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仁美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方式没有新意,比较单一,学习效果不太明显。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学生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导致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站在问题学习的角度考虑问题,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自主学习,深入地探究知识,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有想要探究知识的欲望,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提问较少,并且形式单一
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很少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教师向学生灌输式教育,只是把知识点向学生讲清楚。即使偶尔向学生进行提问,提问的模式也很单一。教师对提问环节没有计划,提出的问题比较随意,没有针对性。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进行听讲,对于教师讲解的内容,没有听明白的地方也不对教师进行举手示意。长期如此,教师就不会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一致,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比较畏惧,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水平无法提升。
1.2 提问没有创新性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的方式都是“你问我答”,很不灵活,没有创新。教师在提问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对课堂的教学效果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认定的。
1.3 数学学习单纯强调成绩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学生自身,还是家长,大多较为关心数学成绩,并将成绩放到了第一位。此种观点较为片面,既要争取获得理想的数学成绩,也应强化思维发展。
1.4 教学方法与模式缺少创新性
初中数学教学以传统的教学观念为主,缺少逻辑思维能力开发,与学生进行的互动交流也较少,在提问过程中缺少针对性问题。实际授课过程以教师为主体,不了解学生的具体吸收情况,单纯关注是否讲授清楚,未掌握学生的消化情况,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制约了其他能力的提升。
2.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作用
教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知识、顺利地展开教学。只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才能建设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教学的重难点全面地掌握;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优质的教学方案,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保证完成有效的情境教学。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情境教学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使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快速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创建教学情境时应该应用生动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构建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的桥梁。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创建问题情境。既需要生活化和趣味化,又需要紧密结合教材,不偏离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把目光集中到课堂上。
3.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3.1 丰富数学提问的方式,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现阶段,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的方式比较单一,这就需要进行改变。数学教师需要把多方的资源融合在一起,让课堂提问的方式变得丰富。教师可以在数学的课堂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让学生产生好奇和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习当中。
比如,初中数学中有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这一课的讲解时,可以利用生活情境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缩短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数学情境当中,引导学生运用自身已掌握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数学问题,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步。例如,可以创建这样的情境:刘洋在和同学玩篮球的时候,不小心把隔壁邻居家的玻璃砸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为了赔偿人家的玻璃,刘洋和他的同学想要拿着踢碎的玻璃去店里买一块相同的赔给人家。碎玻璃的样式如下:
刘洋为了保证买到的玻璃是一模一样的,便和他的同学张坊决定还原平行四边形,他们想出了两个办法来还原这块玻璃原有的形状:
(1) 过A做BC的平行线,过点C做AB的平行线,两条平行线的交点为D,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
(2) 连接AC得到三角形ABC,以边AC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绘制三角形ABC的轴对称图形,得到三角形ACD,则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
这个时候,教师面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对题目的探究:刘洋和张坊的这两种还原玻璃的方法,哪一种是正确的,能够买到相同的玻璃呢?
教师在创建生活情境时,需要清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力,将学生对生活的了解合理地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让数学的教学能够贴近生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2 精准把握创设问题情境的时机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提问并非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把握提问的时机。教师在授课时,对于学生所不能理解的内容或者是对教学内容有疑问时,要及时地创设相应的情境进行提问。选对提问时机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让提问的环节变得更高效。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数学教师应该在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困惑时进行提问。也可以在课前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找出答案。在课堂讲解期间,教师也需要创设合适的情境提出问题,与学生加强沟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完一节课的内容后,也不能落下提问,让学生课下多思考,回顾课上学习的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课堂的整个阶段都進行探索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初中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断断续续的学习过程,而是具有系统性与连贯性,每节课的知识点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在各知识点的衔接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检查学生是否能把知识点连贯运用,促进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是很多,对于数学问题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就让初中学生在学习期间,思维会经常性地受到制约。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这种思维制约,因为学生的这种思维制约基本上都是碰到了疑难点。这是很好的提问机会,教师要掌握时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相应情境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降低下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深入探索,让学生能够跨过疑难点的“山丘”。
3.3 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教学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學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创设直观性的问题教学情境,节省了教师出题板书的时间。多媒体本身具有直观性,可以把教师的提问直白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感受到提问的立体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知识,完成对知识的探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性地向学生进行展示,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教师在讲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对称轴”的知识时,通过多媒体可以把图形的运动轨迹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形式的图形运动,对图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图形是以怎样的形式运动的?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能够对平移、旋转的不同特点等进行深入理解。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又比如,在对“视图”这一节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向学生创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前天我家里卫生间的一个三叉接头坏掉了,我打电话叫维修师傅来上门维修。维修师傅说需要制作一个新的水管接头进行更换,让我描述一下三叉接头的形状。如果你是我,你应该怎么对维修师傅说?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三叉接头的样式,让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独立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对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很有兴趣,有想要探索的欲望。教师为了方便学生对这节知识内容的学习,应该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准备好符合教学内容的相关视频,把视图的形成过程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可以清晰明了地感受到三视图。在学生观看完动态的视频之后,教师问大家:看完了三视图的动态过程,同学们认为三个视图之间有什么样的投影关系?它们的规律是什么样的呢?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地分析问题,进行探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知识。
3.4 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看待问题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使其自主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增强交流能力。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创造力还是行动力,都处于巅峰期,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一点,组织和数学紧密关联的活动,通过活动使其体会数学气息,了解数学的魅力,寻求其中的精华,并转化为自身养料,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比如,教师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相似三角形模型的构建,然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物品。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探究学习。组内成员之间一起分析“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师创建开放式的教学情境,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同时,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另外,教师还应把数学内容变成具体的生活场景,使其明确数学随处都能应用到,了解数学绝非一门无用的科目,可在生活过程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剖析问题,结合学生思维合理设计题目,全面为学生考量,形成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可知,数学教师在授课期间,应该巧妙地应用问题情境教学,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问题情境教学能够方便教师及时地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习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 “ 十三五 ” 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优化研究”(课题编号:2020XB2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