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失范现象研究

2022-05-30 23:03石梦蕊
艺术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报道

摘要:自媒体大多是由个人或是团队自发组织形成的,大部分自媒体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新闻教育,新闻素养不高,有些自媒体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不惜违背伦理道德,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失范现象尤为明显,如渲染悲情、苦情宣传;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灾难拟态环境;过度消费女性英雄形象。文章研究自媒体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失范现象,以推动自媒体从业人员从价值观、原则、行动等方面采取措施,减少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失范现象。

关键词:自媒体;灾难新闻;新闻报道;失范现象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8-0-03

1 灾难事件与灾难新闻报道

当下人们处于风险社会,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无论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5年的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还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2021年河南暴雨事件,灾难新闻一直备受关注。

1.1 灾难新闻

灾难事件是发生在特定时空的社会事件。它一般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一般认为自然性灾难事件是一种人类无法有效防止或控制的灾难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水灾、旱灾、山体滑坡等;另一类灾难事件通常是指人类引发的灾难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交通事故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1]。

灾难新闻也被称为灾害新闻,往往围绕各种灾难的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展开报道。媒体通过对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灾难事故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影响大众对灾难的认知、态度等[2]。

1.2 灾难新闻备受关注的原因

1.2.1 灾难新闻自身角度

灾难事件具有突发性,會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威胁,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破坏。此外,灾难事件所呈现的信息往往带有负面意味,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需求和追求平安健康的主观意愿相悖,当灾难新闻事件愈演愈烈时,人们会意识到在灾难面前自己往往来不及采取任何措施,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

1.2.2 受众角度

受众是一个极为庞大复杂的群体,他们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人生经历等都不同,对新闻信息有不同层次的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面对复杂的外界环境,关乎个人生存问题的信息会备受大众关注,更容易成为热点。一般而言,大众通过媒体接收的新闻信息都与天气变化、物价涨跌、医疗改革、住房等基本生活需求息息相关,而各大媒体并没有常常推送灾难新闻,所以大众对灾难新闻的关注度较高。

1.2.3 媒介竞争角度

如今媒介数量与日俱增,传媒市场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3],而灾难新闻的发布和跟进,使媒介面临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灾难新闻报道的早晚,会影响媒体的关注度。灾难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能体现出新闻记者的采访水平,几乎没有太多时间准备,对记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另一方面,灾难事件的发生很难预测,一旦发生,媒体及媒体从业人员会进入紧急预备状态,希望尽快获得一手信息,抢占新闻发布先机。

1.2.4 新闻价值角度

有价值的新闻一般具有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灾难新闻几乎具备上述所有特征,所以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灾难新闻具有不可预测性,在发生时间上具有新近性,在内容上具有新鲜性;灾难新闻往往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因此具有重要性、显著性;有些灾难新闻能够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具有新奇、反常、巧合等特点,具备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和趣味性要素[4]。

2 自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多重角色

自媒体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并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信息的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简言之,自媒体即公民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当前常见的自媒体平台有微博、微信、抖音等[5]。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界的应用及智能设备研发速度的加快,各类自媒体平台不断涌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由于自媒体的准入门槛较低,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自媒体平台不仅是最早的灾难信息发布平台,还是更新灾情和传递救灾防灾信息的重要平台。

2.1 主流媒体的补充与阻碍

一方面,自媒体可以对主流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起到补充作用,因为自媒体的表达方式和视角更灵活,内容生动形象,呈现方式多样化,在灾难事件报道中,热衷于传播灾难事件中当事人积极自救的坚强和他救的温暖,实现和主流媒体的功能交叉。此外,自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大多通俗易懂,可以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让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变得大众化。

另一方面,自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容易融入情绪、情感、个人价值观等一系列具有主观偏向的内容,将关注度、粉丝、打赏、流量、算法等作为传播推力,成为一种受追捧的信源形式。这样的传播环境会削弱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和传递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2.2 正向引导与负面引导

自媒体从业人员来自各行各业,看待问题的视角也各不相同,往往更容易注意到主流媒体忽视的内容。另外,其新闻叙事方法不同于专业媒体,自媒体新闻能有效与主流媒体报道互补,将应急救援措施转化为具体的人与事,让更多受众同频共振,传递正能量,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秩序。

自媒体具有自发性、社交性、个性化、情绪化等特点,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某些自媒体从业人员不能正视自身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位置,没有意识到自身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会为了一己之私消费灾情,以博取受众眼球,获得关注和收益。

2.3 公共性的促进与消解

当前,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组织和资源的依附,传播者不再简单地隶属于某一组织,而是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将传播者的身份赋予普通民众。在这样的环境下,传播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和激活,个体的意见可以通过自媒体进入公共空间,自发汇聚成社会公共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6]。

但是UGC的勃兴及自媒体的强势发展也为灾难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变数。在灾难事件发生后,一些自媒体从业人员发布大量的伪原创、营销类、娱乐类信息对接资本和利益诉求,在消费灾难的同时,也影响了正常议题的扩散,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消解了互联网空间的公共性,其无序发展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造成了公共性困境。

3 失范现象

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体环境,部分自媒体认识不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发布信息时很少考虑对社会秩序、受众心理、主流意识等的冲击。有些自媒体为了获得立足之地,利用受众的信任,为谋取利益不惜违背伦理道德,这种现象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3.1 渲染悲情,苦情宣传

自媒体灾难新闻报道不仅在传播负面信息时存在异化现象,在报道充满正能量的事件时也有失偏颇,正面宣传和苦情宣传的界限模糊,过分渲染悲情,超乎常情,导致情感泛滥,这不仅无法使受众共情,反而会使受众产生排斥心理。在此类新闻报道中,自媒体将新闻故事当作卖点,吸引受众眼球,调动受众情绪,借此营造催人泪下的氛围,传递了一种歪曲的新闻价值理念。在苦情宣传过程中,利用夸张的手法,添油加醋,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正如《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所说,“我们要懂得坚持,要懂得实事求是。我们说出的话要跟内心对应,跟地面对应”“记者编辑着眼的泪点没有对上老百姓的泪点,其煽情就不被老百姓买账”[7]。

3.2 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灾难拟态环境”

灾难事件暴发后,自媒体可以一键转发他人发布的新闻,也可以拼凑剪辑相关内容,再加上发布和传播的广泛性,呈现的信息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人们目之所及皆是与灾难相关的内容,造成了“灾难拟态环境”[8],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人们的恐慌心理,让人们产生不安全感。诚然,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为受众接收这些外部消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但是同质化内容过多,难以平衡受众的心态及当时的舆论生态。

3.3 过度消费女性英雄形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集体剃掉一头青丝”“90后护士流产10天后重回一线”“怀孕9个月仍坚守在抗疫一线”等报道屡见不鲜。不少新闻报道为了刻画女英雄们的伟大事迹,刻意突出一些违反人性、有违常理、不通人情的行为。实际上,一味地宣传女性作出的伟大奉献和牺牲,是对女性基本权益精神的一种忽视。我们敬佩英雄,尤其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和精神。在灾难面前,有些女英雄克服自身生理不便,迎难而上,令人肃然起敬,但是失范之处在于有些自媒体忘记了英雄也是有血有肉之人,以一种置身事外的口吻去刻画英雄形象,忽略了这些英雄作为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和心声。

4 针对失范现象的建议

4.1 价值观上——坚定立场,正向引导

由于自媒体的自发性、非专业性,大部分自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体素养并不高,基本的新闻人意识并不强。但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必须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牢记使命担当[4],坚持正确导向,维护社会稳定。在报道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要做到有利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利于维护国家形象,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突发事件的迅速妥善处置。

4.2 原则上——坚守真实,生命至上

出现自媒体失范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自媒体运营者发布灾难事件相关信息时不能做到客观、中立,掺杂过多个人看法,或是采用夸张修辞,转换视角,削弱了事件的真实性,从而侵害了受灾者的权利,对受灾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自媒体从业人员应遵循新闻真实和生命至上的原则,报道不但要具有人情味和人文关怀,还要讲究全面客观,而不是局部的、片面的客观。灾难事件发生后,单纯报道灾难事件不是结束,要从总体上、本质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件全貌[4]。

4.3 行动上——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主流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权和主导权的下移使自媒体成为很多事件的首发媒体,而首发效应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得到了进一步凸显。自媒体报道新闻容易出现信息碎片化和片面化的问题,导致社会舆论情绪化、无序化。但同时自媒体又具有发布速度较快、投放精准、内容直观等特点,如果能够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助力主流媒体信息传播,使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准确的权威信息,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自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要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与传统媒体结合,从而助力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

4.4 心理上——学会换位思考,安抚社会大众

自媒体应该注重受众面对灾难新闻时的心理变化,而不是一味博取眼球,以维护自身利益。另外,灾难新闻报道大部分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事件信息后迅速告知受众,尽可能让受众知晓更多的客观信息,而很少考虑受众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在灾难事件发生时,人们会产生慌张、不安、恐惧、怀疑等心理,容易对媒体产生依赖,渴望通过媒体获取可靠、积极的内容,所以自媒体在灾难发生初期要注重满足受众这一心理,进行换位思考,为大众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增强大家抗击灾难的信心。

5 结语

自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出现失范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即经济利益的驱动和自身社会属性的模糊不清。自媒体获取发展红利时,应该意识到其作为媒体的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大众,最终赢得社会的认可。自媒体只有关注群众的根本利益,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减少失范现象,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子贤.“冰点周刊”微信公众号灾难新闻特稿叙事策略研究:以河南7·20洪涝灾害事件为例[J].新闻世界,2021(12):23-26.

[2] 王天娇.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J].科技传播,2015,7(3):53-55.

[3] 周启月.媒介竞争环境下抖音短视频的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平衡[J].文化与传播,2020,9(2):91-94.

[4] 新闻学概论编写组.新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0-141.

[5] 王鹏程.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J].中国报业,2021(22):28-29.

[6] 刘宏.公共性视域下自媒体的传播困境[J].青年记者,2021(4):14-18.

[7] 吕其庆.说实话 说真话:访《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4):14-15.

[8] 林三芳.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6):148-154.

作者简介:石梦蕊(1998—),女,河南商丘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艺与传媒。

猜你喜欢
自媒体新闻报道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