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三会”课堂促进智慧发展

2022-05-30 03:04周云龙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三会对顶角截线

周云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操作、观察、概括,能正确认识同位角。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数学表达能力、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同位角;掌握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条理地观察、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流程

1.回忆已有知识,导入新课。

活动1 (摆一摆,画一画)教师手里有两根木条(一根木条标注红色),演示不同的摆放方式。

师:请你从数学的角度,画出对应的几何图形。(一名学生画图,一名学生板演。)两直线相交形成几个角?

生(齐):4个角。

师:这些角中有你熟悉的一对角吗?

生(齐):对顶角。

师:有几对对顶角?

生(齐):两对。

师:对顶角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

生1:从数量关系的角度看,对顶角相等;从位置关系的角度看,对顶角有公共顶点。

师:表述得比较清楚,有补充的吗?

生2:从位置关系的角度看,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且位置相对的两个角才是对顶角。

生3:从位置关系的角度看,对顶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师:你还有什么样的发现?(教师转动其中一根木条。)

生4:当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时,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生5: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生6:两条直线相交,角的大小变化,相交所成的位置也在变化。

师:很好,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它们相交产生的角的数量特征有关。

2.丰富活动经验,探究新知。

活动2 (摆一摆,画一画)学生手里有三根木条(两根红木条标注为a、b,剩下一根标注为c),操作不同的摆放方式。

师:请你从数学的角度,画出对应的几何图形。(一名学生画图,一名学生板演。)请问a与b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生7:有时相交,有时平行。

师:什么时候直线a、b是平行的,什么时候又是相交的呢?

生8:当a、b都与c垂直时,a与b平行。

生9:不一定(稍作停顿,憨厚地笑了笑),就是我不会说。

师:你能上来用木条摆一摆吗?(生9很自信地上黑板板演。)如果直线a与b同时动起来,我们会想到……

生(齐):雨刮器。

(视频显示:简易的两个汽车雨刮器刮雨水的动画。)

师: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直线c称为截线,直线a与b称为被截线。如图1中∠1与∠2这样的一对角称为同位角(屏幕显示),你能说说同位角有什么样的位置特征?

生10:都在截线的上方,被截线的右侧。

生11:我觉得这样概括不够准确。如果截线是竖着放的呢?

生12:我赞同生10的说法,我觉得同位角应该都在截线和被截线的同一侧。

师:8个角中还有同位角吗?(一名学生上黑板边指边叙述。)

师:同位角一定相等吗?

生(齐):不一定。

师:固定木条a、c,转动木条b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13:当∠1与∠2相等时,直线a与直线b平行。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表述这一发现吗?

生14:因为∠1等于∠2,所以直线a平行于直线b。

师:大家能用文字语言概括吗?试着对同桌说一说,限时1分钟。

(学生互相表达。)

(屏幕显示:通过实践,我们获得一个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这个基本事实的条件是什么?

生(齐):同位角相等。

师:结论又是什么?

生(齐):两直线平行。

师:哪位同学能画出这个基本事实所对应的图形?(一名学生画图,一名学生板演。)

师: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述这一基本事实。(一名学生书写,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指导。)

3.反观之前所学,合理解释。

活动3 (忆一忆,画一画,说一说)我们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经历过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过程。大家动手画一画并说明,为什么这么画两直线就平行呢?

(学生动手画图并说理。教师巡视并挑选不同的特殊图例进行呈现,进行一般性概括。)

4.提炼探究方法,启发思考。

师:什么样的一对角称为同位角?

生15:在截线的同一侧,也在被截线的同一侧。

生16:应加上“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师:哪位同学能叙述本节课探索的基本事实的内容?

生17: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生18: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师:如图2,∠1=∠A,∠2=∠A。请你指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个别点拨、指导并展示优秀书写。)

师:我们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怎么探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基本事实的?

生19:通过固定两根相交的木条,绕一点转动第三根木条,我们发現“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生20:通过转动木条,我发现,当两根木条都与第三根木条垂直时,这两根木条互相平行。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况:当两根木条与第三根木条所夹锐角相等时,这两根木条互相平行。

师:很好,从特殊情况延伸到一般情况。刚才生20的表述有问题吗?

生21:这里的“所夹锐角”应改为“同位角”。

师:如果不是“同位角”,会如何?(生21用手比画,教师板演。)本节课借助“转动的木条”这一问题情境,由动到静,由特殊到一般,探索、归纳出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你能再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吗?课后用心想一想,下节課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智慧。

四、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概括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鉴于学情,鉴于个人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鉴于“智慧数学”强调构建充满灵性和思维活力的课堂,笔者尝试激励、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表述,以智慧的教学促进学生智慧地发展,具体如下:

1.聚焦“木条的动与静”,学会观察。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通过数学的眼光,学生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本节课通过两次“摆一摆,画一画”、一次“忆一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笔者从活动1到活动2,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引导学生由实际物体(木条的动与静)抽象出几何图形(直线的变与不变),强化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为学生建立直线位置关系和角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暗示。笔者将两根木条标注红色,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观察被截线、截线以及由此形成的“三线十二角”中的“八角”,为探索、归纳相关结论奠定基础。

2.聚焦“平行的是与否”,学会思考。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通过数学的思维,学生能够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构建数学逻辑体系。本节课通过问题以及追问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独立的数学思维过程,掌握“基本事实”的发生与发展,加之对已学知识的验证,不断提升学生的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课后作业有梯度、有深度,是刺激思考、探究心智功能的较好策略。开放性问题既是对本节课探究内容与方法的总结提炼,有利于形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又是对后续思维方法的指引。学生通过对基本事实的过程回忆,也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3.聚焦“问题的因与果”,学会表达。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通过数学的语言,学生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科学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形式。本节课的设计通过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有梯度的问题情境,不断鼓励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动反思、提炼、归纳、概括相关结论,慢慢形成数学特有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学习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学生之前对两直线平行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操作层面和直观感受上,通过获得的基本事实再反观之前的学习,验证之前操作的正确性,学会利用基本事实有条理地解释画图操作的合理性,从而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

叶显发教授说:“课堂文化是一块土壤,它可以生长快乐,也可以生长痛苦,这一切都在我们教师。”教师只有努力营造“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展学生”的课堂文化,才能让学生在生长快乐的同时生长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第三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三会对顶角截线
对顶角不一定相等是命题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余角、补角与对顶角
观三线 抓特点 辨八角
“相交线”检测题
高中英语诗歌教学要注重“三会”
南通市“三会”召开学好用好红色期刊总结表彰会
平行线中的“截线”
江苏省“三会”换届合署大会在泰兴召开丁解民任首届江苏省“三会”理事长
“相交线”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