。通过这一方式,能够为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他们审视自己的言行,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之下,能够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5]。
结束语
在新时代下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只有他们具有充足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够为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属于年轻人的力量。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和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彦斌.关于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3):135-136.
[2]杨成菊.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5):257.
[3]崔孝强.高中政治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实践[J].华夏教师,2020(12):75-76.
[4]高美珊.议题“接地气”,育人才“走心”——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思考[J].海峡科学,2020(9):93-95.
[5]杨丽君,武威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路径探讨[J].品位·经典,2021(20):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