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奶群
(五年级)
如何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过程。
一、画图表征,唤醒分数的原认知
教师提问:“[14]可以表示什么?用画图的方式举例说明。”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寻找典型答案。
预设学生会有以下几类答案(如图1)。
二、讨论交流,直击分数本质
1.寻找相同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先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接着教师追问:“图③和图④分别涂了1个爱心和4个正方形,为什么不用1和4来表示,而要用[14]表示?”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图③是把4个爱心看作一个整体,图④是把16个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
在学生观察、比较图①~④后,教师提出问题:“这四幅图有什么相同點?”引导学生发现都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都平均分成了4份,取了其中的1份,可以用[14]表示。
2.观察图式,体会分数的多元表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④并提问:“除了[14],还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发现还可以用[28],[416]来表示。
教师继续提问:“用[416]表示,是怎么想的?”先引导学生完整表述:把16个正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4份可以用[416]表示,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28]的意思。
三、变式练习,理解单位“1”的含义
1.理解“相同数量,却用不同分数表示”
教师出示题目:一袋糖有12颗。
(1)第一次拿出2颗,拿出了全部的[( )( )]。
(2)第二次再拿出2颗,拿出了剩余的[( )( )]。
让学生解答后进行对比思考:“同样是2颗糖,为什么一会儿用[212]表示,一会儿用[210]表示?”引导学生体会虽然都是2颗糖,但对应的单位“1”不同,所以表示的分数也不同。
2.理解“相同分数,却表示不同数量”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和小红都取了各自糖果数量的[13],小明取出了2颗,小红取出了3颗。他们原来分别有几颗糖?
让学生独立解题,并提示他们用图式表示题意(如图2)。
通过独立思考,学生发现小明原来有6颗糖,小红原来有9颗糖,体会到单位“1”不同,[13]所对应的数量也不相同。
由此,借助画图表征、说理探讨、变式思辨等形式,学生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浙江省慈溪市明月书院 3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