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宝珊
内容摘要:为推动国家基础教育工作顺应时代需要,更好完成学校立德树人的教学总目标,教育部2013年始启动了对普通高中教育有关学科的全面改革工作,统称为新课程。而新课程在推广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作为重要学科之一的语文存在的问题最为显著。本文通过调研广西玉林市某中学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指出其存在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 当下不足 改革策略
新课程不仅指明了每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得到体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且指明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及时地进行教学内容与方式、课堂教学以及评价体系等的更新。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及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新教材真正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近几年语文新课程在教学中的实施却不尽人意,不断浮现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本文针对玉林市某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状况进行调研,指出其在施行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便大家参阅指正。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
要问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中一直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存在的是哪一门,当之无愧为语文学科。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接收知识过程的黄金时期,此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有较充足的自我理解能力,把握此阶段的语文教学,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时刻关注高中语文学科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发展是教育界不变的热点。语文新课程的“新”,无疑新在课程标准与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新教材上。
高中语文新版课程标准对旧版课标行了优化,具有以下新特点。第一,强调了语言“信息载体”的功能,拓展人们对语言文字功能的认识。这意味着如今的语文教学必须回归到语言文字本身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文化、理解文化,也强烈提醒众多一线语文教师清楚认识语文教学,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清楚离开语言文字本身去谋求所谓的语文教学是不切实际的。第二,强调语言文字是语文核心素养最根本的构成要素,其构成语文教育教学的整体,所有的语文能力都需从语言文字的层面发展。第三,从学习角度来看,新课标清晰地阐释了语文课程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规定教学内容均以学习任务群进行划分,描绘语文能力生成的情景,为自主学习与探究等以学习者的语言建构和思维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教材的编写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主要围绕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进行,以此从整体上构建全套教材的框架体系。新教材改变之前必修一到必修五外加各种选修教材的繁杂,新编必修上下册加选修上中下三册,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的是提升学生的过程的亲切感,最大限度地提起他们学习语文的愿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新教材中每一单元又附着于新版课标中所提出的学习任务群,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更好地放置于教学过程中。新教材将旧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具体课后思考转变为同类型文章的学习提示,意在发掘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达到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目的。新教材闪亮之处还在于一改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抛弃零散教学,变为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单元式教学,整合相关资源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实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方式。
二.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存在问题
在如今愈发重视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具体的挑战和要求。教师需要更新传统的语文教育观,与时俱进,取之以适应新课程的全新教育方式,以学习任务群综合语文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语文学习思维等知识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但就玉林市某中学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情况调研来看,其施行结果却不尽人意。
1.对新课标认识不清晰
在问题“您对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上,玉林市某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选择了解程度为25%-50%选项的占比为38.89%;了解程度为50%-75%的占比为33.33%;了解程度为75%-100%的占比仅11.11%;而了解程度为0%-25%的教師占比却高达16.67%。就此可以看出,玉林市某中学的语文教师在理解新课标这一点上远不足够。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今后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据调研发现目前很多教师还并未走出之前三维目标的思维定式,在备课过程中涉及教学目标时大都使用旧版课标中的三维目标进行设计,而未将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融入其中。
对新课标的认识不足导致语文教师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管针对任何文本,往往是换汤不换药,忽视了新课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依旧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解新教材,想要经过实施新课程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可谓天方夜谭。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试”色彩浓厚,反复强调知识的复制与记忆以及有关课文内容的试题变化,更是忽略新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巨大打击。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更是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兴趣的罪魁祸首,长此以往会严重阻碍语文教学的展开和课程改革的推进。
2.缺乏对新教材更新的理解
正式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是新版高中语文课标的特点之一。为了使教材适应新课标变化,更好地施行新课程,我国教育部对高中语文教材进行了重新编写,并以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为基础确定了语文新课程的内容。新教材中对“学习任务群”的体现,就在于单元内的选文。新教材打破原本的细分模块化教学,将属于同一学习任务群的文章整合在一起,以教师带精读做示范为先,后接学生模仿自读。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玉林市某中学27.78%的语文教师在讲解新教材过程中并没有使用新课程建议的以大单元的教学方式,将单元内课文抽取共通点,运用举一反三的方式进行,却依旧沿用着旧时单篇教学的方式,这是没有理解新教材的逻辑方式所致的。这不但会埋没新教材的作用,还会导致课标与教材严重不符。脱离课标进行授课不成教学,不符合课标的教学最终只会导致课堂的无效与失败,久而久之会造成对学生和语文教学不可逆的伤害。
3.教学工具使用不当
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率最高的信息技术当之无愧是多媒体设备,甚至成为当今现代化教室的必备硬件设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重点之一。语文课堂相对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来说较枯燥乏味,但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语文课堂上合理地运用可以大幅提升语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扣动学生心弦。但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行与深入,很多语文教师逐渐偏离正确轨道,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盲目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最后导致了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反客为主的情况。调研过程中发现玉林市某中学的语文课堂,有24.1%的教师没有进行黑板板书,36.8%的教师只是在黑板上标注了课文的标题与作者,并无其他实质性内容,课文知识点与脉络大都在教师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上。如若学生思绪混乱一分钟,恰巧错过教师展示的其中一张多媒体课件,就不知道课程进行到哪一步,课后也不知文章的重点在哪。
长此以往,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滥用会造成教学内容的空乏,使得语文课堂逐渐变成抄课件、读课件,学生专心学习成为难事。课后询问部分语文教师,其称是想借此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提起学生的上课愿望,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度,但后续出乎意料地牵扯过多的非课堂教学内容,并贪图方便地将教学内容全部置于课件中,无意间造成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与教学内容的空泛。这不但没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反倒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反感度。
三.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1.切实解读新版课标
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的重要尺度,促进语文教师对新版课程标准的理解是新课程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四项,分别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这不是对三维目标的摒弃,而是在该基础上进行的升华,其两者是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存在高度的密切联系,简言之就是对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学习行为进行结构化和整体的解释[2]。
新课标所提出四个具体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之间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存在主次之分。语文教师透析每一个核心素养,且正确把握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间的联系,理清相接逻辑,是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这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均围绕着语文出发,最终落实到语文,四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发展学生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的能力需要联系学生自身的思维,而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与批判性,随之带來的则是学生思辨力的提高。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离不开让国人骄傲的汉字,其是文化传承的基础。简言之,文化的承载基础是语言文字。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当代先进文化、认识国内国外的多样文化,进一步剖析身边的文化现象等都应建立在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素养的基础之上,并在学生言语成长中持续发展。由此可知,教师需要切实去了解新课标的特点和变化,将其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融于具体的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提升语文新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作为管理方的学校也应履行自己的职责,按时多次的对语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组织对新课标的集体讨论与相关讲座,为在校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2.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
适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注意力凝聚于课堂之上,而且是为高中语文教学锦上添花的绝佳助手。就调研情况可知,许多教师为了贪图便利,将课程重点内容大幅放置在课件上,教师授课变成读课件,进而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件上,降低了课堂授课质量。鉴此,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方式的知识技能训练,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更好地将语文知识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促使其语文素质及能力能够更好发展。
譬如,高中语文教师在面对高中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来进行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单元是戏剧单元,课文偏长也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的手段提前给学生观看成品戏剧,不但向学生预知了故事情节与发展,还起到更加直观地表达课文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戏剧主题与人物性格发展奠定了基础。本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要求学生“集体讨论后形成演出本并排练演出[3]”,在排练演出过程当中观看成品戏剧也可起到模仿演员动作神情的作用,增加学生对戏剧的贴近度,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本身的理解,从而达到本单元学习戏剧的目的。
3.把握新教材,推进大单元教学
新教材内的选文是严格按照新课程实施的目的与适应新版课标而编订的,其中的选文编排适应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反映语文课程综合性特点的同时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了多情境化的语文学习。使用新教材进行授课,不仅要学习本单元的一般特点,还要了解所选课文的具体内容。例如,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从单元导语中可以了解到:“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3]。”此导语显现出本单元的两个重点:一是从多角度认识人物性格与其形成的过程;二是深究其意蕴,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对新教材剖析不足,教学主次容易混淆,甚至是抛离学习任务群教学,从而导致语文课堂缺失核心素养,不仅没有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还缩小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空间。因此,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倡导教师运用大单元的教学方式进行。
新课程所倡导的大单元教学与传统的单元教学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所谓大单元的“大”主要是指以下四方面:一是指更多的课程内容、教学材料以及课程资源,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不是传统单元教学三到五篇文章的综合,而是根据教学需要的若干篇甚至更多、更广的教学篇目综合。二是指将教学内容使用大概念的方式进行统摄。大单元教学中要包含核心议题、教学主题、学习技能、中心思想、正确观点、教学原理与策略,即以大概念作为知识的依托,抽离出更具代表性和通用性的语文课程核心知识,后续还要不断对其进行整理、提炼、研发与重构。三是课程内容的结构化重组。大单元所含教学内容的广阔性增加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师需要对同属一个大单元里的知识进行结构化统整,使得知识间形成杂而不乱、有机呈现的关系。这一创造过程是使课程内容逻辑化的一种表现,其不仅要遵循学科逻辑,还要重视学生的认知逻辑与心理逻辑等,这就十分考验教师的学术创造能力与基础知识的功底。四是具有创设“大情境”的特征。大单元教学理论核心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所提的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多方面协调的能力,掌握各种社会与个人发展所需的知识。这种知识和技能不是脱离主体的,也不是系统的,而是具有特定情境性、地域性和个体性的,是基于特定议题、主题与任务的“做中学”[4]。这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上发挥重要作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为了进一步恢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推进祖国逐渐强大而提出。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要求,下功夫理解高中语文新课程中所包含的新版课标与教材,将其优良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在学生身上,努力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标,以便更高质量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升全民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5.
[2]杨桦.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应处理好几种关系[J].中学语文教学,2021(6).
[3]温儒敏,总编.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荣维东.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与实施路径[J].语文建设,2021.12.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