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社区治理困境与提升路径

2022-05-30 07:08张凯雯杨积堂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治理路径社区治理疫情防控

张凯雯 杨积堂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区作为前沿阵地和战斗堡垒,发挥了巨大作用,积累了有效经验。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不断发生的新的疫情传播风险,给社区疫情防控带来了一定的考验,同时,也暴露出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不足和困境,需要及时应对,探索社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治理路径,逐步规范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步骤和防控流程,让社区疫情防控有预案、有制度、有流程、有规范、有资源、有保障,真正形成应对包括新冠疫情在内的公共突发应急事件的良性治理机制。

[关键词]社区治理;疫情防控;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2)07-0040-04

一、社区治理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意义

从党的十八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到党的十九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和政府的社会治理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又一次深刻认识与把握。“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无所不能”已成为过去时,政府正努力扮演好引领者、促进者与服务者的角色,打造服务型政府。单一垄断式的以政府为治理主体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然无法应对社会中日益复杂和不确定性的新挑战[1]。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是“一枝独秀”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多元治理主体都充分实现良好运转,为社会整体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使其稳定、高效地运行。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要做好“掌舵人”,政府部门应坚守“稳舵人”,而社区组织则是一颗颗螺丝钉,支撑着大船稳扎稳打地前进。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对社区治理能力的一场重大严峻的考验,凸显了社区治理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暴露出社区治理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的不足。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单元,在任何突发事件中都是第一线阵地,可以最直接、最真切地接触到事件本身。高效合理的社区治理机制对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意义重大。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社区作为基层的战斗堡垒,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在单元格内做好守护、动员、保障、帮扶的相关工作,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守护群众健康,帮扶困难群众,调动群众力量。若每个社区单位内部能够有效化解疫情风险,将本辖区内各项防疫工作落实到位,有余力开展社区之间互帮互助,将极大程度缓解社会和国家层面的疫情防控压力。发挥社区治理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在于“稳根基、铸核心”,是基层与各级组织单位自发实现的良性联动,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二、社区治理在疫情防控中的现实困境

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是一场危害全人类的灾难,同时也是对各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考验。防疫工作固然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宏观布控,同时也需要民众的积极配合,然而个体是零散的、有差异性的,单靠个体自觉无法有效地满足防疫要求。社区在疫情防控中既要落实好国家的政策与要求,又要组织社区居民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做好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社区防控等各项工作。然而现实中,社区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制约,难以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体系的良好作用,防疫工作的成果与预期状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需要不断提升社区防范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社区应急防控“执行力”弱的困境

疫情防控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社区的部分工作和临时职能带有一定的行政性质,然而,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并非法律规定的行政主体,法律法规也并未赋予其执法权,这就意味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并无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民众的自发自觉,这就给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很大阻碍。应急状态下,社区在落实防疫举措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对民众提出强制性要求,由此滋生的抵触情绪并不罕见,社区治理防控往往面临重大挑战。如何改变社区充当“夹心饼干”的现状,是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长此以往,会导致各项任务执行不力,社区工作者丧失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严重削弱社区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积极作用。

(二)社区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

疫情防控中,一些具体的工作和职能不可避免地需要社区物业参与和配合,然而部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业企业存在不满,或因为停车位、物业费、小区内部规划等事项产生争执,或业主委员会内部对社区事务意见不合、有过纠纷……因而当社区物业企业方面提出管控要求需要居民配合时,居民內心可能会本能地产生抗拒情绪。这是传统社区矛盾纠纷对于居民社区认同感的影响,导致社区居民把传统的物业矛盾纠纷等错误地认为是社区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支持和认同,尤其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更为凸显。若无法激发居民参与主动性、积极性,社区的防疫工作将举步维艰,必然会导致疫情防控不力。因此,需要在日常治理和服务过程中,不断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正向认知、激发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构建居民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意识,不断密切居民与的联系,培育良性互动模式,这些不仅对当前疫情防疫工作至关重要,且将对未来社区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和应对其他任何公共突发事件产生长期持续的积极意义。

(三)社区系统性防控机制和流程不完善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经验不足是世界各国家与政府部署工作时面临的一项重大阻碍。新冠肺炎疫情伊始,社区防疫工作普遍都是一种应急状态,主要靠发挥党员志愿者、社区物业、社区工作者等积极作用。但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这些群体的力量显得较为有限,需要更加规范的社区防控机制和防控流程来持续发挥作用。从不断发生的疫情传播风险可知,社区疫情防控还是存在防疫麻痹和僵化的问题,部署防疫工作缺乏目标,缺乏源生动力;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防疫工作后没有及时总结防控经验,缺乏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定系统性工作机制和防控流程的意识,对于一些效率较低、收效甚微的防疫措施,没有及时纠正和调整。在面对新的疫情形势时,有的社区手忙脚乱、僵化应对,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还存在个别社区对上级政策和指令解读不力、传达失误或一味机械传达的情况,或为图省事篡改政策“层层加码”,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缺乏条理、出现疏漏,种种现象导致居民难以信任社区、加剧矛盾,降低了社区防控工作的协调性,从而影响到社区防控效果,甚至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三、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社区治理的推进路径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东湖新城社区考察调研时强调: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防控力量要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由此可见,构建合理高效的社区治理运行机制,需要吸纳多种力量共同参与,既要有领导带头的党员干部群体,又要充分发挥基层人民群众的力量,各司其职,实现紧密的团结合作,拧成一股绳助力防疫大战。同时,社区的性质决定了它承担的职能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防控力量要向社区下沉,根据社区的特性为其量身定做相应的职责效能,从而充分发挥社区治理能力。综上,作为疫情防控的前线主阵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要不断强化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职能,守土有责,扎牢根基,当好防疫堡垒。

(一)摸清底数,守好门户

社区疫情防控的成效,取决于社区底数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很多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出现了纰漏,一方面,存在社区底数不清的情况,社区共有多少居民,哪些居民需要特殊照顾,哪些流动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等等这些基本情况掌握模糊。另一方面,阻断疫情传播的途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链,要想实现相对严格的社区疫情防控机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守好社区“入口关”,阻断疫情传播的风险。因此,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社区要进一步做好摸清底数、守好“入口关”的工作。

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内情况相对熟悉,能够直接、及时地了解疫情的相关信息,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小区对应地增设门岗,测量来往人员体温,排查风险人员。一旦发现疑似人员,社区将在第一时间上报并配合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排查隐患,做到将每一个潜在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与此同时,社区治理还应广泛借助现代科技成果,将传统的治理方式与新型技术结合起来,提高防疫工作效率,如社区应在保护居民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普及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社区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二)治理环境,消除隐患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和空气进行广泛、快速传播,且变异迅速,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因此在源头遏制病毒传播成为疫情防控的根本手段。疫情防控中,为防止病毒在社区内部公共空间留存,扩大传染源,感染社区居民,需要社区组织人员频繁、及时地进行消杀工作。倘若依赖社区外清洁人员定期进入社区内部消杀,存在双重隐患,一是人员频繁流动易增加病毒传播风险,且现实中负责清洁的工作人员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只负责一个社区,一旦携带病毒容易导致社区之间及社会面上广泛传播。二是仅依靠外部清洁人员无法实现多次、及时地消杀。小区内的公共区域,如电梯、楼道、天井、街道等场所都需要全面、细致、及时的消杀,从而切断潜在的病毒传播途径,实践证明,消杀任务由社区服务者承担效果更理想、高效。与此同时,社区内部各类垃圾的处置,尤其是疫情期间废弃口罩、防护服等特殊医疗垃圾的数量急剧增加,如处置过程不当容易增加病毒传播,后患无穷。因此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的收集、分类、清洁、处理、转运等各环节,需要社区针对性地进行严密部署、严格监控每一个流程,必要时应根据政府部门的相关要求运送至城市指定位置,以防范小区垃圾污染和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

(三)以人为本,增强服务

社区是居民的家园,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社区服务意识,与社区居民共克时艰。社区在开展防疫工作过程中要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照法律及相关规定开展工作,任何决定和决策都需要从保护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的角度出发。社区工作人员办事一定要按照正当程序,相关的政策文件和办事流程要公开透明,应提高群众参与度,收集群众和社会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在防控期间,个别社区对国家和政府下达的政策“自行加码”,或为图省事“一刀切”,这些行为无疑是违反了“为人民服务”的原则,陷入形式主义的陷阱。因此,在未来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社区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水平,以科学的措施做到精准防控,以最小的成本切断疫情传播链。

(四)“五社联动”,共克时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在社区疫情防控中,更需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区疫情防控共同体,才能真正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2]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印证了共同体的必要性:“所有城邦都是某种共同体,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很显然,既然所有共同体都在追求某种善,所有共同体中最高的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就一定是最高的善。”[3]充分良好的防疫工作不仅需要社区努力,也需要民众的大力配合。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长春考察时指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要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4]因此,在社区疫情防控方面,首先,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社区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着社区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5]。充分发挥社区治理在疫情防控中的效能,关键在于要以党委领导、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旗帜,充分调动社区内各群体的积极性,为疫情防控贡献相应的智慧与力量。其次,要促进建成“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单位、社会企业、社区居民”五社联动社区治理体系,使个中角色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实现社区内部资源有效整合、人员合理协调,工作相互配合,形成社区治理和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机制,并通过逐步规范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和防控流程,让常态化背景下的社区疫情防控有预案、有制度、有流程、有规范、有资源、有保障,真正形成应对包括新冠疫情防控在内的公共突发应急事件的良性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郑安兴.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意涵阐释[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37-14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9.

[3]颜一.亚里士多德选集: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

[4]张晓松,朱基钗,杜尚泽.充满希望的田野 大有可为的热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纪实[J].新长征,2020(8):4-8.

[5]习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23(1).

责任编辑:王玉倩

猜你喜欢
治理路径社区治理疫情防控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怎样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矿业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与治理研究
大学治理文化:阐释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