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探索

2022-05-30 20:32朱洁琼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国职业教育

【摘要】本文总结建设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过程中,广西多措并举促进中国—东盟职教合作,但也存在合作成果有局限性等问题,探索面向东盟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提出创新合作机制,凸显国际化发展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水平协同育人;强化示范引领,树立国际化办学品牌等策略。

【关键词】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 职业教育 国际化办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1-0015-04

从地缘位置看,广西是“一带一路”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在构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广西与东盟国家职教合作的实践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在构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的实践中发挥了“领头羊”作用,彰显了鲜明的国际化发展特色。

一、背景与机遇

近年来,广西提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政策,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省区,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中心区域。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连接东盟国家最近的经济特区,防城港、钦州港是中国通往东盟国家航程最短的港口。从历史及人文关系来看,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广西是中国的第三大侨乡,华侨华人遍布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彼此血缘相亲、文化相通、习俗相近,民众历来交往密切。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重要定位,为广西深化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从区域合作来看,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交流的重要枢纽,决定了其在中国—东盟职教合作中应当发挥桥梁和枢纽作用。广西在全国率先部署实施两轮职业教育攻坚,与教育部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100多万人,建成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有较强的现代化、国际化、区域化协同发展的条件基础和现实需求。随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东盟国家转移,东盟国家从数量和质量上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广西职业教育对东盟国家具有比较优势,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健全、产教融合度深、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强,这种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与东盟国家的职教合作,既能够支撑经贸合作,又能够促进人文交流,是发挥“一带一路”引领效应的重要体现。

二、实践与成效

(一)打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新高地

广西坚持“立足东盟、辐射全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定位,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新高地。一是从顶层设计上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建设“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纽带,扩大与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二是从实施路径上发挥中国—东盟职教联展暨论坛永久落户南宁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与教育部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着力构建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大通道,形成以广西为支点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枢纽;三是从政策保障上建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长效机制,实施职业教育“区域(国际)合作”计划和“协同企业走出去”行动,与东盟国家深化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和师生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二)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新平台

一是以职教联展暨论坛为依托,构建宽领域对话机制。广西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职教联展暨论坛每两年在南宁举办的机制优势,构建职业教育宽领域对话机制,深化与东盟各国在各领域的合作。近几年通过开展教育机构双边或多边对话、专业领域产教融合对话、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对话等多种形式、不同主题的合作交流,适应中国与东盟、廣西与东盟职业教育深化各领域合作发展的更高要求,成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合作亮点。二是以技术技能培训为核心,构建人才联通“立交桥”。广西设立中国—东盟职教培训中心、中国—东盟农业人才培训中心等交流平台,形成语言学习、技术培训、职业提升、技能竞赛、资格认证“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国—东盟人才互联互通“立交桥”,培养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以合作互利共赢为目标,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广西建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职业教育智库,破解长期以来中国—东盟在职业教育合作领域政策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聚焦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双边或多边政策沟通协调等方面的研究,为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创新中国—东盟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

一是打造国际化产教协同育人共同体。广西联合东盟国家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成立了中国—东盟边境职教联盟、中国―东盟轨道交通职教集团、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等产教合作实体,成为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中国―东盟轨道交通职教集团在东盟设立“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师资培训中心”“泰中轨道交通学院”,既帮助东盟国家培养亟须的轨道交通技术技能人才,又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去”。二是建立“鲁班工坊”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广西职业教育协同行业企业“走出去”共建海外分校、培训中心等“鲁班工坊”,推广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和标准,既有力地支持了行业企业发展,也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成为职教国际合作的新名片。近几年,广西一大批职业院校协同企业在东盟设立40多个“鲁班工坊”,有力地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各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本土化,有利于东盟国家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三是推进“跨国工学结合”服务优质产能“走出去”。广西职业教育对接自治区“14+10”千亿元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走进东盟和中国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盟国家转移的需求,积极探索“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东盟国家互换学生到对方职业院校学习和企业顶岗实习,联合培养具有“双语、双能、双证”的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走进东盟。

(四)开创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新局面

一是打造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的重要支点。广西积极发挥衔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重要支点作用,在东盟国家设立了100多个涵盖人才培养、产教合作、科技服务等的职业教育基地,参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每年双边职业教育交流达10万多人次,成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撑。二是形成辐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枢纽效应。广西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构建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大通道,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支点作用凸显,形成了辐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枢纽效应。一方面,广西已成为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和技术技能学习以及留学的首选地,广西与东盟在联合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教扶贫富民、文化交流对话、共建民心相通桥梁等方面成效显著;另一方面,中国—东盟职教联展暨论坛已成为双边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中国其他省市深化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极大提升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成果有局限性,互动机制不健全

从职教联展暨论坛实际成果来看,更多还是局限于会议交流、签订协议等层面,双边职业标准对接及认证、政校行企跨国协同创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接、技术技能积累输出与服务等深层次和高水平合作的成果较少。从职教合作成果展来看,更多是聚焦院校自身成果,有广度、有深度、有规模的合作成果少,成果展示的层次性、多样性、区域性、特色性更显得不足。从签署合作协议落地来看,还缺乏联展暨论坛空档期的有效推进机制,一些合作仅停留在形式上,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机制还未形成。例如,广西商科类职业院校因受到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针对校企合作“走出去”及海外办学等国际合作较少,各学校开展国际合作存在合作模式单一、創新机制欠缺、合作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

(二)参与主体有局限性,产教合作不深入

目前,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活动中,从参与主体上看,政府推动仍是广西与东盟国家职教合作的主导因素,主要靠政府以教育考察、互访形式来推动双方职业院校间的合作,职业院校参与程度虽有所提高,但职业院校之间合作的规模还不够大,行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还没有真正形成能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思想的,以政府部门为指导、行业组织协调、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推动力,社会和市场参与活力不足,产教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如作为职业教育的专门指导机构,广西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行指委)“外联作用”缺位,在与东盟职教合作中没有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对区域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标准建设、产教合作和支撑发展等缺乏指导、协调和服务。

(三)合作深度有局限性,探索创新不足

广西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的形式、内容不够多元,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在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过程没有发挥足够的影响力。表现为合作形式缺乏创新,联合举办或多方承办相关论坛的形式不够多样,对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参与合作的吸引力不足,辐射作用有限。特别是广西与丝路经济带沿线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缺乏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对培育职教合作发展新增长点的探索新成果不多。如在当前广西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的进程中,广西的职业教育合作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广西与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中,广西的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是基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教学理念开展相应的职业教育活动,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缺乏新时代的创新探索。

四、对策与展望

(一)创新合作机制,凸显国际化发展优势

在中国—东盟职教联展暨论坛的合作框架下,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优势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此带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达到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目的,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一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东盟各国开展高级别对话,建立双边或多边定期磋商机制,推进广西职业教育对外开放与东盟国家现代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相对接,加强政策沟通,强化项目合作,打造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命运共同体;二是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国—东盟职教联展暨论坛合作的底色,积极研究各自职业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认证等问题,探索学历互认、学分互认、资格互认的区域性职业资格框架,建立“互联互通”的人才培养衔接体系,共享人力资源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三是积极拓展合作新模式、新途径,在职教联展暨论坛框架下深化双边职教联盟、技能大赛、科研课题、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共建职业教育“丝绸之路”,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外溢效应,促进广西、带动全国与东盟各国开展教育、经贸、文化等多领域合作,让丝路经济带沿线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

(二)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水平协同育人

中国—东盟职教合作归根到底应是校企“唱主角”,政府保驾护航“当配角”,发挥校企合作在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中的关键性和保障性作用,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形成产教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使职业院校、行业组织、企业等市场主体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一是深化跨国校企合作,引导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合作,集中跨国资源优势,把先进理念、知识和技术通过跨国校企合作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界化”对接,形成产教互动、深度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发展联合体,增强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广西一些职业院校如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广西、面向东盟,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深化国际产教合作,打造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外循环”;强化内涵提质培优,促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内循环”,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双循环”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二是探索“双责任主体”合作模式,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探索“双主体”共建职教联盟、职教集团、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方式,强化双边责任主体意识,共同致力于推动形成政府部门指导、行业组织协调、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跨国校企合作机制。从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企业也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行业企业的参与,有利于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良性互动、协同共建,发挥各自主体优势,共同培养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三是推进产教协同创新,紧密对接东盟国家现代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共建以行业企业技术进步驱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高地,开展跨国产教融合驱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创新,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中国在东盟各国发展的海外企业在人力资源上对国内的依赖比较大,如果能以合作办学的主体身份参与当地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既有利于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也有利于提高东盟国家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以东盟国家马来西亚为例,其面临熟练技术工紧缺、制造业过于依赖外籍技术员工等问题,迫切需求培养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在区域合作背景下发展本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职业教育,也能为广西职业院校协同行业企业“走出去”创造良机。

(三)强化示范引领,树立国际化办学品牌

广西职业教育应在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担当时代使命,树立国际化办学品牌。一是推动自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化国际化办学改革,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与中国—东盟职教合作需求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如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策略,先后与6个东盟国家签订了19份合作协议共计40多个项目,积极打造我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的典范。该校还与自治区教育厅、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广西旅游协会、广西烹饪协会、国内3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與缅甸工业部、纺织工业协会共建“衣路工坊—缅甸青年技术人才研修中心”;与马来西亚成功礼待大学共建“伊尹学堂—中华美食文化传播与技艺传承产教融合基地”;与泰国职业教育委员会、泰国清迈远东大学等40多所泰国院校共建“电商谷清迈中心”,实现了与东盟国家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技术服务、互利合作方面的融合。二是发挥国际化办学引领作用,进一步把自身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结合广西的产业优势,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统筹专业教育、建设组织机构及促进媒体传播等途径来推动职业教育合作,在发展中全面提升示范引领作用。三是积极探索建设“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试验区”,争取以国家与地方共建的形式推进,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实践创新举措,同时也是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支持举措。把南宁、柳州、桂林、钦州等职业教育基础好的地市纳入试验区建设重点区域,打造并形成以广西为支点、能发挥辐射周边和引领作用的中国—东盟职教合作枢纽。

作为中国—东盟的桥梁与枢纽,广西应坚持自身定位,树立国际化大视野和大格局,并以国际化标准为引领,创新国际化合作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建设,使广西职业教育走向东盟、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郭文富.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实践路径思考[J].职教论坛,2019(10).

[2]刘雪梅.“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9).

[3]平和光.建设职教发展共同体 共享“一带一路”繁荣:2017年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7(27).

[4]李卫东.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7(8).

作者简介:朱洁琼(1980— ),广西北海人,经济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质量管理。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中国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