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然
摘要:教师对学生及其作品的关注、认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小学美术评价要“多”而“美”:评价角度要多维,肯定学生眼中的美;评价方法要多样,发展学生对美的认识;评价主体要多元,让学生看到更多的美。
关键词:教学评价;评价角度;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小学美术
评价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学科也不例外。教师对学生及其作品的关注和认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小学阶段的美术评价要“多”而“美”,以更突出学生本位,更贴近学生发展,更尊重学生对美的理解与表达。下面以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青铜艺术》的教学实践为例,阐释如何让美术評价“多”而“美”。
一、评价角度要多维:肯定学生眼中的美
儿童视域中的美有别于成人。那些看似乱七八糟的作品背后,可能蕴含着独特的儿童能够发现却容易被成人忽略的情感表达。评价时,教师应试着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肯定学生眼中的美。
在《青铜艺术》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关于青铜器的照片和介绍按照朝代顺序粘贴、摆放,再让学生观察不同朝代的青铜器。然后,我对学生的课前准备作出评价。对于选择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学生,我评价他们有一定的眼光,因为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制作较为完备。我请这一部分学生将自己的青铜器和其他时期的青铜器比较,再和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青铜器上比较成熟的细节。对于选择了其他朝代青铜器的学生,我肯定他们善于思考和观察,能在青铜器发展并不鼎盛的时期发现这件宝物,一定是这件青铜器有超于他物之处,还请他们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了解所得。在这样的评价下,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仔细观察不同时期青铜器的特点,积极地向同学做介绍,很快便发现和记住了不同青铜器的特点。
在第二课时的练习环节,我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海报。学生需要合作选择一类青铜器,并将自己绘制的青铜器粘贴到展板上,再分工合作,完成排版、标注名称、书写器型介绍等。考虑到学生的特长不同,最后的作品展示环节,我综合考量学生作品中的美术语言、文化内容、艺术表现等,从造型、文本内容、海报的排版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再和学生一起投票选出器型最美组、排版最具创意组和器型特点介绍最完整组等。
从多维的评价角度肯定学生眼中的美,能够凸显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让每一位学生都从中获得鼓励,受到启迪。
二、评价方法要多样:发展学生对美的认识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评价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要发挥其激励作用,推动学生成长和进步。教师可以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对美的认识。
(一)实施“跟踪评价”
“跟踪评价”和“定格评价”相对。“定格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某一方面,如色彩、构图、线条及创新之处等作出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当下的行为表现。但学生是在不断成长的,对他们的评价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作出“定格评价”,还要实施“跟踪评价”,即要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观察,对其学习的某一方面,或其在整个单元甚至整个学期中的学习进行跟踪性反馈,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作出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下面是我在这一课教学过程中,对某一位学生的部分“跟踪评价”记录:
第一课时中,小雨利用课前查找到的青铜器图片,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这件青铜器较为突出的特征,还用简短的文字标注出其所在的朝代和特点。第二课时中,小雨通过器型的学习,掌握了青铜器的不同器型特点,回顾课时一中自己挑选的青铜器,能知道并标注出其属于水器,还用卡纸剪出了多个其他水器的造型。与小组成员合作的青铜器水器海报,无论是排版还是用色搭配,都很有创意,主题也很醒目。第三课时中,小雨对鸟纹进行了创意改造,线条运用巧妙,造型生动。第四课时中,小雨将自己创意设计的鸟纹运用到了青铜器的制作中,设计的青铜笔筒既实用又美观,鸟纹的装饰与笔筒把手相互联系,造型感强。
实施“跟踪评价”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个人特点有了更多、更深入的认识。这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在之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发扬他们的优点,促其向美而生。
(二)开展“集星评价”
“集星评价”分为“卫星”“行星”“恒星”三级,主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是一种广受学生欢迎的评价方式。“颗颗小卫星”一级评价主要围绕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和课堂常规表现展开。提前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均可获得一张小卫星贴纸,集齐10张小卫星贴纸即可兑换1张小行星贴纸。“升级小行星”二级评价针对学生的课堂回答、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完成美术作品等情况展开,同样,集齐10张小行星贴纸可以兑换1张小恒星贴纸。“我是小恒星”三级评价,是最高的评价等级,收获此贴纸的学生拥有一个开盲盒的机会。盲盒中包括和最好的朋友做一次美术课同桌、“星空童画”微信推送个人画展等。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小沙同学因为良好的表现获得了微信推送个人画展的机会。我将他每一节课的作品都收集起来,在微信平台集中展示,赢得了其他学生的一致称赞。这样的评价方式本身就是在发展美,能够激励学生一步一步地攀登、超越。而且,学生之间容易形成健康、良性的竞争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向美的主动性。
三、评价主体要多元:让学生看到更多的美
教师个人的评价往往具有局限性,不能全面认识学生的美,也就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可以汇聚学生个人、同伴、家长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共同体,去看到、发掘更多不同的美。
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设计的意图,对自己作出合理评价。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小喆创作的凤鸟纹图案上用了数个“吉”字进行装饰,与大多数学生运用的云纹、回字纹的装饰不同。于是我问道:“你的凤鸟纹上画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用‘吉字装饰呢?”“你觉得你设计得怎么样?”小喆说因为自己名字中有一个“喆”字,所以他想到可以用自己的名字设计凤鸟纹,表明这是自己的设计。我又进一步引导,让小喆说一说“吉”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以及运用在凤鸟纹上可以有什么样的寓意等。如此,不仅帮助学生反思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实现了自我评价,还避免了评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更多的学生看到了更多的美。而且,在实施这样的评价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进行评价时也能有所参照。
同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同行者,也是合作者,他们之间的思想、行为、情感发展趋向一致。同伴参与评价,能让学生听到更多的声音,从而使评价更具客观性。教学中,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青铜器海报设计、分享自己创作的青铜器等环节,我都会让学生在小组内担任“美术评价师”,轮流让每个学生评价小组成员的作品或是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等。在第四课时的作业讲评环节,我还设计了“拍卖会”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青铜器作品进行现场“拍卖”。学生首先推荐自己的青铜器作品,说一说设计意图和它的闪光点以及运用的美术技法等,其他学生以举牌“竞拍”的方式,表明对这一作品的喜爱程度,最终竞拍到的学生谈一谈为什么想要得到这件青铜器。如此沉浸式的体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评价角度,使其能够看到更多的美。
家长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陪伴者,是最了解学生的个体,也是学校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可以创设机会,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家长的视角,让学生看到更多的美。这一单元的教学之后,我和学生一起在学校的文化中心布置了画展,并将其上传到学校的官方微信平台,开放了评价留言,让家长可以通过“云展厅”欣赏作品,作出评价。让人惊喜的是,家长不仅关注到了学生的作品,还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等,这样评价就更立体、更丰富了。
小学美术评价要“多”而“美”,给予学生及其作品积极的关注和全面的认识,让评价更适合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