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有力量

2022-05-30 13:12:39朱金茹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创新思维合作学习

摘要:一次大胆的挑战性学习尝试,证明了“挑战”有力量。教学中,应当发挥“挑战”所具有的力量——用挑战给学生一点“恐慌”,用挑战点燃学生探究兴趣,用挑战推动学生合作学习。

关键词:挑战性学习;作业设计;合作学习;创新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随着学段升高,作业的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这不禁让我想到我进行的一次挑战性学习尝试。这次尝试不同于以往,却让我看到了“挑战”所具有的力量。

一、 一次大胆的挑战性学习尝试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鹿角和鹿腿》是一则寓言,读懂故事、理解寓意是该文的教学目标。由于故事浅显易懂,学生很快能够领悟其寓意:事物各有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好坏。按照往常的教学习惯,我会布置给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其寓意”的作业作为复习巩固。但这样的作业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呢?学生能背诵寓意并不代表能理解其内涵,也不代表会运用这些内容。

在带领学生集中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寓言故事,以及拓展阅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伊索寓言》的基础上,我决定进行一次大胆的挑战性学习尝试——“我也当回小伊索”。我这样引导学生:“《鹿角和鹿腿》一课告诉我们的寓意,在我们生活中也无处不在,你能不能来当一回‘小伊索,联系生活,用这个寓意创编出一个新的寓言故事呢?”这样的作业无疑是颇具难度的,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检索、迁移、细化、建构、创造等一系列活动,最后还要落到语言文字的组织上。我有点担心:三年级作文刚刚起步的学生是否能适应和胜任?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眼前一亮,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思考着:有抓耳挠腮的,有托着腮帮的,有窃窃私语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姿态,可以肯定的是,学生都被“裹挟”进深度思考之中了。

在几分钟的独立思考之后,有个别学生好像有了想法,举起了手。但大多数学生仍有些迷茫。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一个人“跳着摘果子”还是略显吃力。于是,我立刻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交流中,碰撞思想,互相启迪。

不一会儿,好几组学生举起手来。看着一张张笑容洋溢的小脸,我知道,这次尝试应该是成功的。果真,各小组一个接一个地做了精彩的汇报——

《玫瑰花与花刺》:美丽的玫瑰花不喜欢突兀的花刺。一个男孩来摘花的时候,因为花刺而没有摘玫瑰花。不成想,难看的花刺竟然保护了玫瑰花。

《牛角与牛尾》:威风凛凛的牛角觉得细长的牛尾太不协调,但一群蚊子围攻老牛的时候,威风的牛角根本对付不了,倒是牛尾轻松甩几下就赶跑了蚊子。

《木锁和铁锁》:主人喜欢雕刻精美的木锁,不喜欢黑不溜秋的铁锁,可是精美的木锁抵挡不了小偷。失窃之后,屋主人后悔不已。

每次当我读到学生创编的一个个精彩寓言时,我都会为他们创意之贴切、语言之生动而惊喜不已。课文中的抽象寓意,显然已经融入学生自创的寓言故事中,为他们所掌握,并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

二、 发挥挑战的力量

明明是一次略显困难的学习任务,学生却完成得比简单的学习任务更加开心、更加主动。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挑战”具有力量。对于学生而言,“运用知识去创造”远比“往脑袋里装下知识”要有意思得多。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获得的是无可比拟的思维乐趣和创作成就。所以,教学中,我们应当发挥挑战的力量。

(一) 用挑战给学生一点“恐慌”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迪奇将学习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最里面一圈是“舒适区”,是指完成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时,学习者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中间一圈是“学习区”,对学习者来说有一定的挑战,但通过努力可以胜任;最外面一圈是“恐慌区”,是指超出学习者能力范围的事务或知识,会让其心理有所不适,甚至可能导致學习者放弃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处于“学习区”——不断学习新知与新技能。 一段时间后,“学习区”会慢慢变为“舒适区”,使“舒适区”扩大,而因为学习能力的增强,一部分的“恐慌区” 也会相应地变成“学习区”。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的学习应当处在“学习区”。然而,是不是就让他们一直处在“学习区”呢?能不能在区与区之间发现某些有价值的中间地带,让学生除了在“学习区”体验外,也可以有“恐慌区”的体验——尝试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其能力更快地发展?

在这一次的作业尝试中,我得到了答案。

以前,我过多地“庇佑”学生,让他们太久地待在“舒适区”,缺失了学习的活力,把学习变成了“温水煮蛙”。其实,我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生活”在“学习区”,让他们适当地接受挑战,面对“麻烦”。我也应该适时地让他们涉足“恐慌区”,即便暂时不能胜任,也能让他们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学习区”向“恐慌区”过渡的区间,实则为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也是学习活动的增值区,是“跳一跳,能摘到”的那个区域。

冯卫东老师在《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一书中提出,“设置障碍,撩拨强学欲望”。他指出,“为防思维成止水,不妨投放些鲶鱼”。“鲶鱼”可以是课堂中的挑战性学习任务——摒弃照本宣科,深入钻研教材,寻找激活思维的“鲶鱼”,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平时教学中,不妨与学生一起,少待“舒适区”,常在“学习区”,偶涉“恐慌区”,用挑战给学生一点“恐慌”。

(二) 用挑战点燃学生探究兴趣

在过往的工作中,我常思考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一些,让知识更贴近学生,让训练更亲近学生。总以为,简单的问题会让学生多一些自信,然而,课堂上一系列的浅近碎问,看似答得热闹,但又有多少能够在学生的心湖里泛起涟漪?

这次教学中,我以为的“有困难的作业”却点亮了学生眼里的火花,我看到他们明亮的眸子里充溢着求知的渴望、探究的欢喜。我明显地感觉到,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水平的任务,学生不是感到畏惧退缩,而是兴趣满满,主动迎难而上。由此可见,挑战性学习与探究性兴趣是连在一起的。挑战虽有难度,甚至会带来些许恐慌,却更能把学生的兴趣点燃。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一个伴有情绪的认知过程。在兴趣引导下,儿童会立即进入高度唤醒状态并积极投身学习。同时,问题化解后迎来的豁然开朗,也常能吸引儿童不断探究。在日常的观察中,我也时常感受到,学生喜欢思考,而不愿意成为知识的“容器”。

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提供挑战性学习任务,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体验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究中学习的快乐。一旦有了这样的体验,我相信,学生会爱上学习。

(三) 用挑战推动学生合作学习

挑战性学习的设计也要把握一个“度”——尽可能不损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更多地“自助”;还要努力做到“他助无痕”,最终把“他助”化为“自助”。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无痕的他助”。

“我也当回小伊索”的挑战性学习,让学生从一个前置的已知寓意的寓言故事出发,创编新的寓言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棘手的任务,却能推动他们开展真实而有效的合作学习。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讨论甚至辩论发现,其他同学对同一事物有着与自己不同的认识,这能帮助学生克服认识事物时的自我中心倾向,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多元思维。随着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开展,学生共享的知识能够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新的知识结构便会形成。比如,一名学生结合《买椟还珠》的故事,“嫁接”、整合出了新故事《木锁与铁锁》。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观点冲突,也可以促成新观点的产生。比如,对某一事物美与丑的认识差异,“碰撞”出了《牛角与牛尾》《鱼鳞与鱼鳍》等故事。这些都引导学生超越既定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为他们发展创新思维提供了适宜的平台。

正是挑战性学习所具有的“挑战”的力量,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了空间,帮助学生获得了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学中,我们应当发挥挑战的作用,让学生有“恐慌”、有兴趣、有合作。

(朱金茹,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创新思维合作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26:32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47:56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33:38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9:32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22:47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5:16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4:19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9:04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