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内在特点和理论创新

2022-05-30 10:48杨佳江倪国良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形成过程理论创新

杨佳江 倪国良

[摘要]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探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内在特点和理论创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中要义,在新发展阶段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呈现出了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人民性和世界性等特点之外,又具有其与众不同的内在特点,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以及世界经济建设和发展理论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过程;内在特点;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F092.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2)07-0004-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先后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科学的经济思想。学界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学理逻辑、内在逻辑、形成背景、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方法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纵向历史对比中探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仍有待深入。以党的十八大为历史分界线,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发展过程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两条历史主线,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梳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分析逻辑架构,探究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对于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及发展变化规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是研究其理论创新的基本依据。以党的十八大为历史起点,从2012年到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发展,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准确判断中国经济所处的国内外发展形势,科学预判、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建设理论和经济发展论断,进一步推进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可见,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有两个阶段,即形成时期和丰富发展时期。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时期

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初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复杂。国际方面,从2007年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濒临破产开始,到2009年通用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及金融危机,引发了全世界经济危机。从2009年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开始,到2011年欧洲峰会形成救助希腊的统一共识,以希腊财政危机引发的欧洲债务危机,使欧元区经济发展受到巨大冲击。从2011年3月联合国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开始,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展开了以“奥德赛黎明”为代号的军事行动,开始了利比亚战争。同年10月,卡扎菲政府被推翻,利比亚局势动荡不安。2011年1月,叙利亚内战爆发,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相继参与其中,使叙利亚危机冲突不断,持续至今。因此,2012年前后,世界經济形势低迷,各国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呈现逆增长趋势。

国内经济形势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和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的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在消费、投资、出口、国际收支、生产能力、产业组织能力、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经济风险、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各方面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先后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等重要理论。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了以“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主题的讲话,提出了“七个坚持”,即“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2]233。这次会议将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专题,明确提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且将“七个坚持”确定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发展时期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加严苛的考验和挑战。依时间次序,先后发生了特朗普政府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拜登政府鼓动盟友国家和伙伴关系国家对中国实施孤立政策;“俄乌冲突”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市场变动,国际贸易投资变化以及能源资源价格的提升等。国际形势变化,一方面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影响,出口规模和数量缩减,国内出口型市场主体面临诸多生存和发展困难;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国际资源能源价格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出现了消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传统行业中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着销售乏力、营业冷清和利润减少等困难,市场主体的生存发展备受考验。

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对经济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科学领导,克服了困难,实现了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态势。针对“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实施了坚决有力的关税回应,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针对拜登政府阴谋孤立对华政策和世界疫情大流行影响下的国际市场低迷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改变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状况,充分利用和挖掘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在此基础上,广泛深入开展国际经济贸易,更好利用国际市场,让国际国内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全面实施“助企纾困”和“保供稳价”政策,力求做到“六稳”和“六保”。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体现出了强大的韧性,抵抗住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压力,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大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在特点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探索和理论创新成果。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经济思想就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理论,呈现出了全新的内在特点。

(一)在生产关系方面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性质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方式,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种类繁多,内容复杂。一般情况下,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性质的评判标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保持生产资料无产阶级所有制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必要条件。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确保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一方面可以防止经济发展出现新自由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可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里根总统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大力推崇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等人的新自由主义,试图通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使全世界各国奉行新自由主义,朝着“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方向发展,进而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掠夺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新自由主义思潮反对公有制,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和消极影响。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时代,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防止我国经济发展出现新自由主义倾向的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革。但是,基本国情仍然没有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还要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非公有制经济的根本属性和公有制经济不同,既要在生产发展方面放宽政策,也要加强党对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约束管理,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向同行。因此,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确保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使经济事业朝着正确方向有序发展。

(二)在生产力发展方面注重调整生产关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我国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作了重大调整。在农村以安徽凤阳小岗村為典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激发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城市实施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以及外商独资企业发展。调整生产关系激活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拓宽了经济发展之路,实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日益提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生产关系的调整,继续深化改革,力求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强调完整、准确和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不仅给调整生产关系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还给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无限动力。创新可以促进生产工具改进和生产方式变革,给生产工具不断注入科学技术含量,推动生产工具变革,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不断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协调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推动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保证。绿色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让人民群众在绿色发展中享受健康环保的发展成果,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发展中持续推进经济有序发展。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实施宽领域、深层次和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为我国经济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有效利用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国际市场,极大释放我国经济发展潜力,更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共享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

(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蕴含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深刻哲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刻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将其作为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例如,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战略。核心思想就是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现状,依据社会主要矛盾,依据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挑战和机遇,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部署经济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交汇期,准确定位新发展阶段,有利于制定适合新发展阶段的经济政策,更好推动经济发展。在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发展格局理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国际贸易受限,加之美国伙同盟友及伙伴国对我国实施各种经贸往来制裁,使我国出口贸易和投资不能有效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用。相反,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二○○八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七个年份超过百分之百,国内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3]。充分利用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尤为重要。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到丰富发展,始终坚持和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三、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基础上,沿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主线,形成的创新理论成果。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题,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开始,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及其党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方面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经验,另一方面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等重要理论成果。1978年以后,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思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稳步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解决了绝对贫穷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世界减贫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创新

在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234深化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增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定信心。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一方面逐步克服了对市场经济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另一方面尝试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中国特色道路。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4]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重要的政治保障,用“三个有利于”开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江泽民指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5],肯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尝试发掘市场在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胡锦涛指出:“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6]中国选择市场经济道路具有先决条件,即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政权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运行。市场经济就是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策略和一种方式而采用,在市场经济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主要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展开,和西方市场经济中无限满足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和巨额利润存在着严格界限。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更加肯定市场经济在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但同时又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权限掌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法则中。

(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创新

经济学将消费、投资和出口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依据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创新了这种经济增长理论,他指出:“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三期叠加”现状,准确定位中国经济呈现的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准确解答了经济新常态下如何稳步发展的难题,实施“三去一降一补”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形势长期向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发展理论方面,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创新理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正迈入新发展阶段,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面对疫情影响、国际经济复苏乏力、世界各国经济呈现逆增长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理论。这是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开创的重要理论成果,另辟蹊径,以全新的视野考察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开辟了经济增长的新路径。既有效利用了国内市场,又巩固了国际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视野,拓宽了需求层次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视角。因此,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构建新发展格局,完成了具体经济发展阶段中,生产、消费、投资和出口等环节上的理论创新,切实推动了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世界经济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创新

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也具有重要价值。从经济发展理念角度看,“五大发展理念”同样适用于所有国家。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的跨越,从人力到机器代替人力,从蒸汽动力到电力,从传统产业到信息智能,每一次变革都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每一次产业革命都离不开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抓住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密码,将创新理念提到了“五大发展理念”的首要位置,足见对经济发展的深刻认识。近年来,臭氧层空洞、酸雨、温室效应、极端天气以及全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等,使全世界各国人民都认识到保护地球和保护环境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强调绿色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要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峰值,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强烈的绿色发展意识,保证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质量。开放理念也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向往的愿景,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商业活动离不开社会分工,商业贸易越频繁,市场越活跃,资源优化配置就能在更大程度上相互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经济发展方面更加注重互惠互利,倡导全世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命运相连。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合作才是正道,类似美国的“退群”“霸权”和“强权政治”终将会被历史淘汰。未来社会,全世界人民协同合作、共享人类发展成果,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习近平经济思想创新了世界经济建设和发展理论,对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上,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遵循,是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史检验而形成的科学理论。在“十四五”规划时期,只有始终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导地位,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只有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创新发展的理论结晶,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能夠在具体实践中创新发展。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导下,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同样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是经济建设方面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指南。

参考文献:

[1]顾海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第4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26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446.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4.

[6]胡锦涛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6:628.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52.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519.

责任编辑:籍雪梅

猜你喜欢
形成过程理论创新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形成过程探析
我国珊瑚礁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探究
柳田国男民俗学形成过程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论职业中学立体几何中的过程性教学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
浅谈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