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阐释“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应用价值,提出“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策略:依托互联网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联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延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间;融合自学、互学、展学、导学四方法,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主体、内容、资源、载体、模式五要素,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政治理论课 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8-0053-04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网络的普及发展、智能产品的开发使用,21世纪已进入“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实现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但在互联网时代,该课程的实施存在课堂教学互动性不足、学生主体性地位不突出、课堂教学时空有限、教学容量受到限制等短板,应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想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指示精神,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以此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达成立德树人的任务目标。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高职高专院校积极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文件精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但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
1.课堂教学互动性不足,学生主体性地位不突出
当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师资不足或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等因素影响,仍然坚持传统“三中心论”教学模式,即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课堂互动性不足,互动基本上只有形式上的提问,无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诉求,也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点赞率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影响了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使所培养的大学生难以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2.课堂教学时空有限,教学容量受限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有《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64学时、《思想道德与法治》课48学时、《形势与政策》课32学时。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及党和国家政策宣传等重要职责,教师往往把时间用于教材重难点的讲解上,难以一一解答学生的困惑,也很难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职业发展、专业学习、法律法规、地域文化等问题与时俱进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容量受限。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趋势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而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热点,同时也成为新时代高校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
二、“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应用价值
(一)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克抗在其2004年发表的论文《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中介绍了Blended Learning(混合学习)的概念,并积极倡导将混合式教学引入课程教学中。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即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教学是将混合式学习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包含了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學模式,其包括“线上+线下”的教学空间的混合,“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时间的混合,“线上自学、互学+线下展学、导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混合,以及“基于大数据的过程性评价+传统的线下评价”等教学评价方式的混合。
(二)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其重要价值在于拓展思政课教学新视角及提升课程内在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驾驭课程的综合能力。
1.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混合式教学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高职高专院校把“互联网+”时代的元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实现从“旧三中心(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发展到“新三中心(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互联网学习方式与新时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特点和生活习惯紧密相连,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有声音、有图片、有视频,教学过程生动、有趣、体验感强,能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
2.提高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更要“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中的“知”是前提基础,“行”是重点关键。高职高专院校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时,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学生开展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研究性学习,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和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探索知识、体验知识、模拟知识、运用知识,进而深化认知、丰富情感、形成观念和意志,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由此提高“知行合一”的能力。可见,混合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是一种具有发展性、前瞻性的教学方式。
3.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
环境具有育人化人的效果,在一个空间形成的文化氛围,往往会像细雨润物一样熏陶、感化空间中的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小组合作学习、班级研究性学习,个别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求知愿望强的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会起到头雁的作用,他们通过QQ、微信、学习通等线上学习平台与同学分享、交流学习经验,或在线下组织、带领、指导其他同学学习。其他同学在头雁的影响、帮助下也会提高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有效性。可见,利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使得学习小组、整个班级,甚至全校的学生均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并逐渐形成“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学习共同体,推动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态环境形成。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策略
教学理念体现着教学本质,反映着教学活动的理想追求,是指导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思想基础。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影响着新时代学校的课程创新改革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拓展教学空间、延长教学时间、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一)依托互联网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平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托互联网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课堂派教学平台、钉钉教学平台等,能够便捷、高效地完成建设课程与完善教学资料、发布学习任务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组织生生与师生互动答疑、发布作业与组织师生及生生互评作业、在课堂现场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展学活动等教学任务。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既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突出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学过程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三个规律,有利于实现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创新目标,同时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总体要求高度吻合。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
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开展,空间的大小和类型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线上教学空间、线下教学空间等教学空间类型。
线上教学是任课教师以教学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线上授课和师生或生生在线双向互动的课堂活动,课中授课通常采取“录播+PPT课件+线上答疑+章节测验”形式,课后辅导采用观看录播课、教辅视频或线上答疑等形式。线上教学以网络教学为主,教学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时代感强,教学过程比较自主、个性化,且网络教学的管理相对宽松,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这种教学形式教师教学的主导性比较弱,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持续性、接续性不强,教学资源呈现碎片化、针对性不足,网络管理缺位比較严重,甚至容易引发舆情。
线下教学是组织学生到相对固定的实体教室,与任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现场互动的教学形式。线下教学具有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教学以国家统一的标准化教材为主,辅之各类规范的教辅材料,通过任课教师有计划性、有目的性、有主导性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循序渐进的学习指导。但是,线下教学资源更新慢、数量有限、针对性不强、时代感不足,教师以学定教、精准教学比较弱,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有优劣,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教学+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能够使二者优势互补,实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有效融合和相辅相成,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拓宽了教学的广度、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联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延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间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经历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束等具体阶段,属于时间范畴的概念。一般来说,教学时间的长短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成正比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混合式教学主要经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是学生线上自主学习阶段。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QQ群、微信群等各种互联网平台或软件组织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观看中国大学MOOC(慕课),或者组织学生统一在线上平台观看录播课以及辅助教学的视频、PPT课件等,或者指导学生搜索下载学习资料、做在线练习、开展交流讨论等。课中是学生展学、教师导学的现场教学,是课堂师生、生生互动的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就社会热点问题、学生的关注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一起分析探究,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体验中真听、真思、真悟、真懂、真信,优化学习效果。课后是学生巩固、验证学习成果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阶段。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互联网+”构建课堂、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推动课堂、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主体力量各司其职、协同育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延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间,有利于落实“三全育人”的目标要求。
(四)融合自学、互学、展学、导学四方法,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方式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方法众多,包括自学、互学、展学、导学等,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且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因势而新。自学是学生进入教师在互联网超星学习通系统建好的线上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如观看课程录播课、观看辅助教学的视频及PPT课件、做单元章节测验等,初步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互学是把一个学习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超星学习通的讨论区或QQ群等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分享、讨论答疑,形成学习共同体,便于学生全员均能深入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展学是每个学习小组通过线上课堂向教师和全班同学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并抛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供师生交流研讨;导学是教师在自学、互学、展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进行引导点拨、答疑解惑。融合自学、互学、展学、导学四个教学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既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发挥了教师“教”的主导性与学生“学”的主体性,也有助于班级形成和谐、进取、高效的“教”与“学”的文化氛围。
(五)优化教学主体、内容、资源、载体、模式五要素,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众多要素,既有时间要素,也有空间要素,还有教学方式方法要素,更是离不开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载体、教学模式等要素,各种要素的优化程度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密切相关。从优化供给侧的角度来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主体要多能化、内容要多元化、资源要立体化、载体要智能化、模式要融合化。教学主体多能化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的学科前沿知识水平、专业理论素养、教育教学技能水平、信息技术使用水平、课堂驾驭能力,实现线下授课与线上教学的无缝对接、自然切换。教学内容多元化就是以所授内容和社会热点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制作PPT、音频、视频、动画、游戏等线上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且形式多样,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成长期待。教学资源立体化就是向学生提供具有体验性、泛在性、文化性、交互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征的多种教学辅助资源。教学载体智能化就是强化教学载体的智能交互功能、创新教学载体的教学系统、及时维护教学载体智能教学系统。教学模式融合化就是重视课前混合教学,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强化课中混合教学,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巩固课后混合教学,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五大教学要素的优化,使得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方位达成教学信息化、一体化,实现教学交互、共建、共享,最终获得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遵循“八个相统一”,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实现从“旧三中心”發展到“新三中心”、由灌输式教育教学方式进展到探究式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有机衔接,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推进课程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邢秀兰.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1(2).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3]张静淼.“金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研究[D].成都:重庆交通大学,2019.
[4]唐海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价值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1(26).
[5]张润枝,梁瑶.关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1(1).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质量提升视域下高师思政理论课‘四教一体化改革研究与实践”(GXGZJG2021B171)、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课堂革命视域下‘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2021MSZ035)、2020年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坚持‘八个相统一优化供给侧思政理论课提质增效研究”(JGA202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良虎(1973— ),广西陆川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思政类课程、文化与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