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时令饮食文化与艺术绘本设计的融合探究

2022-05-30 23:03吴道灵陈红艳
艺术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饮食文化

吴道灵 陈红艳

摘要:文章分析不同时令的宋代饮食文化,研究本土艺术绘本,发现其存在原创力不足、创新力缺乏的问题,进而提出以绘本为载体,将宋代时令饮食文化与绘本艺术相融合。这不仅能够创新绘本表现形式,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宋代时令饮食的生活场景和风雅趣事,还能传承和发展宋代时令饮食艺术文化,从而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宋代时令饮食;饮食文化;艺术绘本;绘本设计

中图分类号:TS971;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8-0-03

1 宋代时令饮食文化概述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开展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社会的进步,饮食文化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时令文化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自然的规律性,倡导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可持续发展观,呈现出尊重自然、效法自然、利用自然的人生观。从《黄帝内经》一书中可知,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顺应时令的饮食方式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彰显了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古人通过对天文、气候、环境等的长期观察,总结出了适应当地农业耕作、生产生活的自然历法。宋代学者沈括著《十二气历》,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分为孟、仲、季三个月,以立春那天为孟春之月的首日,以此类推,用节气来定月份,形成了更加科学的体系[1]。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两宋统治三百年间,经济文化发展位居世界前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中国饮食文化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结合点,在宋代逐渐发展形成,趋于成熟,时令饮食是两宋食物种类、烹饪形式、饮食风俗、饮食思想等多方面发展的结果。不时不食的饮食观深深影响着古代劳动人民,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宋代时令饮食文化可谓精彩纷呈。四季之中,春食野菜,夏食果,秋食糕饼,冬食馎饦。宋人细致观察气候更迭、农耕收成、岁时节令,形成了特有的时令饮食风俗习惯。

1.1 春之食

立春是一年节气之首,宋人有在立春食春饼的习俗。将春饼盛于大盘中,以春蒿、韭黄、植物根茎叶等时令食材为主角,称为春盘,通过蘸酱或砂糖调味食之。宋人将互相赠送、食用春盘作为迎接春天的仪式,感受春天生机勃发的力量。宋代的立春保留节目还有打春牛,《季冬记》载:“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通过鞭春牛祈祷五谷丰登[2]。

野菜是春天不可错过的时鲜,二月二“挑菜节”始于唐代,有正式记载则是在宋代,“挑菜节”从宫廷走向市井。北宋贺铸《二月二日席上赋》:“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由此诗可知,北宋时,二月二挑选新鲜野菜以满足口腹之欲已成为传统习俗[3]。宋代常挖的野菜有茵陈、枸杞、苣荬、荠菜及蒲公英。荠菜是大众喜爱的一种野菜,宋代著名老饕苏轼对其爱不释手,称其为“天然之珍”,食荠极美。荠菜吃法繁多,苏轼推崇将其与生姜、大米一块炖煮,放入盛有菜油的蚬子,使菜油慢慢蒸发,再融入烫羹,煮成荠菜粥。枸杞的嫩苗也是宋代人经常食用的野菜,《本心斋疏食谱》记载枸杞“铒之羹之,心开目明”。将枸杞苗切碎,做成菜汤,或者搅入面糊,摊成煎饼,有清肝明目、延年益寿之效。

餐桌上食用花卉的历史由来已久,宋人同样喜爱以时令鲜花入馔,用时令鲜花与新鲜食材烹饪佳肴。南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喜爱春日食牡丹,生菜上點缀牡丹花瓣,生食之,或将牡丹花瓣裹上面衣置于油中,口感酥脆。

1.2 夏之食

夏季暑气湿热,易伤津耗气,宋代夏季时令饮食以清淡为主,少辛辣油腻之品,食材选用以瓜果居多,具有清暑解毒的功效,以果入馔也是宋代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山家清供》就有关于真君粥的描述,以杏入馔,夏季是杏子丰收的季节,使用杏子核中的新鲜甜杏仁,与冰糖、大米、杏子肉一同熬制。这道食疗粥酸甜可口,生津解渴,养胃健脾,是夏日祛暑的一道家常美羹,多部药典都有收录。

夏季入了伏日宜吃面,俗语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夏季天气炎热,农作物蓬勃生长,耐饿的主食更适合农耕时补充体力。伏日吃面的习俗始于三国时期,唐宋时更为普遍,以炒面为主要形式,与其他朝代将面粉炒干炒熟、用水拌糖吃不同,其是先炒熟麦粒,再磨成面粉食用。为求凉爽,宋人常在炒面中添加冰块,将其称为“冰麸”。宋代六月初六是伏日里的重要节日,始于宋真宗,称为天贶节,当天宋代帝王会向群臣赐冰麸和炒面。由此可知,宋代尤其重视伏日饮食活动。

夏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文人赞扬荷花高洁的品质,歌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食荷花感受风雅之韵。将荷花花瓣摘下与豆腐同煮可成“雪霞羹”,米白的豆腐与花瓣结合,鲜嫩的花瓣犹如雪霁泛起的晚霞,为普通的豆腐羹增添了不少诗意。

1.3 秋之食

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宴会主题从以果入馔逐渐转向持蟹赏菊饮酒之俗。我国历史上有三部半关于蟹的谱录,两部出自宋代,书中记载了颇具亮点的吃蟹方法,宋人对蟹的喜爱可见一斑。与现代将螃蟹清蒸,放姜块,蘸食醋的做法不同,宋代有生腌螃蟹、螃蟹羹、蟹酿橙等多种做法。《山家清供》收录了蟹酿橙的详细做法,一方面用橙作为去腥材料来解蟹之腥,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秋天是橙子丰收、螃蟹肥美的季节。宋人将橙与蟹相结合,橙既有去鱼蟹寒凉、保护肠胃的作用;其炽香又能祛腥,还可提升蟹之鲜味,犹醋之效。

重阳有食重阳糕之俗。宋代重阳糕在造型装饰和制糕原料上更加多样化,食材选择范围更广且更加讲究,以秋季时令食材为主,能使品尝者感受到秋日丰收之喜。除米面、花草香料之外,坚果、肉类也是宋代重阳糕的重要原料。宋代重阳糕的造型颇具审美价值,如糕饼上插有五色纸裁剪的小彩旗,捏成辟邪吉祥物的圣象、圣狮,北宋“狮蛮糕”就以精巧的狮蛮面塑而得名。

宋人秋季也常食用桂花糕,宋朝文人喜称其为广寒糕,起名源于蟾宫折桂的典故,寓意一举高中。放榜前夕,考生会互赠广寒糕,表达对彼此的祝愿。秋天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山家清供》中收录广寒糕的制作方法如下:现采桂花,择去青蒂,以甘草水混合,制作成糕点。此糕点不仅有饱满的口感,而且能让人感受时令的鲜香,咀嚼时,桂花轻盈饱满的甜香充斥于口腔,仿佛直接食用新鲜采摘的桂花。

1.4 冬之食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现代人并不重视,但冬至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宋人对冬至极其重视,其地位与元日并列,宋代冬至的时令饮食为馄饨。当时的馄饨较以往有很大的变化,样式更加多样,口感更加新奇。南宋有馄饨名为“百味馄饨”,其中含有数十种馅料。而冬至食用馄饨之俗,多与神话崇拜与宗教信仰相关。馄饨状似天地混沌之貌,其名也取自此,故宋人认为冬至食馄饨可吐故纳新、万象更新[4]。馄饨也作为冬至饮食流传至今。

宋代三大节日分别为元日、冬至、寒食,元日是一年的伊始,从古至今都有重要的地位。宋代元日常食馎饦,这是宋代形成的新式饮食习惯。《岁时广记》载:“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者或此类。”[5]馎饦主食以手工制成的无馅面食为主,以菜羹肉糜煮沸,便可食用。馎饦制作时将面片投入锅中发出响声,与元日隆重热闹的氛围极为契合,在寒冷的冬日食用馎饦还能让人产生温暖的感觉,因此宋人对馎饦尤为喜爱。元日除了食用馎饦外,还有饮屠苏酒的习俗。屠苏酒由大黄、白术、桂枝等药材制成,有祛避疫疬之效,能够增强体魄。元日饮之,有去除灾祸、百毒不侵、吉祥安康的美好寓意。这一时令饮食也与中国古代药食同根、医酒同源的食疗饮食文化息息相关。

2 绘本设计现状

2.1 绘本原创力不足

近年来,绘本受到各年龄层受众的重视,国内绘本市场拥有巨大潜力,但绘本种类单一,以国外引进绘本居多,导致国内绘本原创力缺乏。国内绘本画家在创作时会参考国外绘本,甚至直接引用国外绘本内容,绘本质量参差不齐。

2.2 缺少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结晶,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绘本作为体现本国文化的产品,承载着本国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国内绘本多数为国外引进绘本,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契合,读者很难与绘本内容产生共鸣。儿童是绘本的重要读者群体,绘制国内原创绘本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绘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2.3 缺少本土绘本画家

国内绘本画家匮乏,不同类型的绘本画风也有所不同,绘本画家需要对绘本故事内容、风格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全面把握绘本版面和叙事节奏,这对绘本画家专业水平要求极高。在我国,绘本是近些年来才开始流行的文化产品,然而绘本画家数量不足,导致国内本土繪本发展受到限制。

3 宋代时令饮食与绘本设计融合的意义

3.1 能传承宋代时令饮食文化

宋代独特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底蕴深厚的宋代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反映了宋代民风、民俗及民情,时令饮食体现了宋代人的生活智慧。以宋代时令饮食文化为中心,通过绘本的方式寓教于乐,继承和发扬宋代饮食文化,研究时令饮食规律,能让宋代饮食文化在当代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3.2 能创新绘本设计思路

笔者基于对宋代时令饮食文化的整理和研究,以绘本为表现载体,根据时令归纳饮食,通过资料收集,探究南北宋饮食文化的不同,发现时令饮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播宋代时令饮食文化,培养读者绘本艺术审美,创新时令饮食绘本设计思路。调查发现,市面上缺乏介绍宋代时令饮食文化的图像化书籍,当下国内绘本也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绘本风格为主,缺乏本土化的绘本设计探索。宋代饮食文化内涵丰富,富庶的经济环境造就了其独特性,以绘本的形式展现宋代时令饮食文化,能弥补市面上宋代时令饮食文化相关题材绘本的缺失,极大地拓宽绘本设计思路。

3.3 能培养读者的艺术文化审美

宋代生产力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升,饮食原材料范围逐渐扩大,数量与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富庶的饮食材料使饮食种类愈加丰富。《食经》所记载的食材数量与种类与前朝相比大大增加,并被分门别类地列出,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宋代饮食文化的繁荣。市面上常见的普通绘本单页面较小,整本页数较少,需要归纳总结宋代时令饮食文化,甄选饮食类别,更好地阐述宋代社会的饮食风貌。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绘本,为绘本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培养读者的艺术文化审美。

4 宋代时令饮食与绘本设计创新思路

4.1 形式上创新

需要深入探究宋代时令饮食文化,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宋代是我国饮食文化成熟的关键时期,在经济、社会、民俗、美学等方面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现存资料以文字居多,图像资料偏少,以绘本形式展现的出版资料更为匮乏。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相比于文字,读者更青睐丰富多彩的视觉元素,将宋代时令饮食文化以视觉形式的绘本展现,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绘本的重要读者群体是儿童,以图片为主的表现形式,能带来直观的阅读体验,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阅读能力尚浅,阅读以图片为主的饮食绘本,可以更好地培养专注力。绘本也会在表现形式上创新,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加深读者对绘本所展现知识点的记忆。

4.2 内容上创新

可从时令饮食文化风俗这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创作绘本,时令饮食绝不是为了饱腹,体现的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其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资源,具有提取再开发的价值。宋代时令饮食文化绘本区别于市场上常见的绘本,可通过查阅资料,探讨时令饮食、美食做法、文化风俗等内容,从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展现宋代饮食的深厚内涵。

宋代饮食文化的文献资料以文字居多,缺少图片资料,考据文物图像、历史图像,全方位归纳宋代多元的饮食文化,可以使后人更清楚地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场景和饮食风雅趣事。

5 结语

饮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是文化发展的标志,是展现人们生活面貌的旗帜。本文从创新的角度探讨宋代时令饮食文化与绘本结合的可能性和创新形式,探讨当前运用传统元素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风格绘本的重要性。绘本是知识传递的媒介,创作宋代时令饮食文化绘本可以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使读者对宋代饮食有更深入的了解。应使绘本展现出中国风,区别于市场上流行的欧美风格,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绘本,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进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解恩泽,步茗.科学蒙难集[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1987(1):12.

[2] 于雯霞.时空观念与宋代天象岁时赋[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 凌帆.花朝节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4] 柳靖.宋代饮食文化审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5] 孙刘伟.北宋东京饮食文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作者简介:吴道灵(1997—),女,江苏苏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陈红艳(1977—),女,湖北宜昌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广告创意设计、品牌策划设计、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饮食文化
功能炊具设计之我见
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习语中的中英两国饮食文化比较
从中西饮食文化看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