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思达”理念下小学文言文课堂问题设计

2022-05-30 10:48潘杰
新教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读思达杨氏文言文

潘杰

学习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对于提升小学生文言修养,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当前的文言文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教师满堂问、低质量问题连续抛、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等现象。本文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为例,从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教学理念角度,谈谈如何进行小学高段文言文课堂的问题设计。

一、将课堂问题设计指向学生主体,激发兴趣

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理念认为,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以阅读、思考和表达为基本环节,学生需要经过这三个环节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深加工,才能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内化。

《杨氏之子》在两个版本的教材中都出现在五年级的下册,但是在教材中所承担的角色却不相同。在旧人教版中,《杨氏之子》是作为小学阶段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它所承担的角色是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给学生粗浅的朗读文言文的技巧、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在统编版中,《杨氏之子》虽也出现在相同的学段,但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有学习近10篇文言文的铺垫,因此在教学时,不能照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意思等步骤由教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前进。

笔者在教学《杨氏之子》时,在读的环节做了如下的设计。笔者:“文言文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杨氏之子》是我们这套教材中出现的第10篇文言文。学习了这么多篇文言文,文言文留给大家什么样的印象?”有的学生回答说,文言文课文的篇幅很短,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意思。还有学生说,有时候文言文的一个字会有多种的意思,比较难读、难理解。笔者:“的确,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到文言的机会比较少。但不管怎样,学习文言文第一步应该是——”学生:“读文言文。”笔者先让一个学生全篇读一遍课文,然后问其他学生读得怎么样。有学生回答说,有一个字的音读错了,“为设果”的“为”要读第四声。笔者追问为什么读第四声。该生:“这个‘为字在句子中解释为‘给的意思时,读第四声。”笔者:“那‘应声答曰的‘应字,该怎么读?”该生:“应该读第四声,因为它的意思是‘答应”。笔者:“是的,随着声音答应。同学们,文言文多音字就是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辨析。”

将课堂问题设置引向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多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由学生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文言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一定程度上将这些经验内化为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二、将课堂问题设计指向语文要素,拓展思维

“读思达”以阅读为前提和基础,以思考为关键与核心。余教授指出,“思考是与自我对话,强调自我的参与”,学生不仅要以读者身份与文本对话,还要以作者身份与文本对话。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时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因此,课堂的问题设计可以抓住单元的语文要素来展开,让学生不断深入文本,从不同角度与文本进行对话,以激发、拓展思维。

《杨氏之子》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课后习题指向了“智慧”一词,所以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可以紧紧围绕“聪惠”展开。笔者:“课文说杨氏之子‘甚聪惠,意思就是——”学生:“非常聪明。”笔者:“那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氏子非常聪明呢?”学生回答:“从‘应声答曰的‘应声。可以看出他反应快,很聪明。”笔者:“聪慧的表现之一是反应快。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氏子的聪明呢?”学生:“他回答得很巧妙。因为孔君平抓住杨梅和杨氏子同都姓‘杨,所以杨氏子也从孔君平的‘孔想到了用孔雀来巧妙回答。”笔者:“互相抓住姓氏做文章,聪慧的表现之二——回答妙。之所以能做出巧妙的回答,是因为——”学生回答:“因為杨氏子听出孔君平话中有话,有弦外之音。”笔者:“所以聪慧的表现之三是什么呢?”学生:“善听话。”笔者:“再细读课文,看看还可以从哪些词句看出杨氏子非常聪明呢?”学生:“从‘为设果可以看出杨氏子很聪明,客人来了会以礼相待。”笔者:“小小年纪,能以礼相待客人,聪慧的表现之四——有礼貌。”另一个学生回答:“从‘夫子一词也可以看出杨氏子很有礼貌,因为夫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还有一个学生回答:“杨氏子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未闻,让语气变得婉转,既回应了孔君平,又不使孔君平尴尬。”

上述环节借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子非常聪明”这个主问题,让学生反复回归课文,斟词酌句,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虽是同样一个问题反复出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已从单一转向多维,得以不断拓展和提升。

三、将课堂问题设计指向文化传承,增强自信

“读思达”理念以表达为归宿。表达是在阅读(认知输入)和思考(认知加工)基础上的认知输出。因为表达才让阅读和思考变得更有意义,也因为表达才能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真正的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文化自信”作为语文课程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因此,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文言文教学,并将其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教师在小学高段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更需要注重挖掘文言文背后的深层次人文精神,让学生能将民族文化之美言之于口,铭记于心,传承于身,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如《杨氏之子》的生字“诣”的教学,笔者做了如下的设计。笔者:“‘诣是什么意思?”学生:“拜访的意思。”笔者:“对,看注释我们知道它的意思是拜访。但还要注意,诣是专指拜访长辈或自己尊敬的人。文中指谁拜访谁?”学生:“孔君平拜访的是杨氏子的父亲。”笔者:“那你们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学生摇头。笔者:“孔君平是孔子的第26代后人,曾经当过舍人,陪在太子身边。能陪在太子身边,说明这个人——”学生一:“有才华。”学生二:“有品德。”笔者:“是的,要德才兼备。以孔君平的身份,还要去拜访杨氏子的父亲,你还会想到什么?”学生一:“杨氏子的父亲地位可能更高。”学生二:“杨氏子的父亲也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学生三:“孔君平居高位,又有才华,但还很谦逊。”虽然只是教学“诣”这一生字,但上面的系列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这一个文字的背后体会到古人的精神风貌,也将德才、谦恭的传统美德悄悄地播在学生心头。

综上,立足“读思达”理念的文言文课堂问题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文化自信,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效的问题设计不仅关系到一节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关系到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长远性,因此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更加细心、更加认真地琢磨。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王振辉)

猜你喜欢
读思达杨氏文言文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