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研教融合的探索

2022-05-30 19:00周旭松张晓瑜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发展

周旭松 张晓瑜

摘    要: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建立新的教研机制,探索新的教研形态,已经成为学校教研的中心工作和紧迫任务。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以教师发展为本,按“研教融合、以研促教”的思路,改变管理架构、运行机制,完善整体性管理秩序,进行了研教融合的实践探索,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研教融合;校本教研;教师发展

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原有的教研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与挑战。树立新的教研观念,建立新的教研机制,探索新的教研形态,已经成为学校教研的中心工作和紧迫任务。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以下简称“马寅初中学”)是一所以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2019年,学校以教师发展为本,按“研教融合、以研促教”的思路,改变管理架构、运行机制,完善整体性管理秩序,进行了研教融合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路。

一、研教融合的意义

所谓“研教融合”,即教研与教学的融合。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使教学管理的方式从条线分割走向系统整合

研教融合意味着教研组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变化。积极融合教研和科研力量,賦予教研新的研究内涵与价值意义,才能有效消除因多头管理而导致的1+1<2的管理弊端。研教融合的实施,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教师将理性的研究力量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之中,充分体现研教的系统效益。由此,教师的研究性变革实践才能真正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肥沃土壤。

(二)使教学管理的功能从控制约束走向指导引领

研教融合的提出,催化教研组管理方式的变革,促使教研组重新定义与认识自身的组织功能与价值。研教融合意味着从日常教学检查到日常教研活动的形式都将有所变化,教研组的教学管理功能将实现从管理约束到指导引领的重大转变,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热情,有效提升教研实效,使教研组和教师的发展获得足够的内生力量。

(三)使教学实践的意义从学生发展走向师生发展

研教融合的提出,能够改变传统的将教学管理的育人价值仅仅指向学生的局面。事实上,课堂教学实践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同样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土壤与平台。这是由教学日常实践的持续性、亲历性和可改变性决定的。随着对教学实践意义的重新认识,教研组的活动都将随之产生相应的改变。

二、研教融合的原则

(一)活动定位: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研教融合活动的定位应具有前瞻性,要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也要符合当下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的需求。这是研教融合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同时,研教融合还应具有现实性。面对新课改,教师的学科创新意识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学校传统的教研管理模式已不能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相匹配。这也是研教融合实施的现实依据之一。

(二)活动设计:系统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研教融合要经过系统论证和充分设计,追求最佳的优化组合。这样做的目的是整合分散的资源要素,整合教师的智慧与优势,让各领域的学习成果得以关联起来,从而增加活动的整体性、意义性和实用性。同时,研教融合在活动设计上既要体现活动的厚度,做到系统、有序,又要注意活动的广度,提高师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研教融合必须建立在综合设计与有效整合之上。

(三)活动实施:专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专业引领是研教融合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力量。研教融合的特点是将学科思想贯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以达成活动目标。同时,实践活动应与课堂教学、日常教研工作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以提升研教融合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四)活动评价: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研教融合要尊重教师的选择,鼓励教师进行个性化思考,拓宽活动的广度,还要鼓励成果多样化,激发教师的思维,使教师对成果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同时,研教融合要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以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全面评价教师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

三、研教融合的管理机制

(一)研教融合的组织管理

1.创设融合性管理组织

随着研教融合的提出,学校设置了融合性管理组织——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享有专业权,履行指导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职责,负责教学研究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专题活动的设计与推进、课题的规划与管理等。由此,教研组内教学研究与日常教学的融合,通过组织变革得到了保障。

2.完善整体性管理秩序

教师发展中心实施对教学研究的统筹管理。新学年,教研组在教师发展中心的统筹安排之下,制订新的工作计划表,对各项教研工作作长远合理的安排,每位学科教师都能据此明确每周的教研和教学安排。这不仅使教学研讨与教师发展在教学规划里得到具体的体现,而且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和保障。

(二)研教融合的平台创建与机制保障

1.创新建设三个平台

为更好地实施研教融合,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建了学科教研室与学科创新中心,并联合市级名师工作室,构建教师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平台(详见图1)。

(1)名师工作室

学校搭建由名师引领的、促进名师自我提升及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学科发展平台——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专题讲座、理论学习、专业培训等研修形式,名师工作室传递教育教学正能量,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为教师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学科教研室

在原学科教研组的基础上,学校着力组建全新的学科建设平台——学科教研室。按照“抱团成长”目标,学科教研室建立完善团队合作机制,增强教师团队意识,定期开展具有明确主题的研教融合专题活动。通过全员参与、同伴互助,学科教研室整合教研资源、形成共享理念、提升教研的综合效能,为每位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

(3)学科创新中心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侧重工作实绩与创新能力,通过评定“学科创新名师”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此基础上,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创新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教师学习型探究式共同体——学科创新中心,并使之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创新、展示与分享平台。学科创新中心通过开展创新型专题研修活动,不断增强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2.推进运行三种机制

(1)县管校聘

学校作为浙江省首批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学校,基于校情,大胆创新,以县管校聘为推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学校注重对教师各方面的考核与评价,促使教师形成危机意识。通过一轮轮的县管校聘,教师的整体结构得到不断优化,“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流动机制已初步形成。

(2)青蓝工程

为了缩短新教师的教学探索周期,学校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实行学科导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制度。学科导师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传帮带”方式,为青年教师解惑、指明发展方向,助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3)奖教基金

学校以奖教基金的形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师绩效激励机制,奖励在教学、竞赛、科研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各类优秀教师,以此激励教师为学校的长期发展而努力。

四、研教融合的实施

研教融合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活动主题的现实针对性,教研方法和教研形式选择的过程性、可行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敏感性、缜密性等。这些依赖于研教融合活动的正确策划与有效实施。

(一)研教融合活动的设计思路

学校从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体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工作,逐渐形成“序列化整体设计、立体化全面推进”的研究格局,实现研教融合活动的层次化设计:教研组层面采用“导师引领、专题研究”方式;备课组层面采用“骨干引领,专题细化”方式;教师个体层面采用“同伴互动、自主研究”方式。

在活动的形式上,学校要求改变以往汇报展示的活动形式,更多地可采用集体研讨形式。关于活动的推进,学校要求改变教师个体单打独斗的局面,更多地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一人(名师、导师、骨干等)领衔,全员参与,借助團队优势,提升活动成效。此外,学校要求改变以往观摩式的活动方式,更多地设置互动参与环节或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精心设计,合理安排,鼓励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教学研讨之中,力求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与体验者。

(二)研教融合活动的实施步骤

一个完整的研教融合活动一般主要包括铺垫热身、主体活动、后续跟进、有效性评估等四个基本步骤,四步骤之间形成衔接并螺旋提升的关系。同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求做到有活动方案、活动记录、活动成果和活动反思,力求有显著的成效。

1.铺垫热身

铺垫热身是研教融合活动的准备阶段。活动主持人负责召集组员制订详细的研教融合活动方案,明确研讨主题,阐明具体问题和内容,同时搜集必要的研究和学习资料,并引导组员有意识地观察、研读和思考,做好活动前的必要准备,以保证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

2.主体活动

主体活动是研教融合活动的核心部分,主要包含展开、深化、聚焦、突破等四个基本环节。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倡导设置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鼓励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教学研讨之中。表1所示为数学教研组围绕“检测有效性”主题开展的一次研讨活动的实例。

3.后续跟进

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而活动的开展与教师的发展又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因此,当某项教研主题活动接近尾声时,需要考虑后续跟进活动的延展性效益最大化问题。学校组织教师就研讨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研讨中发现新的生长点,并逐渐形成共识。活动主持人或教研组长汇总整理并撰写反思和总结报告,供大家参考学习。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的听课评课活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改进行为,为下一阶段活动的策划提供实践依据。

4.有效性评估

研教融合活动的有效性评估主要涉及活动效益和活动效果两个维度。活动效益评估旨在对原有教研活动方案的修改与完善,如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的调整;活动效果评估是将活动实际取得的效果与既定目标进行比较,以此判断研教融合活动的有效性。研教融合活动有效性评估的基本方式是将系统地自我反思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以活动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成果为评估重点,主要通过广泛听取参与教师意见、全面观察教师课堂教学等来获取评估的原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主要通过个体反馈、集体反思和最终分析梳理形成判断,同时为确定下一轮研教融合活动的主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依据。

五、研教融合的成效

(一)以研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教融合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通过研教融合的引领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2018—2020年连续三届超额完成高考各项任务指标,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收获颇丰。学校以教学实绩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学生家长的认可,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二)研教相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教融合以教师发展为抓手,将教师教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成效,实现了研教相长的良好发展态势。近三年来,教师在精品课程开发、学术论文发表等方面,教研成果呈井喷式增长,并在各级各类评比评选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三)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研教融合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让教师尝到了教研的甜头,他们对教研的认同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师同伴的学习交流,使学校存在的问题得以显现,而这些问题又是教师想竭力改正而又难以把握的。这样,研教融合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正视问题的机会,而正视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教研水平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教师发展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