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红色艺术实践“大思政课”的实现路径和价值探析

2022-05-30 23:03:47武玮
艺术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艺术院校

摘要:艺术院校红色艺术实践“大思政课”是将专业实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最生动的实践形式。文章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梳理红色艺术实践“大思政课”的北舞路径,总结红色艺术实践“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强调艺术院校“大思政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艺术教育规律,为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人才、繁荣发展党的文艺事业以及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和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艺术院校;红色艺术实践;“大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8-0-03

“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一件大事,也是学界的热点研究话题。这一概念是在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提出的。他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

艺术院校红色艺术实践“大思政课”是特色,也是品牌,是将专业实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最生动的实践形式,也是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艺术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有益尝试。北京舞蹈学院党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效果摆在突出位置,形成党委书记带头走进思政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密切联系思政课教师的“三带头”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

同时,学院以探索艺术院校思政课“动态问题靶”教学模式为重点,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建构综合立体多维的思政课程体系,推进建设“新思想大讲堂”“艺术名家领学党史”等特色专题思政课堂,“思政+舞蹈”特色教学模式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突出效果,充分发挥红色艺术实践“大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基于70年的办学历程,在全院上下形成不断追溯既往、不忘初心、汲取智慧、拾级而上的理念,努力让大道理“接地气”,使“艺术+思政”高水平地服务于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使命。

1 红色艺术实践“大思政课”的北舞路径

1.1 打造具有鲜明思想性的艺术作品,以师生原创舞蹈弘扬英雄的革命精神

北京舞蹈学院重视红色精神的传播和弘扬,重视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院校的实践与创作。学生通过演绎优秀红色经典作品,在艺术实践中得到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净化,红色文化这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通过艺术实践的方式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再将传统教育内容与创新丰富的实践教育形式相结合,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艺术院校的全新生命力。例如以习近平总书记谈及的10个经典红色故事为创作动机编创的舞蹈诗《那些故事》,就是将革命经典故事打造成具有鲜明思想性的艺术作品的成功尝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北舞的生动实践。

这些英雄的革命精神以师生原创舞蹈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弘扬,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延续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精神谱系,不断增强在新时代创作文艺精品、弘扬中国精神的责任感、使命感。2021年12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特别策划并主讲了一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专题课,以“那些故事——寻找总书记讲述十个革命经典故事中的初心”为主题,与《那些故事》主创团队共上“大思政课”。这是学院倡导的深挖舞蹈艺术创作资源,深化思政课程改革,用舞蹈艺术创作的动机、理念、过程等,学习、研究、重温、传播、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尝试,是深化“舞蹈+思政”特色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新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故事》舞蹈诗中的作品之一《兰考的天,兰考的人》是由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2017级编导班学生参与编演的,他们在主题教育期间有幸参与其中,与焦裕禄这个人物结缘,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和焦裕禄这个英雄人物“对话”,最终把舞蹈作品丰富扩展为毕业舞剧《焦裕禄》,并在2021年5月上演。这是学院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实践創作方向、坚持红色主题创作传统、以新时代青年舞蹈学子时代担当和青春表达来致敬和缅怀人民公仆的实践成果,更是在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要求。很多学生在经过《那些故事》艺术实践“大思政课”的亲身教育后,坚定了入党的决心,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明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强烈意愿。

北京舞蹈学院始终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和创作红色题材作品,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选材创作讴歌英雄,抒发爱党爱国情怀。即将上演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杨家岭的春天》等多部舞剧均是北京舞蹈学院“用舞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彩案例,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守正创新,培根铸魂”。舞剧《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创排,既是向党的百年献礼,也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新指示精神。参演的演员不仅有学院培养的最优秀成熟的青年舞团演员,也有2021级在读大学生,这一艺术实践过程显著强化了年轻学子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舞剧《杨家岭的春天》是学院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8周年所设的重大主题创作项目。其创作核心是表现艺术家的改变和成长,“春天”的实质是文艺的春天和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春天。通过跨院系的集体创作,激励学生们要像当年的延安文艺工作者前辈一样,怀揣赤诚之心,对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实现精神上的升华。

1.2 系统梳理名师名作,将红色艺术实践转化为思政案例,用舞蹈艺术传播红色文化资源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舞蹈学院以舞蹈艺术领军者的姿态自觉融入历史性时刻,积极肩负起新时代艺术院校文艺使命的担当,整合了北京舞蹈学院从1954年建校至今各时期、各题材、各舞种中带有红色文化基因和经由历史积淀的百部原创经典舞蹈作品。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本着遵从先贤的敬意,通过整理和解读名师名作,梳理学院人才培养、艺术创作的文化脉络,以线上作品展演和线下剧场演出的方式,书写新中国舞蹈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漫漫长路,体现了一代代北舞人为人民而舞的浓浓深情。学生们通过线上线下观摩学习,积极参与经典作品的复排,在这一过程中接受思想的洗礼,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

继百年百部舞蹈作品展播版陆续上线后,学院在2021年开展了《舞动百年——建党百年百部舞蹈作品思政案例》一书的出版工作,并以该书出版为契机,深入思考艺术院校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在编辑该书的过程中立足选取有代表性的艺术家,通过其作品所体现的人格特征和艺术特点形成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由专业的追随到思想的追随。同时,着手研究、分析经典剧目的立意,找到剧目立意和思政教育目标的交集与联系,在课堂教学上实现艺术与思政教育的统一,将剧目创作的艺术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着重点与立足点相结合,在艺术与思想的碰撞中实现艺术与思政的深度融合。

1.3 把参与国家重大演出任务作为最重要的“大思政课”,让党旗在学生心中高高飘扬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把完成国家重大演出任务纳入办学体系,要求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北舞态度、北舞精神、北舞品质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无论是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中,还是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中,都能看到北舞学子的身影。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国家重大演出排演一线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把党和国家所需、立德树人与艺术发展相结合。在完成国家重大演出任务中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国家任务排演一线讲好艺术实践“大思政课”。同时,始终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专业艺术教育的提升以及圆满完成重大国家任务“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形成北京舞蹈学院完成国家重大演出任务“大思政课”的北舞经验。

2021年,学院党委把完成《伟大征程》重要演出任务作为年度“一号工程”。党委在排演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和四个党小组,将党旗插在红色艺术实践第一线,将堡垒筑在重大演出任务最前沿,近百名北舞学子在排演过程中递交入党申请书。学院党委派出基层党建负责同志直达阵地前线,在排演期间全天候指导各党总支开展发展对象培训、政审函调、公示、接收预备党员等工作,圆满完成了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演出重大实践活动一线党员发展工作,在重大实践活动一线为党组织输送了33名“新鲜血液”。这是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艺术实践排练阵地,讲好艺术“战壕里的党课”结出的累累硕果。

2 红色艺术实践“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2.1 与学生的专业领域、专业兴趣、专业成长紧密结合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2]。立足于学生专业发展和思想提升的红色艺术实践“大思政课”时刻关注学生的所学所思,努力找到最合适的结合点,通过学生善于、乐于接受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再是接受说教式和填鸭式的知识性教育,而是在身心投入、情感融入的深度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更灵活,也与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专业更贴合,即通过红色作品加深学生对党的认识,通过红色作品蕴含的深刻的革命理想增进学生对党的真挚情感,通过红色作品传递的革命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2.2 深化了艺术实践的内涵

红色艺术实践“大思政课”精选典型优秀的剧目进行创作和表演,深挖其精神内核,找到剧目立意和思政教育目标的交集,在课堂教学上实现两者的统一。从典型剧目出发,选取典型故事,发掘典型事件,聚焦典型人物,提炼典型思想,在艺术实践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红色资源的守护和传承。在艺术创作、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中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和批判“纯艺术论”思想,在艺术实践中要始终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深化艺术实践内涵,实现艺术理念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升艺术实践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2.3 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贡献有效经验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要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谋划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要求总结推广“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经验固化转化[3]。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价值多元,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和思政课方式不足以满足和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其会对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导致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大思政课”本身就是对传统思政课堂的有益扩充,立足有效升级传统思政课堂,对学生的思想境界、思维模式、行为养成和道德修养给予更高的关注[4]。因此,面对当下的新形势,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延续传统优质教育资源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内容、改进方法、创新手段、优化效果,使知识的养分水到渠成地被学生接受。实践证明,艺术院校红色艺术实践“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贡献了有益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3 结语

新时期,艺术院校“大思政课”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在艺术实践中深入探讨如何遵循思政工作规律和艺术教育规律,如何有效兼顾艺术创作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深度融合,在艺术实践创作中、在教书育人课堂上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作用的同向同行。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与艺术创作的特性结合起来,坚持守正创新,推进理念、手段、路径创新,始终保持新时代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活力。应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坚守艺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坚持德艺双馨的艺术发展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以“大鵬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奋斗不息、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 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2021-03-07(03).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35836,2016-12-08.

[3]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EB/OL].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78/A12/gongzuo/yaodian/202203/t20220303_604031.html,2022-03-03.

[4]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308213,2021-12-14.

作者简介:武玮(1986—),女,北京人,硕士,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学、舞蹈美学、习近平文艺思想。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艺术院校
党史学习中“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向与实践进路
“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基本遵循与实践进路
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 08:48:27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 08:48:27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党员生活(2021年5期)2021-06-28 21:46:02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群众(2021年7期)2021-06-01 09:36:56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艺术评鉴(2021年4期)2021-04-02 10:15:23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8
艺术院校音乐会经营管理模式初探——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3:12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