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2022-05-30 20:28林春远
家长·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趣味性知识点

林春远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特点,许多数学知识和规律的学习都是通过练习实现的。即使在实施新一轮课改的今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仍然强调练习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开发智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无不配备大量的练习。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练习,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甚至是整个教学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来说,合理的课后练习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关键节点。

一、注重兴趣,灵活设计练习题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而言,无论是哪一学科的学习,兴趣都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在教师的教学指引下主动学、积极学,也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乐趣,使学生愿意探索知識、应用知识;而学生在经过学习获得成功体验后,其兴趣感就会进一步加深,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练习设计时,教师也要加强对练习设计趣味性的重视,以新颖、有趣的课堂练习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其学习积极性,避免因枯燥、单一的练习形式而导致学生出现厌烦、抵触情绪。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如果知识盲目进行高密度、形式单一重复的训练,很难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自然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因此,教师就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适当增加趣味性内容,如在练习形式上可以采用竞赛、抢答、游戏等多种充满趣味性的形式,以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题型设计上则可以设计口算、笔算、选择、判断、演示操作、综合应用等不同的题型。例如,在进行“找规律”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后,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教材例题练习,然后随机在班级中挑选7名学生(注:3男,4女)到讲台中间,然后带领其他学生一起给这7名学生排一排顺序。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可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序。有的学生说:“可以按照个子高低顺序排,从低到高依次排成一排。”也有学生说:“可以按照男生、女生不同的性别排,女生在前边,男生在后边。”也有学生说:“可以间隔着排列,一个女生,一个男生,再一个女生,再一个男生……这样排列。”根据学生的说法,教师可以让讲台中间的“7人组”依次进行排列,并在排列过程中为学生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即“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排列,就是我们所学的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书面练习方式的局限,让课堂练习更加灵活、生动,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练习,并在趣味性的练习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强化,同时对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进行锻炼,有效提升课堂练习效率。

二、严格要求,科学练习

科学性是小学数学练习的最显著特征,离开了科学性,效果难以保证。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科学练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小学生缺乏自主提问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科学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数学练习。教师要将教学目标重难点分解,并且将知识点涉及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产生悬念,帮助学生探索课堂知识,提供思路。科学的课堂练习,不仅保证知识点与练习的紧密性与关联性,而且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主动提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作为整个练习工作设计的策划者,在进行练习内容的设计工作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育中的主体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题目,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并在练习期间逐渐掌握知识以及技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果。

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笔者设计了这一道题:一部动画片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学生清楚地看出:这是一道生活性习题,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动画片共336分钟”和“分8集播放”是已知条件,“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是所求问题,思考后很快地写出算式,为教师教学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设置了悬念。

设计科学的练习要保证学生能全心接受,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思维共鸣。另外,不同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并且为保证练习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教师要着力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随时调整练习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练习中有所提升,有所掌握。

三、开放课堂,在练习中“百家争鸣”

新课程改革后,人们对教学模式及内容更加关注。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循多元化的特点,保证教学的过程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必须是开放性且多样性的。适当的课堂练习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并且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所以在进行课堂练习工作期间,教师必须减少指令性的成分,使整个练习过程的开放性变得更高,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广阔,更加灵活。其实所谓的开放性练习是相对结论确定条件完备的问题来说一种练习的特性,因为这种练习没有现成的算法以及答案,所以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假设猜想以及验证之后才可以获得结果。

如教授“我们去秋游”这节实践课时,课前笔者先指导学生收集制定方案的所需材料,如门票价格、包车价格等。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引导学生自发形成学习小组,要求学习小组共同商讨最后的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学生交上来不同的秋游方案,这些秋游方案令笔者大开眼界,方案中考虑了很多笔者没有想过的东西。例如,包车时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数量进行大小车的搭配;学生身上带的钱应该合理进行使用等,甚至有一些学生在对部分方案进行设定时,还会对这些方案设计的理由以及好处进行阐述。

对小学生来说,方案的制定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学生具体的思维以及方法在实际的情景中可以得到有效的启发,他们处于心情比较激动的状态,所以思维也比较活跃,再加上与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所以在合作期间也会激发出各种各样的创意。从此次事件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要想使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就要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练习空间。

四、加强实践,练习切勿“纸上谈兵”

与其他类型的课程教学工作相比,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规律,只有在真正遵循学生数学心理规律的前提下,才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工作,这样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从而可以将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实际的问题转化成为数学模型,或将数学模型转变为实际的问题,将问题进行解释以及应用后,整体上提高自己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这门科目学习的目的在于学生能更好地利用数学的知识点,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也就是说数学离不开生活实际,学生只有真正融入现实生活,不断进行实践才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和较高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如学习“测量”后,笔者先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再估一估它们的周长,最后算一算,并记录下来,如文具盒、课桌桌面的长度、书本的长度等。通过引导,学生测量自己熟悉的物品考查自身对测量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为了提升练习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利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物品为学生创设练习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长度的绳子、木棒等为学生搭建学习场景:“一根绳子长1米,明明第一次剪掉了10厘米,第二次剪掉了30厘米,第三次剪掉了15厘米,那么现在这根绳子还有多少厘米,总共短了多少厘米?”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不仅可以减轻单纯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抵触感,促使学生在趣味性的环境中积极参与数学习题的练习,还可以在学生积极参与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此外,该类习题的实践性十分突出,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要脑、眼、手、口等器官并用,既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周长的意义,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实践有促进作用。教师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日常为基础,让学生加强实践练习,享受数学学习,主动参与数学练习,真真切切地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五、激发兴趣,增加练习的动力

对学生来说,他们主要的学习动力就是对一个事情产生兴趣,所以学习兴趣是学生的主要动力,内部动机也是学生探求内部整理和获取能力的一种非常强烈的欲望,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儿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了解,从中可以得出结论: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是学生进行一切知识点学习的必要前提。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特别注意他们对某个知识点的兴趣程度。小学数学练习工作的开展也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基础,只有保证学生可以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才可以将练习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使用呆板的练习形式,或乏味的练习形式,而是应该将新的知识点融入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练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如“万以内数加法”新授结束后,笔者出示了一道题:星期天的上午,小扬要去寄信、买书、然后回家。小扬可以怎样走?走哪条路最近?此题是为了巩固“万以内数加法”而设计的,题目本身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再配上情景圖,显得生动直观、形象具体,更增添了趣味性。之后,还可以出示“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动物为题材创设练习场景,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数学练习变得更加有趣味性;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统计表的同时说一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有的学生说从统计表上可以知道,鸟类总共有271种,哺乳类有31种,爬行类有122种。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和引导:“鸟类和爬行类总共有多少种呢?”“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总共有多少种呢?”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灵活的应用加法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对万以内加法的应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会让学生在练习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根据个人经验对数学知识产生练习兴趣,通过直观感受,激发数学学习欲望,产生练习的内在驱动力。

六、循序渐进,练习要分层次

要想让学生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过程中长期处于投入的学习状态,长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教师就需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并且将练习题的层次性充分体现出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求知心理,通过加大知识难度,层层递进、稳扎稳打,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突破,并能产生成就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明显意识到自我进步和成长,进一步增强自主练习的意识,提高练习的兴趣。例如,在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需充分运用解题的规律,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先对两个角进行了解,才可以求得第三个角。如果已经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么要想求得另一个角,就要知道两个锐角之间的和是90度。其实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练习形式,对学生而言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一定要保证练习内容的层次性以及吸引性,才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在练习难度设计上,教师也要注意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为基础组和提升组,在设计练习题时也要注意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有以巩固基础为主的习题,也要有以提升学生能力的为主的习题,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找到符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题,从而获得一定的提升和进步。

设计循序渐进的练习十分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将知识点进行分类,由简到难进行排序,并且要将小学生的接受水平和逻辑能力考虑在内,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接受程度,量身打造有层次、有挑战、有难度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挑战中练习,在练习中进步。

总之,学生应经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科学开放的、富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有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营养”,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宋行军)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趣味性知识点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