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丽静
摘 要:在高三复习阶段,关于历史复习一般会进行三轮。对于第一轮的基础知识复习和以深化拓展为主的第三轮复习来说,第二轮复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第二轮复习做得好,不仅事关复习衔接和过渡,还是关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培养的大事。在第二轮复习中,任课教师要明确复习方向,以历史知识梳理为纽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以促使学生有新的发展。
关键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方法
高三复习阶段,是学生进行系统复习、查漏补缺、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历史复习多由三轮组成。其中,第一轮历史复习以课程标准为纽带,重点是梳理基础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轮廓。第二轮复习的作用主要是巩固第一轮的复习效果,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网络。相对于第一轮复习来说,第二轮复习更加复杂而系统。在第二轮复习中,只有明确复习方向,制订复习计划,实施合理的复习措施,才能让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如何进行第二轮复习呢?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第二轮历史复习方法进行的分析和总结。
一、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根本方向,制订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第一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是历史基础知识,复习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形成关于高中历史的知识链。进一步来说,第一阶段的复习重点是以教材为载体,按编年史顺序将琐碎的时间点串联起来,形成时間轴,厘清知识框架和结构,就每件事的背景、联系、影响等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为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阶段的复习,需要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在内容、深度上都有新的拓展。新课程标准是高考的依据,也是复习的指南。高中历史第二轮复习,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纽带,让学生通过梳理重要的历史知识点,从新的视角构建新的知识模块,进行有效复习。那么,如何构建新的知识模块呢,非常简单,可以历史阶段特征为基础构建知识模块,也可以某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为核心构建知识模块。关于复习,教师要根据知识脉络制订复习计划,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点。同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根据自己的意愿以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或以科技创新、形势变化、思想文化发展为重点构建知识模块,让学生贯通基础知识。如,关于“中国政体变化历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中国政体分为古代和近代两部分,其中,古代部分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前结束[1]。近代部分的学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政体变化学习内容,不仅要包括政体形式,还要涉及维护政体的制度、统治思想和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采取的相关措施等。如秦朝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期,这时的统治思想为法家思想;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要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在教材框架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二、抓住主干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高三阶段历史复习冲刺的要诀,就是突出主干知识,侧重培养综合能力。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复杂而庞大,在高三复习阶段,复习的时间短,但是涉及的面非常广。要想提高复习效率,需要抓住主干知识进行有效复习。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更是要化繁为简,抓住主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单就字面意思来讲,历史主干知识,指在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本质特征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历史学习和复习中都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历史主干知识的作用不仅在于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还在于在历史复习中,它可以为知识梳理找到节点,为学生能力提升提供助力。抓住主干知识进行知识梳理,需要教师根据高考大纲要求和结构,回归教材,将历史主干知识包括历史教材中的图表都复习一遍,让学生找到自己在知识上的漏洞,在复习中的短板。如,关于中国的农村建设和农民问题,在复习阶段,要以“中国农业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政策、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农业发展的共性”为主干,对中国古代土地政策、赋税制度进行纵览,并将比较法、分析法应用其中,深入分析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赋税制度的变迁、性质、特点和作用,以提高复习效率,了解不同时期土地制度和赋税政策的区别和特征[2]。如西周盛行井田制,周王将土地赐给诸侯大臣,受田者世代享用,并缴纳赋税。在奴隶社会初期,井田制起到了促进农业发展、维护王权的作用,但是随着奴隶社会的没落,它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春秋实行税亩制,鲁国的初税亩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税亩制承认了土地私有,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两汉时期为了加强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但是在后期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了社会生产和农业发展。这样以主干知识为线去梳理知识点,可以为学生由点及面,形成知识网络做好铺垫。
三、把握命题取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和拓展
《高考历史试题评析》是历史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历史第二轮复习、备考的指南。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重视历史考试说明,发现当年考试说明与上一年、最近几年的不同、变化。不过,之前许多教师对历史考试说明的利用和关注,主要集中在“考试范围有没有变”这一点上,其实,仅仅关注这一点是不够的。要想准确把握命题趋势,需要对历史考试说明、核心素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读,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历史试题评析》为依据,明确历史命题指导思想,进行参考例卷分析,以了解历史调整和变化方向,准确把握历史命题思路和导向,提高历史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结合最近几年的历史考试研究、例卷和真题可以发现,历史命题正逐渐由注重通史、阶段性特征向主题立意转变,尤其是历史主观题,其“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凸显阶段特征”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如,2021年福建高考历史卷第18题,题目中摘选袁行霈的《中华文明史》和马克辛·伯格的《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的相关材料。此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让考生从优秀文化中汲取中国智慧,使考生科学认识人类文明和世界发展趋势,形成脚踏实地、与时俱进的心态。这道题不仅彰显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宗旨,践行了立德树人的理念,还注重学科素养,体现了时代特色,有助于学生关键能力和素养发展。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对近几年历史考题、试题等进行简单梳理,了解历史考试在命题立意方面的改变,并在复习时,使教学策略、重点都朝向考试主题立意迈进,并结合学生实际,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补齐知识短板。如有的学生虽然对文化史发展较为了解,但是在做题时比较盲目,不会进行深入思考。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要教导学生多注意出题的方向和角度,本着多动脑、勤思考的目的让学生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少走弯路,跟上考试形势变化和发展。
四、以核心素养指导历史复习,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通过新课标分析和考试内容对比可以发现,虽然每年的历史考试说明都会做出些许的调整,都有所改变,但是,绝大多数内容都是没有变化的,新增的考点固然会有,不过年年必考的重点下一年多半还会是重点。关于这一点,用一句话可以做出解释,即“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在按照考纲来复习,让学生少走弯路的同时,还要把握出题方向,关注历史考试对学生活学活用能力的考查、考验,以唯物史观、新史观指导历史复习,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确保学生能通过历史复习提升历史核心素养,提高适应能力、考试能力。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以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在历史复习中,既要引导学生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应用新史观去统领复习内容、复习过程,还要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为其思考历史、解决历史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契合历史考试“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才能凸显历史学科动态发展的特点[3]。用新史观观照历史,这一点已经在历史考试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如2021年福建高考历史卷第19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盛世之下统治者的制度革新作为议题,阐述盛世之下具体的制度革新,同时补充其原因和影响,做出归纳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学生事论结合能力的考验。学生只有将历史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用新史观去解释历史事物、历史现象,才能领悟考试的要义,在答题时命中重点。以此为鉴,在历史第二轮复习中,任课教师要用新史观统领历史复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效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如开皇之治、康乾盛世的革新制度,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解读不同时期的革新制度,让学生跨越时空,通过古今对比、历史解读和解释,养成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有计划地开展模拟和限时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科学、规范的训练,是提高考生实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去归纳、总结许多细碎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大板块下去分类识记历史事件,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使学生能将大小事件顺理成章地串联在一起,还要加强复习与考试的关联,将复习放在考试这个大的板块下打造连锁效应,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高中历史教师就要静下心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精心挑选一些试题、试卷,开展规范的模拟训练。不过,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受紧张的考试氛围影响,各种模拟试卷经常是层出不穷。如何挑选适用的试卷,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笔者认为,在挑选试卷和开展模拟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以“促进历史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为重点,筛选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高考特点、符合高考要求的试题、试卷,让学生采用规范的答题方式去答题。其次,不搞题海战术,控制好考试的次数、训练的数量,提高训练质量,增强训练的灵活性,突出不同训练的区别和特点。如关于巩固性训练,要与复习做好配合,要经常性地开展。关于拓展性训练,要做到少而精;关于模拟性训练,要定时定量,量力而行。而且,巩固性训练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随堂训练的方式开展。巩固训练既可以是正规的考试,也可以是课堂提问、黑板演示。再次,在训练和考试中,要重点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解题方法,并在卷面、书写等细节方面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细节方面精益求精。
六、基于模拟训练进行精心讲评,提高考生的实战能力
历史是复杂和矛盾的。高三第二轮历史复习期间,需要坚持效果第一,动机第二的原则,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手段培养学生的实战意识和考试能力。不過,高三阶段的考试非常频繁,第一轮复习到第二轮复习之间,只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要想让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有一定的困难。考试不仅是技能战,也是心理战。在复习中,不能只关注不同题型的特点和要求讲解,不能只满足于开展各种专题训练,还要关注考试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建设,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发展。如果说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训练评价就是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自己、强大心理的重要手段。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评价要参考地方高考学科评价报告,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以能力培养为焦点。历史复习评价要与检测和训练搭配进行,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分析程度和方法,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复习过程。如关于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一些教师经常会开展不同历史阶段的专题考试和训练。而且在专题训练中,会以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这五个方面为重点,从中寻找切入点形成题目。结合专题训练,要把握好历史考试和评价的有机联系,对试题质量、学生训练结果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设置档案袋,将学生的成绩记录在册。为了促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在复习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获取更多的反馈信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和短板。还要改善复习手段,让学生借助错题集、文本材料、图片、思维导图等开阔思路,牢记知识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历史的第二轮复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第二轮复习中,不仅要将第一轮的复习效果进行巩固,同时还要为第三轮复习打好基础。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一定要制订好教学计划,抓住主干知识点进行知识梳理,并进而形成知识网络,为后续的复习做好铺垫。在历史复习当中,教师还要牢牢把握住命题的趋向,有针对性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高三作为学生最为关键的一年,而第二轮复习又对高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精心挑选一些试题试卷,让学生科学规范地进行训练,并且还要对训练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考生的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翁慧静.新课改下对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思考[C]//.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457.
[2]黄峰南.全国卷背景下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19):85-87.
[3]徐耀斌.浅谈新课程下有效的高中历史复习策略[C]//.2015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