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较好的信息技術核心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来支持学生的终身学习,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责任。目前,中小学已全面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学生喜欢操作电脑,让信息技术课程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让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无法达成。随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发布,新课程要求改变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能够学有收获,这才是改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的唯一途径。那么应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佳?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激活课堂,达到教学目的。
一、精心准备 千辛万苦不言累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名初中生来说,好奇仍然是他们的天性,未知的一切往往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兴趣无需我们刻意培养,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会发现,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那种天性的好奇和主动逐渐被冷淡、漠视所取代,学习成了应付,并没有从认知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为什么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状态?这是困惑我们的首要难题,是课堂效率提升的重大阻碍。通过对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析,寻找出学生兴趣丧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教学环境的不完善。信息技术课堂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所以对教学环境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节在机房里的信息技术课,学生总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电源线接触不良、鼠标线松动、键盘不灵等,特别是近几年,我校机房多年没有更新设备,电脑故障率高。这样间接磨灭了学生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提升能力的外在因素。第二,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我们在课堂上追求整齐规范的学生学习状态,却忘了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整齐划一的教学势必扼杀学生的天性,最终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第三,对于教材的把握。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都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技能。我们在教学时,如果总是强调概念的理解、强调信息技能的学习,本身就将学生从学习的主动转向被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一点点磨灭。
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通过教材分析,熟悉教材的目的和任务,抓住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教学的根本依据,确定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案,全面设计教学环节及活动,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全方位,联系实际,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到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合理运用生活元素,提高课堂情趣。
上课前,教师要对教学环境进行充分的准备。将机房的教师机、学生机、网络设备、桌椅等硬件设备调试好,检查极域电子教室系统能否正常运作、学生机是否都能连上教师机、作业的上传下载系统是否完备等等。信息技术课还有许多课前需要预装的教学材料,比如课件、学件、学生练习相关的素材等等。备课时,关于素材的选取,是重点考虑的内容。选取身边的的素材,对于学生是否认真完成任务有很大关系。例如:在学习《ppt插入图片》这一章节时,若只是介绍讲解图片的剪裁和插入原理而随意让学生输入文字或使用网络上一张图片来进行插入,学生根本就没兴趣。假若提供给学生的素材来自身边,那得到的效果就会不一样了,比如动漫、校园生活等这些学生非常熟悉、津津乐道的材料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完成学习目标。再如我在教学《会声会影》这一章节时,并没有选取教材中的“包饺子”视频,而是采用学校环境视频,拍摄各种短视频作为素材,供学生使用,做出来的视频非常有趣。
二、有效组织 千方百计促成长
经过了充分细致的备课这一“序曲”,就是通过不断地实践,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寻求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将课堂交给学生,希望学生在学习时转变为引导者和参与者,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我的主要做法为:一是缔造教学情境。缔造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和形象化,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实或现象,在缔造的有效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思维将得到空前未有的激发,自然而然地产生“我想做些什么”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准备探亲之旅》一课时,缔造真实情境:我的家乡桐城不仅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且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家乡人,你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呢?学生带着对家乡的热爱进行网络搜索,活动参与度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技能。二是设计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例如学生学习《规范英文输入》一课时,通过玩“键盘拼接”游戏,让学生活动手指,通过观察键盘字母键区,帮助教师完成字母键区的拼图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了解26个英文字母在键盘上的排列方式这一枯燥的知识融入游戏中,增强其趣味性,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课堂中多提问题。将教学内容蕴含在一个个问题之中,点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并和学生一起探究,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在进行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得出真知。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和方法,必须始终遵循一个原则: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这样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体现出来了,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效率高,效果好。
将课堂开放,交给学生,学生们的天性被释放了,他们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表现出各种投入的状态,遇到问题会着急,获得成功会兴奋等等这些情绪都自然而发。同时发现,学生间的差异在课堂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和进度也就不同,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是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如果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让学生有事可做,这里就要解决“让学生了解自己做得如何?”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突破:第一就是课堂及时评价与反馈。结合课堂提问、操作指导和师生交流进行过程性评价。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性很强,要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能够适时调控学生学习进度和状态,对学生学习也能起到及时指导的作用。第二就是探究运用小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教学中,由于我校机房计算机的摆设,将前后两排的8位同学确定为一个小组,再在这8位同学中确定一位有计算机操作基础、有耐心的同学担任组长。在自主探究阶段时,教师先检查组长完成情况,再由组长辅导有困难的同学。这种协作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效能,还可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或组员,以加分或发放奖品等形式作为奖励。通过评比,让学生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三、潜心辅导 多管齐下育人才
為了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并对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我们要充分做好课后的辅导环节工作。课后,通过布置主题性实践作业,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发现、学习的探究过程和收获以电脑作品的形式整理出来,将其展示在课堂上,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学习的兴趣会更浓。他们会将课堂上意犹未尽的操作方法进行巩固练习,并积累丰富的作品。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学生们课前主动预习,准备材料,课后进行学习记录,真切感受到这才是回归自然的学习!
在七、八年级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的同时,结合“双减”政策,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专业知识和更高的应用技术的需求,我校成立了“创客社团”。在社团里我们开设过机器人课程、Python基础课程和ppt提高课程等等,由于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程序,难免被程序中的英文单词弄得“头疼”,于是课下认真地记单词,他们认真学习的劲头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每周的课堂上,认真听,课下不忘重复试验。在安庆市创客比赛中,二中代表队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在桐城市教研室每学年开展的信息技术学科学生作品活动中,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为了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还利用网络技术的开放共享性、及时交互性等显著的特点,设计有个性的课程和学习资源库,将学习的资源和内容通过网络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获取信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学生就像进入了教育超市,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好的学习内容,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提供了保证。教师可设计各种任务作为学习的载体,学生在挑战任务的过程中,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知识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应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体验,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热爱学习的本性,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遵守法规 信息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机遇,但社会成员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通过研究可见,信息社会责任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对信息技术负责,即负责任、合理、安全地使用技术;一方面是指对社会及他人负责任,即信息行为不能损害他人权利,要符合社会的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等。
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
(2) 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
(3) 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
与其他传统学科教学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强,贴近生活实际,数字化程度高。鉴于此,将中小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植根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当下学校教育的不二选择。
信息社会责任的形成需要学生直面问题,在思考、辨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向、理性的信息社会责任感。所以,在培养“信息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时,要结合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挖掘、观察信息网络中的典型事件,鼓励学生通过求证、讨论和交流,做出正确的选孝和行为。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在本质上有其普遍性的一面,但也有其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是,信息技术学科中往往包含了其它学科的知识,是互相渗透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才能把重点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应用上。只要我们以先进理念的教法为根,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我们的课堂经营得妙趣横生,就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作为教育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