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效能提升策略

2022-05-30 07:47殷虹
高考·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心理健康

殷虹

摘 要:处在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在经历其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追求个性,虽然思维能力发展很快,但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自我调节能力不足。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中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及时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对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为学校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0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于2012年进行修订。2016年,国家2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学校要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2021年,教育部又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行为不仅会影响个体的成长、家庭的幸福,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纵观青少年的整个学习生涯,高中阶段是其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处在青年初期的高中生,身高、外貌等生理特征快速变化,自尊心不断增强,要求独立的意愿日趋强烈,经常要面对“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会体验到更广泛的内心冲突和压力,虽然思维能力快速发展,但观察和分析问题还带有片面性,容易偏激,钻牛角尖,情绪起伏较大。另外,面对社会节奏变快、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高考制度改革等情况,处在选择学业、职业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既要适应社会大环境带来的新变化,还要承受来自父母、老师、同伴等多方面带来的压力,这些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为此,本研究将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梳理,探索提出现阶段提升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對策及建议,以期为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经过梳理现阶段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该群体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一)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稳中有降

有研究表明,通过比对我国高中生SCL—90测试结果发现,从1990年至2004年,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代持续下降,从2005年至2012年,心理健康水平趋于稳定[1]。而2013年后的文献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稳中有降趋势。有研究者对西北地区的高中生进行调查后发现,32.9%的高中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25.1%的高中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2]。还有研究发现,南充市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2.9%。在对贵州省3168名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的研究中,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2.9%[3]。王少君等在对内蒙古自治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2.85%,远高于其他学段。

根据近些年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研究者们选用不同量表在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有差异,但反映出了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欠佳的客观事实,给予高中生群体更多的关注刻不容缓。

(二)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突出

高中生存在的首要心理问题是焦虑和学习压力感。各类考试测验是高中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频考试而来的精神紧张,很容易让他们感到焦虑。黄晓燕[4]等对浙江省慈溪市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表明,高中生在学习焦虑维度上存在问题的人数较多,占总人数的40%,身体症状占13.67%。还有研究[5]对875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有67.74%的高中生学习压力大,54.06%的高中生感到焦虑,30.77%的高中生人际关系紧张。

因身心发展不同步,面对互联网时代泛娱乐化的社交生活、社会快速更新迭代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学业的无助等情况,部分高中阶段的学生会出现心情低落、生活兴趣减退等现象,容易发展为抑郁症。有研究表明,我国2012—2018年高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4%,高于同年代区间初中生的检出率,也高于我国老年人和成年人的检出率[6]。一项对上海中学生的研究[7]显示,高中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3.2%。

睡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在大量研究高中生睡眠质量的文献中显示,睡眠障碍已经成为高中生群体中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林荣茂[8]等在对1994—2009年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元分析中发现,他们的睡眠质量较正常成年人差,睡眠障碍的检出率高,特别是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睡眠障碍检出率在13.93%~44.8%。一项对广州市高中生睡眠质量的研究[9]显示,高中生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39.9%。

此外,强迫、孤独、躯体化、适应性不良等其他心理健康问题也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高中生,这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在关注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基本状况的同时,许多研究还发现了一些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

(一)人口统计学因素

从性别来看,高中女生比高中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更低,且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更快。女生的抑郁、焦虑和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敌对、偏执得分略高于女生,但结果不显著。一项对济南市1235名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的自责倾向、恐怖倾向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孤独倾向显著高于女生[10]。大量研究表明,高中男女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呈现女生低于男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女生属于易受侵犯群体,更为敏感脆弱,在学业高压之下情绪化更明显,更容易关注与消极情绪有关的事件,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比男生略低一些。但是,男生受到性别角色标准和刻板印象的影响,更多被赋予责任担当的意识,不愿主动向他人倾诉,又因男性荷尔蒙急剧升高,容易表现出孤独和敌对倾向。因此,引发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在高中男女生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趋向一致。高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重点关注。

从是否为独生子女来看,在情绪不稳定方面,独生子女的中度以上异常检出率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强迫症状方面,非独生子女轻度以上异常检出率高于独生子女[11]。还有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敌对、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可能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更受到家庭关注,更以自我为中心,更容易出现敌对、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而非独生子女与其他兄弟姐妹共同成长,更容易学会调节情绪,但得到的父母关心少,因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迫症状。

从生源地来看,已有研究发现,农村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8.8%,高于城镇高中生的41.7%。而在一项中学生抑郁症研究中表明,农村地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3%,高于城市地区的27.5%。虽然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差距在缩小,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但可能因为城市高中对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视,因而表现出了城乡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

(二)学校因素

学校类型也会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表明,寄宿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普通高中生严重[12]。与非寄宿高中生比,在寄宿制学校读书的高中生,除了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外,还要独立应对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缺少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且生活空间相对封闭,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从抑郁相关研究看,普通中学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重点中学学生。可能由于普通高中学生容易因学习成绩而变得自卑,自我认同感低,从而导致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寄宿制高中和普通高中要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

学校教育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智力培养上,还对学生的心理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13],高中学校心理课程开展情况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显著,开课频次与高中生在强迫症状、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因子得分呈负相关。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供高频次的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但从目前看,高中学校设置专门课程的情况并不理想。一些学校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却无法保证课时,且师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中生处于“心理乳断期”,如果无法获得相应的心理知识和及时的心理疏导,必然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突出因素。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给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尤为重要。有研究发现,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呈负相关[14]。这说明,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尊重和理解,高中生更能够实现对自我的认同,在与人交往中更积极主动,心态较为平和,更能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而过度保护、严厉惩罚、拒绝否认等教养方式,会使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阻碍,表现出不关心他人、多疑固执、难以适应社会等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变差,严重的还会出现自伤等问题。

(四)生活事件

发生在高中生生活中的重大社会事件和家庭事件,会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超出高中生应对能力的不良事件越多,他们越容易持续产生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15]。与其他学段的学生相比,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制度改革、课程难度增加、家庭学校管束变多等诸多压力,如果经历父母离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激事件,会使易感群体产生更大的心理不适,进而引发其心理问题。负性生活事件的出现并不由个体控制,但如何帮助高中生调整认知和情绪,培养其积极应对方式,将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这需要我们给予关注。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注意性别、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有针对性施策,这样才能真正帮助高中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提升策略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高中学校要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防卫能力,进而更好地消除或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切实保障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安全。

(一)设置特色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中學校要紧密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针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结合情绪化、叛逆等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保证一定的课时数。同时,根据高中生在性别、是否独生等方面的差异,开展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环境适应、情绪调节等不同主题的心理辅导,积极建构以人为本、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差异设置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更好地筑牢学生的心理防线。要从学生不同时段的需求出发,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课堂和课外活动相融合的方式,通过开展专题团体辅导、举办专题心理讲座、组织户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丰富生动的形式,使广大高中生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课程中,从而进一步优化学生心理品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规划指导、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塑造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心理品质激发其潜能,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二)建立分级预防管理体系

高中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三级心理健康预防网络。覆盖全体高中生设置一级预防网络,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和倾向;覆盖存在潜在心理危机的高中生设置二级预防网络,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展情况;覆盖遭受严重心理困扰的高中生设置三级预防网络,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情况。在学生基本资料档案的基础上,分层分级建立高中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班主任、科任老师、德育老师等教职员工的动态关注和跟踪了解,识别、发现有异常行为和适应困难的学生,精准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要充分运用三级心理健康预防网络,根据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发展,动态更新每一级预防网络的覆盖对象。通过全程监控、精准识别、动态调整的三张“安全网”,全方位把握、无死角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提供适合高中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务,从而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

(三)构建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目前,高中生的学校教育变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开展,如何保障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种模式切换中正常学习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每位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学校要准确掌握这一客观事实,树立家校共育的理念,积极搭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合联动的桥梁,打造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老师要通过家校微信群、电话联系、线上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线上学习期间的心理动态,全面掌握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家长的协助下,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走出心理危机。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推送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心理调试基本知识、亲子关系相处技巧等资料,引导家长选择良好的教养方式,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通过家校密切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心理育人空间,有利于全方位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效引导高中生向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开展多媒体、多方式的心理健康活动

高中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阵地建设,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通过网络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发布各种心理信息,开展网络学习、咨询和评估等工作;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微信和QQ群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信箱,帮助学生在线上解答心理困惑和解决心理问题。要发挥好心理社团的作用,发挥朋辈咨询优势,通过培训班级心理委员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同学中简单的心理问题,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和抑制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为学生打造安全、优美校园环境的同时,通过设立心理健康宣传专栏、张贴心理健康宣传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突出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最大限度避免负性事件在校园发生。要充分发挥高中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度,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个体心理调节能力。

(五)打造高素质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现阶段,我国高中学校中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心理教师很少,大多数教师是教授其他学科的非专业人员,无法满足高中生群体的实际需要。只有加强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和提高相关教职员工专业知识水平,才能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因此,高中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加大对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提供培训交流机会,增强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帮助其掌握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为高中生提供优质心理服务。针对高中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短缺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具备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工作者,兼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缓解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人员不足的压力。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各学科教师的业务进修等各类培训中,让各科教师也承担起心理教育的责任,充分整合学校资源,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结束语

面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加强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学校通过有针对性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建构分级预防管理体系、家校合作等方式,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从而实现高中生心理素质的全方位提升,为国家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李天然,王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横断历史研究[J].教育研究,2016(10):113-122.

[2]张璐.西北地区某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78-80.

[3]曹薇.贵州省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8):21-25.

[4]黄晓燕.高中生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9):12-17.

[5]梁汀.青少年心理健康狀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心理月刊,2021,16(23):18-20,53.

[6]刘福荣,宋晓琴,尚小平,等.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2):123-128.

[7]车贝贝,高晶蓉,陈德,等.上海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状及行为因素对其影响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1):27-32.

[8]林荣茂,严由伟,唐向东.近15年中国青少年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1):839-844.

[9]黄若楠,林琼芬,吕娴佳,陈静仪,罗敏红.广州市5781名中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18,32(07):518-521.

[10]王晓娜.高中生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2):19-24.

[11]周慧,雷金宝,胡俊,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2):1289-1291.

[12]王学东.寄宿制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13]史芙蓉.贵州省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证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14]郭丽.安阳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03):379-382.

[15]王润程,明庆森,蒋雅丽,等.高中生生活事件与焦虑症状关系的追踪研究:神经质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4):615-618.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心理健康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