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棣
在高中阶段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往往难以得到提升。这不仅是因为教学理念落后,还因为音乐课堂教学并未有效融入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故而也难以实现音乐鉴赏的审美要求。本文围绕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分析活动开展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发展建议。
一、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音乐学科有关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音乐作品审美理念,对学生自身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培养高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不仅为学生丰富的精神领域提供保障,也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在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强化学生音乐鉴赏、情感表達及人文素养等多方面的联系,更好地满足高中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为高中学生的行为提供积极引导。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的认知缺乏清晰性
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水平。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该目标被进一步丰富与拓展。但是就实际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开展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音乐教学活动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时存在一定不足,如目标过于简单等。
(二)教学方法与有关规律不符
部分教师在开展音乐学习过程中并未认识到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核心素养的独特意义,更多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直接展示整合总结的课程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还会使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创造能力明显削弱。
(三)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
在传统教学思想观念影响下,部分高中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意义,更多采用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将降低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热情及积极性,音乐鉴赏教学工作难以真正落实,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优化发展策略
(一)教务行政角度
在明确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存在的各项问题后,学校有关部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高中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积极引导,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校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应强化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学习“多彩的民歌”这一音乐鉴赏课时,教师组织学生欣赏不同民族的民歌,了解特定民族风俗知识,在交流、分享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高校有关部门可围绕民歌组织开展音乐主题鉴赏活动,深化学生对民族歌曲、文化及风俗习惯的认知。
(二)教学研究角度
若从教学研究角度出发,高中音乐鉴赏教师开展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实际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在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工作过程中,多元化体裁是重点内容。高中音乐鉴赏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引导,使其能够对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
不同音乐作品蕴含不同的魅力。在对多元化音乐内容进行欣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美的感受进一步加强,感官体验进一步丰富。因此,高中音乐鉴赏教师应积极围绕上述主题开展教学研究,为学生体会不同民族、文化及地区的音乐内容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在鉴赏音乐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三)教师教学角度
在组织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体会音乐蕴含的不同情感要素,从而使其更好地进行音乐内涵分析、鉴赏。
例如,在组织开展《菩提树》《魔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比较分析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展开对照学习。乐曲播放完成后,教师应针对性地提出启发问题,如两首乐曲表达的情感分别是什么,所采用的韵律节奏是什么等。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音乐所隐含的情感。
综上所述,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的优化与改进,给予每一名学生充分的关注,使其在音乐鉴赏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价值,实现核心素养下的教育教学目标。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