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四新实践

2022-05-30 01:54缪廷健
考试与评价 2022年8期
关键词:样态学案教研

缪廷健

新版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育人为导向;优化了课程设置——发展核心素养;细化了实施要求——强化怎么教。遵循全面发展,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聚焦素养,面向未来、变革方式,突出实践的原则,为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立足课堂,针对目前教学的弊端,不断探索构建教学新形式。在一年多的课题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学习新共体

创设师、生学习共同体,围绕课题,立足课堂,行动研究,稳步推进师生学习共同体建设。教师层面,学校管理的逻辑起点和工作重心就是课堂教学改革,树立大课程观,推进校本教研,重构教育生态,努力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样态;学生层面,课堂教学转型,把课堂“还给”学生,倾听对话,针对学习差异,区分基础与提高、个性与共性、爱好与创新。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加强学力提升。

通过实践,大家形成共识:学习新共体是有效的途径。为了尽快改变学生现状,我校第一时间就开展了学习新共体分组工作,学生新共体根据他们的个性、认知、能力、学业水平,结合性别、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来组建,每组 4—6 人。建立学习新共体雏形。但前期进展缓慢,分工职责、机制等问题凸显:小组每个人分工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我们正在全力摸索。目标指向是:“问题化学习”,给任务、重参与、多互动、会倾听。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当有难度,但正是学习新共体合作,让学生有了集体感和荣誉感。许多教师反应,开展学习新共体合作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都怕自己给学习新共体抹黑,如果能给自己学习新共体加分,自己高兴,学习新共体高兴。相信这样下去,一定可以慢慢改变学生的学习风气,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才可能成为现实。学生参与新共体应尽量尊重学生意见,并动态地进行调配,即在小组确定以后,不能一成不变,每学期可根据教学需要和情况变化适当变动,但不要太频繁。偶尔变更合作学习伙伴,有利于拓展学生交往的范围。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新共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被动、低效的学习状态,还建立了相应的新共体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

实施新共体模式的基本前提有两点:一是“三不讲”,即学生自行看书能学会的、学生自己不会但通过合作学习能学会的、基于现学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特点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超出最近发展区)教师不讲。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讲该讲的内容,把该讲的内容讲清、讲好、讲透。二是先学后教,学生先学、先思,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以学定教,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疑难杂症展开。

二、教研新范式

建立“课堂观察——过程反思——改进提升”的校本教研新范式。紧扣课例研究,聚焦课堂,探寻教师教学问题,观察学生学习历程,发现学生思维的困惑点,找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对照自己,反思改进。为了探寻理想的课堂新样态,立足课堂,回归本真,不断践行,寻求答案。学校自然形成了系列校本教研机制:领导班子下沉,定时定点教研,开展课例研究,外出学习取经,邀请专家指导,共读理论书籍等等,为教师教研搭建平台,努力提升教研品质。月课案例制度已经成为我校校本教研常态。课题开始后,分三个小组随堂推门听课,开展课堂问题诊断。诊断的课堂问题立足“课堂”,紧扣两个角度:一是教师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二是学生课堂学习存在问题,具体有多媒体使用、课堂组织、教学设计、目标落实、作业设计、学生学习效率等。听课诊断后及时与教师交流,就课堂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

开展推门听课,课堂问题诊断活动的及时开展与有效推进,让名师、各学科骨干教师起引领作用,让教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把对教学的思考和研磨变成了行动。活动让需诊断的学科任课教师意识到在课堂上的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上课”,而是“组织学习”,减少无效环节,养成科学做作业习惯,让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的教与学,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实效的,提质增效才不会落空。

诊断课堂,落实双减,此次课堂问题诊断活动的开展,围绕教师的“教的转型”来改变“无效、低效”的环节和现象,不仅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学校课堂教学新样态也形成“自习查摆——互助探究——交流分享——拓展提升——反刍巩固”的自由五环模式。

三、分层新导学

当下的课堂两大困境特别明显:一是虚假学习,二是机械学习,只重教,忽视学。针对困境,我校许多教师统一思想,勇于尝试,努力践行学校课题组安排。一方面,直接套用成熟的“分层导学案”,磨合调整各环节;另一方面,给予学共体合作形式充分的肯定,持续尝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目前,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着眼当下,改是必然的。无论从新时代、新需要的角度看,还是从现实课堂层面说,我们都应肯定课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怎么改?立足课堂,从改变课堂入手,落实好分层导学案。

“分层导学案”是一种教学思想的引领,不是简单当作练习来完成了事。如何利用“分层导学案”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还给学生才是关键,特别是还有一些题会与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的学生学情脱节,教师经历了照搬到变通的过程:在使用中,切莫照搬照上,被“分層导学案”绑住手脚,我们要有所选择、有所取舍,要根据自己的校情、学情进行调整、完善。通过加一加,换一换,改造一下,最符合我校当下的实情。教师编写与“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堂教学模式配套、供三个年级使用、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新样态实践研究的导学案,学案包括课前导学案、课堂检测、当堂训练和课后拓展练习等。特别是课前导学案要起到引导学生课前完成自学,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促进先学后教的作用。比如:数学科,“导、学”环节使用“分层导学案”,但“导学测、评”环节明显太难,调整使用市本“课课精练”,更切合学情。

“分层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和讨论交流的方法。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再不用满堂讲,才不会自己疲惫不堪,学生却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两全其美,何乐不为!同时要利用好“分层导学案”中的预习——探究——测练环节,做好:预习导学,先看后讲;合作探究,先议后讲;思维导图,提练归纳;导学测评,先练后讲。每个设计均以生为本,但掌握方法、养成习惯需要假以时日。而如何夯实环节是最关键的。如:预习,不能仅是搬搬答案的抄学,而要有读读、画画、理解、背诵、应用……合作,不是会的假合作,不是无人听取的流于形式,而要有需求、有成果;展示,不是表演,不是生成性的,而要有对话、互动、质疑、补充……

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少数教师“新瓶装旧酒”,“老讲”“好讲”问题没改变,小组合作未开展、未落实,形式大于实质,有形无实,前脚刚有所改变,后脚又转为原样;另一方面,学生层面缺乏有效指导示范,固有的行为、难变的习惯,都是组织开展小组合作的阻力。两个问题的关键还在教师,这就是当下面临的最大难题:要求教师角色随之改变,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目标就是做到教师精讲善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当堂训练。毕竟学生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学校计划安排有代表性的教师外出取经、学习,助力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总之,借助“分层导学案”,追求“新样态”:强调减少教师的“讲”,增加学生的“练”;强调增强教师的“导”,加强学生的“学”。改变课堂并不简单,许多基础性的东西还需打好,慢慢做,慢慢在实践中摸索,不断纠偏,不断学习,追求扎实,相信只要肯变,无论大小多少,总会有成果的。

四、成长新路径

“双减”的核心是让教育回归常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双减”政策是教师立足课堂落实质量的一次成长契机,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手段,从评价机制到教学管理,都需要研究,值得探讨。颠覆“念书式教学”,放弃“题海战术”,提倡基于倾听的对话教与学。针对学生学习差异,区分基础与提高、个性与共性、爱好与创新,“减”的目的在于提质,有效课堂关键让学生感兴趣、能参与,只有教者思想跟进了、改变了,课堂提质增效才成为可能。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们有因材施教的理念,却没有分层教学的能力,无法做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针对性地辅导,无法实现布置个性化作业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课后服务期间,这种矛盾更加凸显。学校双管齐下,一方面学习借鉴其他地市引入“课后学习辅导平台”,通过引入第三方资源平台,借助第三方比较成熟的系统和服务,赋能教师,提高动力,提升质量不失为一道捷径,落实“双减”自然不会落空。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建立多样自主型作业的学生成长路径。自主型作业训练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情感层面,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努力实现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自主选择作业,通过形式多样而又充满趣味的自主型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经过实践,教师开始践行多元化校本课程:如英语科的“灵动口语文化”;历史科的“坚毅的红色文化”等。

总之,推进课堂教学转型,提倡课堂新样态实践研究,学校在期待,教师在期待,家长也在期待,赶快行动起来吧,积极投身学校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实践研究中。通过课题研究,突破以往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立足校情、学情基础,还原教育本真,追求實践性、多样性,建设新样态特色课堂。有一种爱叫作放手(适度放手)!在课堂上就是要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出“主角”,能为配角。“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管住自己的嘴,自己能少说就少说一点,要留出空间和时间给学生”。这样的话看似简单,但是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却是很难的。我们将借助“导学案”,追求“新样态”,慢慢在实践中摸索,不断纠偏,不断学习,追求扎实,相信只要用心肯变,认真付诸行动,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收获,真正在学堂中师生相长,共同提高。

*此论文为2020年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课堂教学新样态实践研究”,NO.Fjjgzx20-10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样态学案教研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乡愁导学案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
“比例尺(一)”导学案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主流文化存在的三种样态及我们的战略选择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