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有效策略

2022-05-30 19:21魏全忠
江西教育C 2022年11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班级管理

魏全忠

摘   要:班级是一所学校最基本的单位,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模式,学校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本文从班级作用、班级建设、班级制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力求通过有效的班级建设与管理,提升班级力量,发挥班级的育人功能,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展示才能、发挥才智的个性化发展舞台。

关键词:班级作用   班级建设   班级制度   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目的,将年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程度大体接近的学生集中到一起,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划分、建立的教育单位。班级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发源地,也是学生向社会化转变的实践场所,更是学校管理、教师教学的基本单位。因此,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班级的作用,注重班级建设、班级制度和班级管理,才能有效建设与管理班级,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一、明确班级作用,建设班级育人“阵地”

班级是学生学习、交往和活动的主要“阵地”,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处理社会关系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一)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因此,班级中合理的规章制度、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物质条件和环境,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与班级群体进行互动,能够及时发现并调节危害学生身心发展的不良因素,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班级生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土壤”,既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又能为学生提供展现才能的平台。建设温馨、健康的班集体,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自身的价值,实现个性发展。同时,在班级的各种集体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与同伴的成长和不足,进而取长补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基。班级有确定的组织、共同的愿景、自身发展的目标、各类角色的分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些都是社会关系的一种“映射”,处理好这些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同时,开展各种班级活动,能让学生得到不同的体验,产生不同的期待,对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属性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为学生的生存能力奠定基础。

二、推进班级建设,营造班级育人环境

有效推进班级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育人环境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在建设班集体的实践中,班主任要与学科教师相配合,结合学校的“校情”和学生的“学情”,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合理地规划班级的远景发展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然后开展实践,循序渐进地实现班级的发展目标。

(一)合理认识“初始班级”的背景

在班级建立伊始,班主任就要对“初始班级”的背景进行分析,如学生的学情、行为习惯、家庭背景等,特别是要对影响班级发展的内部、外部因素进行有序的整理和科学的研判。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才能进一步进行班级发展目标的规划。“初始班级”的背景内容要尽量全面,包括班级每个成员的信息、任课教师的特点,还要结合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筛选出真正有用的信息,进而建立对班级背景的正确认知,为教师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二)确立合理的班级发展目标

思想决定方向,行动决定成效。确立班级发展目标是为班级的未来发展确定方向,是班级管理、活动设计的“指示灯”。班级发展目标要立足学生的“学情”、学校的“校情”,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促使学生实现连续性、综合性、个性化的发展与进步。

(三)策划综合性的班级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班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在班级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的。因此,班主任与学科教师要策划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既反映当前社会进步的要求,又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策划有针对性的集体实践活动,強化班级对学生个体行为的“同化”力量,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同时,觉醒自我意识,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完善班级制度建设,提升班级集体力量

(一)完善班级规章制度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为使班级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应建立和完善班级规章制度,优化班级教育管理效果。班级规章制度包括纪律、考勤、学习、卫生、评先奖优制度及各种岗位责任制。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应以学生的意见为主体,集思广益,并经过全班学生表决通过,才能实践。此外,在班级规章制度的运行过程中,教师还要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结合相应的奖惩制度,促进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重视班级核心力量

任何一个团体中,核心力量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班干部是班级中重要的核心力量,班级建设要重视班干部的引导与榜样作用。班主任要选拔并培养出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有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为班集体服务中增强集体意识、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建设健康的班级文化

班级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积淀、凝聚成独特的班级文化,成为班级学生认同和追求的理想、价值、思维、情感、行为。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学生正面人格的形成和持续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关心他人、遵纪守法、合作分享。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通过健康的班级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强化班主任管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班级

美国教育评论家劳伦斯·A.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呼吁教师从个体生命成长的角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理解、宽容、合作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享受圆满的精神生活。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班级,让学生置身于充满特殊成长意义的生态系统中,主动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一)做学生个性发展的“守护者”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班级管理者的全力呵护。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做学生个性发展的“守护者”,守护学生的纯真、热情、信心、想象,具有尊重、平等的意识,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建议,集思广益。如此,班级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做学生共同发展的“促进者”

班级需要班主任的精心培育,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建设。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成为班级的参与者、指导者、维护者与促进者,使学生和教师的潜力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班级是学生和教师的公共生活空间,有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愿景和目标,有共同制定的规章制度,有稳定而持久的人际关系,是成员之间互相依赖的共生系统。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积极开发班级潜在的教育资源,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在班集体的生活与学习中实现社会化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M].汪彭庚,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3]劳伦斯·A.克雷明.公共教育[M].宇文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班级管理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