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辨析及教学实施

2022-05-30 20:07陈星旋
关键词:问题情境情境教学情景

陈星旋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要求、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都贯彻了情境教学思想。语文教学情境既指语文学习对象、内容本身所构筑的情境,又指学习主体置身其中的客观、自然的现实情境,还指教学主体在教、学、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习主体构筑的背景、环境、场景等。教师可把问题情境理解为情景与语境的结合体,分析其内涵与功能,以评价作为问题情境的设计坐标,以适切作为问题情境的设计准则,以贯通作为问题情境的设计要领,并依据教学的需要适时评估和修改,让学生在感知情境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思考发现情境中蕴含的道理,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问题情境;情境教学;初中语文;情景;语境

课程改革深化阶段,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被提出。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应对未来各种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环境时所需的关键品质[1]。为此,学科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各种复杂的现实情境,运用知识与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在课程内容要求、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都贯彻了情境教学思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境教学的理念已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同。然而,要在日常教学中真正实施情境教学,可并不容易,一线教师还不太清楚该怎样设计并运用具体的情境来组织教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内涵、分类及实施策略等作阐述,以资借鉴。

一、情境教学:场景与教学的融汇

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是对某一段时间和空间内诸多具体情形的概括。语文课程领域所说的情境,即语文教学情境:既指语文学习对象、内容本身所构筑的情境,包括平常所说的文学意境等;又指学习主体置身其中的客观、自然的现实情境,包括某个时刻所处的自然环境、交际场景等;还指教学主体在教、学、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习主体构筑的背景、环境、场景等。较长时期以来,学生所获得的学科知识或技能,之所以无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关键就在于学校学习活动所依存的情境被人为地简化和抽象了,缺少与现实生活的连接。而要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依托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生活情境。可见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能融教、学于一体的动态的、立体的环境或场景。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2]。情境教学强调的是场景与教学的融汇。教学中当某种具体的场景引发了人的情感体验,这种场景就自然成了情境。

情境教学依托的场域是教学情境,而教学情境有多种分类方式,例如按呈现方式可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等,按范畴可分为社会情境、课堂情境和心理情境等。罗日叶提出:“我们所谓的‘情境概念是‘问题情境的意思。”[3]笔者认为,把教学情境定位并聚焦到问题情境上,或许更具有指向性和现实意义。因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通常都是通过设计“问题”来组织教学活动的。

二、问题情境:情景与语境的结合

在情境教学背景下,我们的学习观从“知识或概念的传授”转变为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复杂情境中的真实问题。我们可把问题情境理解为情景与语境的结合体,它是处在具体交际语境中的某种自然或人文环境、场景等构成的学习情境。

(一)“教学论问题情境”和“靶向问题情境”

罗日叶把问题情境分为“教学论问题情境”和“靶向问题情境”。“教学论问题情境”是教师在某个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背景中,为全班学生设置的那些情境。构成它的情景是简单的,语境是静态的。“靶向问题情境”则是一种复杂情境,它并不是一些相似的简单小练习的罗列,而是让学生对已学习过的若干知识和技能进行联结和合并的学习情境。构成它的情景是多重的,语境是动态的,因此“靶向问题情境”也可称之为“整合情境”。下面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以下简称“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中《昆明的雨》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为例,谈谈二者的区别。

【教学论问题情境】

任务: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告诉大家在第几段,把句子读出来。

分析:习得何谓表示颜色的词语。

【靶向问题情境】

材料一:在这样的氛围中,两个人不说话,就静静地看着雨景,陶醉其中。“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这是一种君子之交的淡淡情味,闲适柔和,散发着一种岁月静好之美。

材料二: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顾城)

任务:用“……我们坐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的句式仿写。

分析:此处要找出仿写对象的句式特点,感悟出整个语段的氛围特点,搜寻到合适的词汇,再组织成句,句子之间要符合逻辑构成诗。

由此我们可看到“教學论问题情境”所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促进新知识的学习;而“靶向问题情境”追求的目标是教会学生整合其学习所得,调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具体教学中,我们更倾向于创设靶向问题情境。

(二)开放式情境、封闭式情境和半开放式情境

按照不同场景、不同功能,问题情境可分为开放式情境、封闭式情境和半开放式情境。

开放式情境,指教师所设置的任务往往产生若干不同的结论,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可由此了解学生对文本的不同层级的理解。以下为笔者执教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皇帝的新装》时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从中可看出开放式情境的样态及特征。

【问题情境】

皇帝每次试完新装之后,就会发朋友圈,每隔一小时发一条,都是他穿着各式各样衣服的照片。

任务一:点开皇帝的朋友圈,你发现他在12点钟的时候刚刚发了一条朋友圈。你认为点赞的会有哪些人?

学生完成情况:皇帝自己,皇后,后宫妃嫔,外戚,邻国国王,大臣,平民朋友(商人),骗子甲与乙,外交使者,诚实的官员。

任务二:游行大典当天,皇帝又激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你认为这时点赞的会有哪些人?

学生完成情况:律师(又有官司打了),眼科及脑科医生(又有病人可治了),其他裁缝(这技术凭实力出圈),安徒生(我的写作素材有了),全国膳食营养委员会主任,巴黎时装周总负责人及评委们。

任务三:游行大典当天,“最爱着装” TV进行现场实况转播,如果你可匿名发弹幕,你想发些什么内容?

学生完成情况:(1)接下来有10万+弹幕来袭;返祖进化;以下皆为付费画面;是我太愚蠢了,不配欣赏这么美丽的衣服;(2)假如两个骗子读过《道德与法治》;(3)透明的衣服啊;少儿不宜;真不愧是“黄”帝;(4)苏州人民发来贺电;时尚一哥,发个链接呗;(5)皇帝,您的衣服正好到货了,我这里买9.9元包邮,15年无理由退货;(6)上得物网,搜索“皇帝的新装”能得同款哦;(7)我的视力明明5.2啊; 谎言说了一千遍也会成为真理……

封闭式情境,是指教师所设置的任务一般拥有确定的、唯一的结论。在阅读教学中创设封闭式情境,可检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是否到位。

笔者执教安然的《奔月记》时,设计了一个情境任务。

当安然在深山春夜里读到蒋勋的语句,她“心生戚戚”。那么,下面这些诗句中,你认为哪一句最能让安然心中有触动,并产生共鸣?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这个问题情境引出的答案就具有确定性和唯一性的特点。学生首先可明确作者在此时此地的情感体验,她心有明月而无俗尘。而后通过辨析三句诗,理解只有王维那句诗能表达出密林之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与我静静相伴的意味。

半开放式情境,指教师所设任务的答案虽然不是唯一的,但要在给出条件的范围内确定。在江苏省苏州市2022年学业水平调研八年级语文卷中,有这样一个情境任务。

一场疫情流调,“暴露”了从上海出发到苏州的充满文化意蕴的“寻宋”之旅。疫情结束后,小苏同学也想来一次“寻宋”之旅,结合以下五则材料(材料略),请你给他推荐一条探访路线,不少于三处景点。

这就是半开放式的情境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在五则材料中筛选,而且所选的景点必须符合宋代这个时间节点要求。任务指令是规定的,然而答案又不是唯一的,例如去苏州博物馆西馆参观宋元以来苏作精品以及香山帮营造技艺、去沧浪亭看宋代假山池水、去网师园观宋代建筑、去东山紫金庵赏南宋泥塑等,上述这些景点中可任选三处,而且先后顺序可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这样就给了学生一定范围内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符合日常游览中的真实情境。

不管是开放式情境、封闭式情境还是半开放式情境,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都必须是语境中的问题情境。笔者认为,这三种问题情境,当以开放式情境为主,并适当灵活变通,以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

三、实施策略:情境与教学的相生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教学情境也不可能是凝固的,它必然要依据具体教学的需要进行评估和修改。如果把情境教学称为“情境化教学”,这种动态特征就更容易体会。不同的问题情境需要运用不同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情境与教学的相融共生。

(一)评价:问题情境的设计坐标

一种教学情境是否适切,不是基于师生的喜好或某种随意性想法,而要有科学的评价去支持。情境教学的过程除了包括教学设计的主体阶段,还包括相应的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包括前评价和后评价。前评价在情境教学中的目的是决定哪些学习内容对学生最有意义[4]。为了确定这一点,教师必须对学生先前的经验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地组织相关的活动。

某年寒假中,我校语文组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拍摄“中国年   姑苏味”纪录片。设计这个任务时,语文教师就要对学生先前的经验进行评价。大部分学生都看过纪录片,但是对如何拍摄纪录片基本都不熟悉。因此,我們进行了纪录片拍摄的指导,让学生明确纪录片制作的简要步骤:收集题材—撰写脚本—拍摄视频—编辑视频。

在初步了解纪录片制作流程后,我们再把任务具体化:可围绕“中国年   姑苏味”的主题,收集民俗活动、衣食住行等方面内容,确定主要出镜人物,在正式拍摄前撰写脚本。由于这是一项新任务,教师还可给出示范,详见表1。

示范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解释全景拍摄、近景特写、解说词等概念及其特点,推荐可供参考的纪录片以及适用于剪辑的应用程序。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前评价的过程中依据学生是否具备纪录片拍摄的相关技能,确定自己的任务设计是否可行。

后评价的目的则是依照课堂生成和反馈,来判定学生所达到的单元和课时目标的程度,以及这些目标的实现在多大程度上归因于教学情境,便于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笔者在第一个班级执教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植树的牧羊人》时,设置的问题是:“课文中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这片荒野高原到底有多大呢?”学生很快找到了此文第15段中“11公里”这个数据。在后评价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于这个11公里没有具体的概念,于是在第二个班级执教时就加入了一个类比式的情境,告诉学生11公里大约是从学校出发到秋日赏红枫的天平山的距离。这样学生就有了具体直观的概念。

(二)适切:问题情境的设计准则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倾向于“靶向问题情境”与“开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更符合2022版课标的理念:“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要致力于让学生对已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联结和整合,须关注教学情境的真实性、挑战性、迁移性等特质,并紧扣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以“适切”为基本准则,不违背生活逻辑和学习逻辑,这样才能契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

笔者执教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猫》时,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详见表2。

在这之前第一次执教时,笔者设计的问题比较简单:“按照教材课后练习中的表格,梳理三只猫的概况,讨论这三只猫牵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由于问题直接、情境缺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相对粗浅的层面。在后评价的基础上,笔者对文本进行了重构,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情境。

2021年12月23日,心事重重的郑先生来到你所供职的心理诊所,向你诉说了内心的抑郁之情。原来他家养过的三只猫都亡失了,尤其是第三只猫的死让他寝食难安,特来寻求帮助。郑先生带来了一张旧照片和一盒录音带,但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为解开郑先生的心结,你进行了询问与调查。(具体任务参见表2“问题情境创设”一列)

现代社会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压力日益加剧,尤其是在疫情蔓延不绝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更需要心理疏导。笔者据此创设心理诊所问题情境,就比较贴近生活实际。课堂中,学生反应积极,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比较到位。一方面,这一情境避免了问题的琐碎化和割裂化,形成了一个紧扣文本的情境课堂,使梳理、赏析、探究的学习任务能顺利地完成;另一方面,它又极大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以及生活的心理距离,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所获得的情感领悟、价值取向,后续也能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三)贯通:问题情境的设计要领

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关注情境的整体性和连贯性。2022版课标提出了学科实践的育人模式,在这种新的育人模式下,学科知识需要以情境、问题、任务的方式整体呈现和推进。而任务的完成,又需要知识与能力的融通和协调,以此实现语文知识技能习得的连贯性。因此,创设问题情境也应注重结构化,以“整体设计,单位表达”为指南——建构起互为关联的情境任务群,使问题情境前后呼应,串联起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等课堂关键因素。

笔者仍以《猫》的教学为例,分析这种链式问题情境设计。第一个问题情境(调查一),可引领学生梳理三只猫的特点,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第二个问题情境(调查二),由品读人物语言带动对一家人对待第三只猫不同情感的理解。第三个问题情境(调查三),则通过文本细读,深入理解文意,为探究作者的忏悔作铺垫。这三个问题情境彼此紧密关联,前后贯通。后面设置的“解压室里郑先生作了忏悔,以及‘我的沉思”这一情境,是前面三个问题情境的延续与深化,能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文章深刻而多元的主题。这种贯通式进阶型问题情境的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关联性大有裨益。

2022版课标中引入了大观念、大单元、大任务、大主题驱动的项目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学习等综合学习形式,更关注教学的关联性、整体性,着力培养学生整体性、结构化的思维品质。因此,我们除了对单篇文本进行整体的问题情境设计外,也要致力于建构大单元、大任务中的问题情境。

笔者在今年苏州市中考复习研讨会上,曾执教《另一方天空——统编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整理了统编教材中涉及的女性形象。

通过分类整理,我们发现:在所有的女性中,有名字的少之又少,仅有木兰、梨花、许鹿希、吕伟、玛丽·居里、安妮·莎莉文、克拉丽丝这几位。随后又发现,作为主要人物出现的女性更是寥寥无几,大量的女性形象都是作为次要人物甚至是影子人物而存在。从功能的角度来分类,我们又发现社会型角色屈指可数,大多为家庭型角色,尤其是母亲形象最多。因此,笔者顺势创设了一个以“女性形象”为主题的问题情境。

教材内的女性形象有点固化、窄化,放在现代社会中来看,课本中的女性角色是否可以更多元化一些?现在要开展“2022年初中語文教材修订”工作,如果让你给教材编委会写一封建议信,主题是“丰富完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你会怎么写?

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进一步对之前所作的女性形象梳理进行评价、质疑、反思,归纳出问题所在,并结合时代特征及生活实际,提出理性而又具有个性化的建议。这个问题情境关联的文本跨度大,用一个主题加以贯通,可让学生置身真实情境、经历真实实践、解决复杂问题、完成表现性任务,并由此生成能普遍迁移的概念性理解。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综上,情境教学能让学生在感知情境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思考发现情境中蕴含的道理,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个意味深长的情境,会使学生和这个情境维系着一种积极的情感关系。创设情境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思维活跃起来,而不单单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开发,是每一位教师在复杂的学校教育中要去努力开辟的一条道路,这是一条通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向东.核心素养测评的十大要点[J].人民教育,2017(3/4):41-46.

[2]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4-25.

[3]易克萨维耶·罗日叶.为了整合学业获得:情景的设计和开发(第二版)[M].汪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6.

[4]恰瑞罗特.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M].杨明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09.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情境教学情景
情景交际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