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善
新时期,高中地理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注重学生空间能力的提升,以促使学生将抽象化的地理知识转变为具象化,并促使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形成深度认知。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空间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地理学科的空间能力主要指个体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综合、抽象,并在头脑中对其实施再造的能力,且能实施空间位置的判定,以明确空间的分布状态且实施组合与排列的一种能力。在高中地理学科中,主要是对宇宙与地表的空间与环境进行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空间能力对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以及分布结构进行掌握,从而实现地理事物的练习。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需形成相应的空间能力,这不仅能为地理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一、高中地理教學培养学生空间能力重要性
首先,高中时期的地理知识较为复杂、抽象、烦琐,有着较强的联系性与系统性,其对学生的观察、整理、分析、想象、概括等能力都具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地理图像与地理现象的学习,更需学生积极思考想象、搜集资料、探究分析,以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印象,并收获相关地理知识,掌握有关技能。其次,在高中地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不仅需充分掌握相关地理现象以及常识,还能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施解决与应用,以实现完整知识结构的构建,以此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空间能力,指导学生依据其学习的知识经验,构建地理概念以及空间结构,并经过深入的对比与思考,找出与其相适应的学习技巧,从而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实现知识结构的构建。最后,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以此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还能主动参与地理问题的解决与分析,从而有效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二、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空间能力的策略
(一)学生空间观察能力的培养
所谓空间观察能力,其主要指学生正确、全面、深入地认识相关地理事物的能力,其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为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或研究而开展的知觉行动,是学科研究活动开展常用的方法。学生经过对事物实施观察获取到感性认知,并通过地理教师的引导,对相关事物的规律与本质等地理问题实施深入思考,并充分掌握相关空间规律,并形成相应的空间能力。想要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察能力,地理教师可先将相关学习的地理知识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然后让学生明确观察对象,依据观察对象进行提出,最后进行问题的思考。例如,对“地球上的水”相关知识展开教学时,因为水是实际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东西,这就使学生在学习时十分感兴趣。在课堂前预习时,地理教师需将下节课即将讲解的内容提前告诉给学生,并布置相关的观察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认真思考其发现的问题,而通过思考后,仍无法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可记录问题,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通过该过程,学生就掌握到观察的基础。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虽然较为抽象,但学生在学习时感觉难度不大,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空间观察力得到了提升,因此,对学生空间能力培养通常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地理图像通常在地理教材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也能使教师在课堂知识的讲解中更加直观。地理图像主要是将平面立体化,以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空间思维。因此,地理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地理图像的合理引用,以此使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的同时,实现知识的深入巩固。例如,在对“气候”进行学习时,地理教师可与图像相结合,将气候分布的特点与纬度位置相结合,讲解海陆位置,并通过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做成动态化视频或图像,指导学生以此为基础,对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点实施分析,对相关学习内容加以巩固。或在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与学生的生活常识相结合,以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湿地、森林、草地地貌存有的差别及其彼此的演变规律实施分析,并通过多媒体动态地呈现课堂教学的课件,从而使学生通过该演变构建相应的地理空间思维,并实现相关地理知识的巩固。除此之外,地理教师可通过相应的知识框架构建,让学生以图像的形式,对相关学习内容实施归纳与总结,如气候的相关内容,如气候的生态特点、文化发展,让学生依据气候对不同气候区域的人文特点、环境特点及其有关知识进行标注,从而使学生在归纳知识中形成相应的空间感,并实现空间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的空间认知能力属于常规性教学策略,其更注重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自身的空间认知力进行培养,依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课堂内容创新,以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并促进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讲解中,地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空间意识构建时,需立足于地理要素,引导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对相关地理要素进行自主分析,并依据具体的地理问题,促进学生对地理空间的认知能力提升。例如,现实生活中常见到的“荒漠化”的地理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人文要素以及自然要素两个角度对荒漠化的问题实施分析,其通常是由人类滥砍滥伐而造成的土壤肥力下降以及土壤贫瘠,从而导致气候条件逐渐变差,河流的径流量下降,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叠加,造成了土地的荒漠化,将两个要素叠加与改变,通常能使整体地理产生无法逆转的变化。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依据地理规律逐渐推理出地理原因、地理现象,并注重地理要素具备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地理要素,挖掘与分析方法的同时,根据地理要素的认知,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地理现象,从而形成相应的空间认知能力。
(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地图,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地图缺乏相应的概念,也无法看懂地图,更无法通过读地图了解到其中隐含的信息。如果学生能充分了解到地图的概念,并通过地图挖掘出其中隐含的信息,就能更好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鉴于此,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通过教学的相关辅助工具,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应用地图,并通过地图有效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都进入校园,此时,地理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相应的辅助工具,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行培养。例如,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的时候,对地球的陆地分布、各大等分线具体划分等不是很清楚,此时,地理教师可购买些地球仪放在教室,引导学生观看,并在课堂讲解的时候,通过地球仪辅助教学。同时,在“地壳的层次划分”教学时,也与地球仪有关,地理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依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到地球内部的整体情况,并深化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记忆。这通常都是相对简单的教学过程,在面对复杂的地理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开展教学,以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课题的有关内容,并充分掌握相关地理知识。例如,高中地理的等高线内容,通常是学生较为害怕的部分,大部分学生在看到一圈又一圈等高线的时候,就会觉得头疼,在具体学习时,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此时,地理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举出合适的例子,并将等高线与实物有效结合,将抽象化成具体,这不仅能使学生直接看到实物,还能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另外,高中地理中另个难点就是洋流图,这通常是学生最难理解与分析的,也是高考过程中可能考查的内容,有着很大的难度。此时,地理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将洋流视频播放给学生,再配合给地理教师相应的语言与动作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洋流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地理教师需引导学生画出有关洋流图,以促使洋流圖深深地融入学生的大脑。该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空间想象力,还能使学生充分掌握世界地图的分布及相关地理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五)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的日常教学以及作业评价中,通常都会涉及与区域地理的定位有关的问题,并将其落实至地图中加以解决。地图作为高中地理具体教学中的必备教学工具,通常是学生形成空间定位认识的重要桥梁。对地图而言,相较于地理教材的文字信息,其不仅更加直观、简明、形象、生动,还能深化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空间思考、空间定位、空间理解的学习,以充分体现地理知识具备的综合性与区域性。因此,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学生的空间定位力培养,通常需要通过许多地图的空间知识当作先决条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大脑中构建地图,以形成相应的地图。依据心理学相关知识,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通常都是先整体再局部,先大后小。基于此,对区域地理的定位知识进行分析时,需先从整体上认识与了解大区域,然后对局部地区进行各个击破。因此,在高中地理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需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法,从复杂多样的地表选择一片典型区域,以此将学生引入相应的地理教学的案例中进行地图教学。例如,在对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分区——青藏地区”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在对地图知识进行呈现时,首先为大尺度世界地图,其次为中国地图,以此让学生处于较大的区域地图中对青藏地区的大环境进行感知,并对区域范围内的空间位置以及经纬度位置进行定位,以促使学生全面地认识到青藏地区的位置,最后,地理教师可呈现青藏地区局部的地形图,并经过局部地形图,通过山脉对青藏地区所处的区域位置进行定位。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空间定位力,还能为学生后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利用模型展示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空间想象力是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毕竟地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很多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困难,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想象力,才能更好地理解相应的知识。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展示各种地理知识模型,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观察课本中的地理现象,并且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学习中,包含诸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这些知识都建立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基础上;而像岩石知识、地貌知识等内容则需要对生活进行一定的观察和积累,因此学习起来相对比较抽象且困难。而对高中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想象以及立体空间思维能力相对有限,而且由于课业负担过重、缺乏生活阅历,很难了解相应的知识,即便课本中具有文字解释和图片演示,也很难让知识更加直观。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而且过于注重课堂效率,因此课堂内容比较肤浅。比如,在讲解地球运动时,只是在黑板上画一个简易的示意图,然而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理解并没有帮助,很多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并不能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并且接受知识,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模型对知识的内涵和原理进行演示。目前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达让教师能快速获取很多教学素材和视频,其中就包括许多地理知识相关的模型,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或岩石的细节以及地形地貌的辨别等。不管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教师都能利用网络下载相应的视频和课件,并且将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自然能对这些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助于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加直观的理解。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引导学生丰富自身的地理知识储备,还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生活常识。因此,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地理知识具备的空间性与逻辑性,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空间观察、空间思维、空间认知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空间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