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思政的“盐”上出英语的“味”

2022-05-30 03:04张云峰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译林笔者德育

张云峰

摘要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挖掘各种有益的思政资源,并采用多样的授课方式和灵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思政教育,从而让思政的“盐”更好地“溶”于课堂,使英语教学更有味、更有活力,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学科德育 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承担育人的任务。为此,英语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挖掘各种有益的思政资源,探究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让思政的“盐”更好地溶于英语课堂,使英语教学更有味、有活力,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挖掘各种思政资源,让“学科德育”丰富多彩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初中英语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政资源,将之融入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授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上) Unit 7 Seasons一课时,笔者引入我国古代与四季相关的经典诗句;在赏析英文诗歌的同时,让学生比较中外文化异同,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教授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下)Unit6 Sunshine for all 时,笔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和谐、平等”内涵,帮助学生懂得“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享有平等参与、平等發展的权利;应该同情弱者,尽力帮助智障人士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生价值,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

丰富新颖的时事、热点事件也是有益有效的课程资源。引入课堂的时事、热点事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鲜活感,使学生更易认同和接受思政教育。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冬奥会是国际性体育盛事。2022年春节遇上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这既是体育盛会,也是文化盛宴,更是极佳的教育契机。寒假前,笔者布置了与春节和冬奥主题相关的作业。新学期伊始,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畅所欲言——谈春节,话冬奥,展作品。学生们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同时,也重温了传统文化,学习了奥运健儿为国拼搏的精神。

在经济腾飞、互联网普及、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海量的信息、多元的文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信息化社会能为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非常多,报纸杂志、影视作品、各种短视频App等都可以服务于课堂教学,使课堂生色。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精心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教学内容,赋予英语课程时代元素,使思政的“盐”更好地溶于课堂,促进“五味”调和,生成“精神大餐”。

二、采用多样的授课方式,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传统课堂里,站在讲台上的都是科任教师。如今,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走到台前,体现其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笔者教授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下)Unit2 Travelling的Reading部分A trip to Hong Kong时,邀请学生到讲台上谈自己在香港迪士尼乐园游玩的经历和感受。学生不仅讲述经历,还设计互动问题,实现了良好的“共生”效应。现代教学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也是学习者(包括教师)的交往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加强人际交往,形成和谐的人际情感关系,促进亲社会性的发展,强化参与社会的能力。

适时请家长参与课堂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笔者在教授牛津译林版《英语》九(上)Unit3 Teenage problems时,考虑到青少年有成长的苦恼和麻烦,和家长之间也有意见分歧,于是邀请一位学生的妈妈(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来参与课堂,帮助孩子们一起解决问题。这位家长与孩子们用英语就课文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后来,有学生向我反馈,经过这样的课堂学习,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顺畅了很多,也更能理解父母了。

教师不做“麦霸”,让学生和家长来分享“发言权”,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种真实生动、贴近学生生活并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使思政教育花开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

三、选择灵活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正向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评价应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和期末评价等。但长期以来,评价被简化为纸笔测试,导致此种测试的功能和作用被片面夸大,而课堂内的即时评价等活动的意义和功能被弱化,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的主体地位逐步缺失。大多数教师更注重单元评价和期末评价,而对日常课堂的即时评价和作业评价则难免敷衍,课堂上只有“Good!”“Well done!”之类的赞美,缺乏针对性强、细致入微和直抵人心的评价;学生作业大多是抄抄默默和刷不完的题目,其中的错误又常常被大大的红叉刺眼地指出。一些教师尚未认识到(课堂中的)“评价促进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导致在课堂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上的选择失当。而恰如其分的评价常常有激励人心、引导方向、强化动力、促进发展等作用和功能,现场的、即时的评价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在教授牛津译林版《英语》七(下)Unit7 Abilities中的情态动词can的用法时,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T: What can you do? S: I can play the violin. T:Oh, I cant play the violin. Can you teach me how to play it?S:Yes, Id like to.T: Thanks.当学生提到会拉小提琴时,笔者趁机用“示弱”的方式请求学生教自己拉小提琴,学生欣然接受了,此举于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地位,使之即时增强了学习信心。此时,学生在悦纳自己的同时也悦纳了老师,悦纳了学习。

笔者在为学生布置与春节和冬奥主题相关的作业时,改变了以往的作业形式,让他们可以选做一些拓展类作业来替代书面作业,如拍摄视频或用绘画方式介绍传统节日春节,或介绍一个冬奥会运动员或运动项目;可以演唱英文歌曲、进行英语朗诵或者用英语配音;可以小组合作表演英语戏剧等。开学后,笔者除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还让他们互相点评作业,并评选优秀作品。作业也是一种评价方式,这些形式多样的作业以及其后彼此间的互相点评备受大家欢迎,他们乐意而为,纷纷交出令人惊喜的“答卷”。如此所得的收获远远超过做几张平常的试卷、几次寻常的作业所能达成的效果。

在一定意义上,所有的评价都是价值评价。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恰当的正面评价即便是瞬间发生,即便是细水微澜,也能产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积极效应,也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萌发和强化。有时看似不经意的正面评价,却可以唤醒学生处于沉潜状态的进取力量,而当这种力量被激活和强化时,“学科德育”和“教学育人”的作用已在悄然发生。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思政教育

实践是价值观生成、发展的基础,更是价值观形成的落脚点。价值观的培育需要知识的支撑,更需要和学生的生活交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能促使思政教育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教师要重新理解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优化育人方式,深化育人效果。

笔者带领学生学完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下)Unit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以具体行动帮助贫困儿童。一周后的课堂上,学生纷纷用英语汇报,有的组给贫困儿童捐书和文具,有的组给贫困儿童寄出衣服鞋子,还有的商讨成立“Fund of Loving Angels”,在城市商业区举行爱心义卖活动,再将义卖所得捐赠给贫困儿童。看到学生们汇报时激动的面容,笔者觉得友善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发芽开花了,他们就是一个个“爱心天使”。教师可以如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社会正能量,体悟到积极向上的动力。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付出真心诚意,时刻把学生装在心中,努力将正确的理想信仰内化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习惯修养,使学生内心的价值追求和外在的自觉行动融为一体。教师只有不断地增强本领,顺应新变化,掌握新方法,研究新策略,才能使思政之“盐”更好地溶入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为学生做好每一道“精神佳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更好地实现英语學科的育人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德育专项课题“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课题编号:XKDY202002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译林笔者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老师,别走……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