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朝阳 林炜
[摘要]心怀历史、体察历史、崇敬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持守的历史哲学。自建党之始,中国共产党人坚守自身使命信仰,在百年奋斗过程中取得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成就,积累了深厚扎实的历史经验,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锚定了坚实基础、谋划了发展蓝图、開辟了前行道路。在百年奋斗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理论勇气筑牢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之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补足了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之钙、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把握了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之舵,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创造了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不朽成就,其历史经验与使命信仰为中国的未来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支撑与强大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历史经验;使命信仰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2)07-0012-05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心怀历史、体察历史、崇敬历史。百年来,始终为人民谋幸福、坚持为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始不渝、坚定不移的初心使命与历史经验。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回顾并凝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在中国建设、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1]的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征程中坚持了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并在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3],做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宣言[4],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社会主义建设场域内的现实实践[5]。《决议》总结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成就与历史经验,其不仅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百年党史的现实淬炼与当代彰显,更是对中国共产党进入发展新时期、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征程的生动诠释与时代必然。
一、以非凡的理论勇气筑牢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之基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理论勇气筑牢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之基,在其现实性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历史飞跃,并在理论创新过程中重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基点与理论创新,开辟并延拓了基于历史经验与奋斗史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历史理论新境界,传承与弘扬了伟大中国精神,因而富有深厚而迫切的历史必然性。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离不开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的必然要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两个结合”的要求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辩证关系。首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指的是理论的实际应用必须结合当下的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说明的则是理论的发展必须有其历史性的思想文化基础,即理论必须入脑、入心。德国哲学家埃里希·奥尔巴赫认为:评价各个时代及其社会不能按自己崇尚的理想模式,而应按它们各自的前提条件[6]。显而易见,在“两个结合”体系中,前一个“结合”是后一个“结合”的必要前提与理论基础,即一种理论、一段历史唯有紧贴实际、符合实情,才有其深刻性与实践可能,才有可能进入人民群众的普遍视野;相应地,后一个“结合”则是前一个“结合”的应然发展与逻辑证成,即一种理论、一段历史唯有其文化内涵与思想底蕴,才具有使人民群众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现实可能。因此,“两个结合”是互为依靠、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历史性飞跃”则是“两个结合”的现实成果。例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起源的伟大建党精神,正是“两个结合”在精神文化领域的现实彰显与不朽传承,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鼓舞人心、激发斗志、凝聚力量方面的重要作用[7]。如要站在前人所积淀、熔铸的历史基础之上举目远眺、遥望未来,必须夯实理论之基、架好思想之柱,紧贴现实国情这块“大地”,用好传统文化这个“宝库”,发挥“三个历史性飞跃”的理论优势,从而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奋斗过程中所蕴含的历史意蕴,同时兼具着“两个结合”的理论要求与“三个历史性飞跃”的思想境界,彰显着理论基础性与思想深刻性的双重意涵。
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始终坚持将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观点相结合,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并始终坚持将其贯穿党的方针、政策、部署,并以此作为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指针、指南,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在当下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逻辑主线[8]。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在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实现自身,付诸实践。因此,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各领域的建设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推动理论的实践化与理论的创新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必然,也是在百年奋斗过程中得出的深厚历史经验。因此,只有始终坚持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才能立足历史经验,巩固并延续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为创造人民幸福生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二、以卓越的政治智慧补足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之钙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补足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之钙,以伟大探索与斗争精神探寻着党的百年历程中的历史事件实质及其客观成因,凝练总结了许多宝贵历史经验。如若没有中国共产党人的前期经验积累,社会主义中国就无法开拓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无法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9],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接续传承与艰苦探索终于取得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发展、深化的伟大斗争历程。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凝练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吸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即不能割断历史、不能陷入形而上学、不能遁入历史虚无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近现代中国最为精华、最为宝贵、最值得学习铭记的历史。从历史中得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经验与使命信仰,是关系政党兴亡、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大事。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加强历史总结,汲取历史经验,这一做法只能前进不能倒退、只能持续加强不能中断停滞、只能继续贯彻而不能半途而废。因此,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坚定使命信仰,积极从四个历史阶段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进行了回顾、凝练与总结,具有深厚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亦体现为历史因与果的辩证统一[10]。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谁也没有干过,没有先学会社会主义的具体政策而后搞社会主义的。”[11]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牢牢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历史、现实、需要。”[12]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正是将科学理论应用于中国实践,立足当下中国、总结中国经验、分析中国问题、促进中国发展的全部历史。历史绝不能任意选择。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将心怀历史、敬仰历史作为安身立命的重要根基。党的百年历史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一个政党竟能够如此成功地现实履践并接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取得良好且长久的执政实效,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与世界历史上均是无与伦比、绝无仅有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创新能力与实践创新导向赓续着兼具科学性与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基因,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历史性飞跃”,并将之融贯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其现实性上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坚持、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善于发展的坚强品格与精神标识。
正如德国历史哲学家亨利希·李凯尔特所认为的那样,虽然“与现实本身相比,认识总是一种简化”[13],但对于历史认识来说,也正因为其之于历史事实的抽象性,历史认识与历史经验才能超越摇摆不定的个人见解而超越个别民族国家发展的事实材料,总结出蕴含着科学真理的普遍经验。习近平总书记亦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14]相应地,一个政党只有详细记录、科学总结自身的历史,并辅之以经验提炼,才能傲立于历史、屹立于世界、伫立于时代。中国共产党正是接受了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肩负起了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作为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最忠实代表履践了总结历史、展望未来的时代重任,这突出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中。第一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第二个《关于建国以來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了党的指导思想与历史经验,总结了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强基固本、返本开新宏阔了历史视野;而第三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人民前途命运、民族复兴道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生命力、世界历史进程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等五个方面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进行了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深刻回顾与科学总结,视野宏阔、语言凝练、气势恢宏,对于持续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奔赴新的赶考之路,对于创造、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均具有深厚的现实性与未来性意义。因此,只有继续以卓越的政治智慧深化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信仰,补足精神之钙,才能立足历史经验,巩固并延续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巩固群众基础。
三、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把握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之舵
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的百年,是山乡巨变、群众欢颜的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把握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之舵,百年来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懈奋斗、英勇斗争,其最终指向与利益所系都是人民美好生活、安居乐业,在此过程中汲取的历史经验也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并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创造为了自身、属于自身、发展自身的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了行动指南。
江河千里,必有其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环境并非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所能直接决定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经验与使命信仰来源于新时代丰富的物质与文化条件,源于缓和与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矛盾的现实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发展,犹如攀登一座高山,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其《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终结》一书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将仍然是合时宜的。”[15]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经验与使命信仰始终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并在当下突出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中国道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贡献力量。中国道路是一条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道路。我国正处于必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是我国最大的现实国情,也正因此,中国道路也是且必须是一条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道路。只有坚持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主义基本属性,坚持发展为先、注重维护公平、注重成果共享,正是中国发展道路的伟大意义。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正是为自己坚守的革命信仰与理想信念不断进取、不断奋斗的历史,充盈着文化与精神的强大力量。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16]。美国学者劳伦斯·E.卡洪指出,文化是人类发现、表达意义和价值的首要方式,而人类在其现实性上却是这样一种存在者——“他们总是被迫在意义和无意义之间,在认为世界和它们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和感觉到它们毫无意义和价值之间做出抉择”[17]。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中所阐释、记录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史、红色文化的当代生成史与革命文化的当代传承史。红色是党旗、国旗、军旗的基本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血色,更是人民共和国的鲜亮底色。《决议》在其字里行间无不传达出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一往无前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坚定信仰与革命情怀,无不体现出革命先烈的执着追求与使命担当,无不昭示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而作出的伟大牺牲与无私奉献。红色基因传承着革命信仰,革命信仰彰显着红色文化[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19]。只有始终坚持敢于斗争的革命品格,进行富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握革命过程中的先进文化、历史意蕴及其时代价值,才能立足历史经验,巩固并延续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前进力量。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刀刃向内,与部分“尸位素餐”、无所作为的党员干部及其在政策制定时表态多、调门高,在政策公布时行动少、口号多,在政策落地时打折扣、搞变通等行为坚决划清界限,并进行坚决而彻底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经验与使命信仰建立在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回顾、凝练与总结基础之上,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凝练“四个阶段”伟大成就的历史必然、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现实要求的理论必然、坚定遵循“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实践必然与奋力彰显“两个创造”世界意义的发展必然[7]。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经验与使命信仰不仅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百年党史的现实淬炼与当代彰显,还是中国共产党进入发展新时期、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征程的生动注解与时代必然,更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理论旨归与发展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把握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之舵,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立足历史经验,巩固并延续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保障。
四、结语
与历史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与民族同发展、与时代共命运是中国共产党人中间坚守的历史重任与时代担当,在新时代始终重视历史、总结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坚持以史鉴今、以史明德、以史资政,发挥党的科学理论与历史经验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宏图的起笔者,又是中国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路人,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的开卷人。变则通,不变则壅。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经验与使命信仰以四个历史阶段为分期,汲取并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真理、善于变通、灵活应变的革命品格与奋斗智慧,在新时代的国家场域内开辟了全新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伟业的道路。在党的光辉历史上,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求索奋进、艰辛奋斗、矢志不渝,以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经验与使命信仰力图推动民族复兴伟业走向新的高度,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才能在今天屹立于世界舞台之上,在新的歷史征程上努力取得愈加宝贵、愈加伟大、愈加辉煌的胜利与荣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2021-11-17(1).
[2]刘同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境界[J].中国社会科学,2021(9):4-25+204.
[3]成龙.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百年经验[J].求索,2021(3):21-28.
[4]辛向阳.凝聚磅礴伟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宣言[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134(6):10-17.
[5]王虎学.新时代“人民中心论”五题[J].河北学刊,2022,42(2):14-22.
[6]埃里希·奥尔巴赫.摹仿论——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M].吴麟缓,周新建,高艳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522.
[7]岑朝阳,程丙.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成就与历史经验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J].理论建设,2021,37(6):14-20.
[8]成龙.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主线[J].山东社会科学,2021(4):5-11.
[9]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149.
[10]周文玖.因革之辨:关于历史本体、史学、史家的探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
[11]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6.
[1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13.
[13]亨里希·李凯尔特.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M].涂纪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8.
[14]习近平.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12-27(2).
[15]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5.
[16]E.H.卡尔.历史是什么[M].陈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15.
[17]劳伦斯·E.卡洪.现代性的困境:哲学、文化和反文化[M].王志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41.
[18]岑朝阳. 当代红色影视传承与彰显中国精神的内在品格[N]. 中国电影报,2021-10-27(11).
[19]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4-9.
责任编辑:籍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