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学校思政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但是目前还存在着思想认识、管理机制、教育教学、教材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试图通过构建四个体系、培育一个团队的“4+1”模式,来改变思政课程的问题现状,切实提升思政课程育人效用,真正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政课程;课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7C-0041-04
*本文系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立项课题“‘三全育人视阈下中职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校本实践研究”(ZYB254)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06-21
作者简介:孙利帅,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学教学。
一、前言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这些重要指示为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确定了行动纲领和育人目标。
二、问题表征
(一)思想认识问题
1.知识获得的现实状况与心理预期的矛盾。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的思政课、历史课等学科的学习后,到了中职学校继续思政课的学习,学习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会感觉内容重复出现,没有学到新知识,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少数学校甚至认为,思政课的开设和教学没有太多价值,不如把思政课堂教学的时间让给学生的专业学习。
2.对思政课价值的错误认识。师生普遍认为思政课教学和学习,就是“说教课”,教师把正确的思想政治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机械地记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精神追求。对此现状客观的评价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3.注重卷面成绩,忽视社会实践。师生往往错误地把思政课的卷面考试成绩高低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认识水平,因此,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学习,而忽视了应有的社会实践。
(二)管理机制问题
上级主管部门过去对于思政课程育人的建设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从文件的下发变成学校层面的困难情况说明、实施规划和方案制定,而相应的配套政策、制度、措施以及实施办法得不到落实。对工作的开展也缺乏应有的考核、反馈、评估。基层操作基本上是“扯着虎皮当大旗”,敷衍式应对。
在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中,也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提高思政课程育人质量效能的教学管理、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激励评价等相关制度。
(三)教育教学问题
1.学生管理工作更多停留在“束缚式”的管理,严格规定学生必须遵守的制度、条例、违反处理办法等所谓的“高压线、红线、底线”,还是沿用传统的“堵截与惩罚”的学生管理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和风细雨、潤物无声,以“疏通明理”为主要方式的科学、人文的管理方式和自觉、平等、尝试、体验的“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管理理念尚未完全形成。
2.在学生思想政治建设过程中,思政教学课会出现被挤占的情况。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设置与常态教学执行过程存在“两张皮”现象,甚至为了应付检查,出现内外“两张课表”的现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考试办法、评价内容等没有被新颖的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所替代,“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现象依然大面积存在。
(四)教材内容问题
中职思政课程内容层面存在诸多问题。中职各年级思政课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独立,属于并列式编排,从内容的逻辑架构上来说,存在孤立的问题。教材内容的素材库缺乏,可以直接运用的素材少之又少,需要教师、学校或者区域学科组共同开发。同时,教材素材资源的开发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教师开发能力不强。
(五)师资队伍问题
思政课程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学校把思政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其师资数量、队伍建设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学校专业课、实训课。思政教师的业务能力也不足,队伍整体教育教学能力不强。由于学校不重视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进修、提升的机会也相应较少。一部分思政教师看不到希望,主动躺平,懒于教学研究,满足于完成学校安排的课表任务。
三、实践路径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思政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从学校层面来说,亟需从思政课程教学标准化的目标体系、融合化的内容体系、立体化的实施体系、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结构化的教师团队五个方面同心同向、协同发力,构建“4个体系培育1个团队的‘4+1模式”,打破当下思政教育教学的低效局面,切实提升思政课程育人的效能。
(一)提升教育理念,构建思政课程教学标准化的目标体系
“三全育人”明确了育人主体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而且包括参与学生成长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服务的全体人员。育人的过程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是从学生入校、毕业、就业等育人内涵存在的全部过程。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固定化的形式和空间,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进实景、网络、虚拟及场域的全域世界里,全方位育人。
“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三者是一个闭环整体,解决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1]。对于思政课程来说,“三教”是整个系统育人的三个方面,三者不能割裂开来,必须整体设计与建设。
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并设计,将思政课程育人的思想落实到“三全育人”行动中去,形成经验、案例等,并以标准化的范式、模式沉淀下来。同时将“三教合力”融入到第一、第二、第三课堂中去,形成系列教材、成套教法,并上升为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标准化方式进行成果发布与推广。将“三全育人、三教合力”的标准化建设作为课程育人目标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思政课程教学标准化的目标体系。
(二)充实学习内容,构建思政课程教学融合化的内容体系
针对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慢了一拍”(更新周期长)、“硬了一点”(表达精练,语句信息密度高)、“少了一些”(案例素材补充少、教学手段少、实践活动少)等问题,必须采取以下行动。
1.深度挖掘思政课程多种教学元素。对红色元素、正能量、法律法规、哲学思维、职业生涯规划、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充实学习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自然的、历史的、红色的资源按照主题式、专题式进行深度挖掘,丰富学习内容。
2.融合思政课程多种教学要素。引导学生绘制中国革命史时间轴,利用专业技能研发各种具有红色精神的物化作品,利用信息、AI智能技术以及声光电集成技术重现当年历史等,丰富教学方式。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和互联网的特色优势,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研究利用微信、QQ群、微博、电子邮件等工具传递思政课教学内容。
挖掘思政元素,融合教学要素,完善内容架构,使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真正实现思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2],构建思政课程教学融合化的内容体系,提高思政课程育人效能。
(三)创设教学环境,构建思政课程教学立体化的实施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而应该是经过对文本内容的内涵与外延的深度研究后,通过适合且匹配的活动载体植入,借助活动载体进行意义学习。
1.自主选择社会调查活动。学生根据社会调查活动项目,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设计项目流程,合理安排时间完成。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到现实活动中去亲身体验感悟,并由此达成学习效果和教育意义。
2.积极创设教学环境。第一,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各个学段、年级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的变化而出现的时空性差异。第二,要注意学生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个人行为的场域性差异。第三,应关注思政内容与横向的学科、纵向的专业全面提升、整体发展的问题。第四,应充分重视大环境、软环境和云环境对学生的促进作用[3]。教师根据思政课程内容精准设计活动方案,让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展示、演讲辩论、社会实践报告等活动进行思辨感悟。创设从上至下、从前至后、从古至今、从平面到立体纵横交错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深度学习,进而构建起思政课程教学立体化的实施体系。
(四)创新评估机制,构建思政课程教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动态跟踪。将原来的静态监测和监督改变为实时动态监控,变后查为前研、变定时查为随机查、变学校内查为聘外查。推行“三集一创”制度:集体备课、集中听课、集智评课,创新课堂教学[4]。
2.反馈的时机与机制。以课、周、單元、模块为单位的短周期评估反馈为基础即时调整,建立反馈—帮助调整—再反馈—再调整的跟踪机制。
3.激励教师聚焦增值评价。创新型课堂、实践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等应该作为学校追求的主流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导教师聚焦纵向增值和横向增值评价。
4.创新评价机制。选择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传统与创新、显性与隐性、单一与整体的组合式思政课堂绩效考核指标,真正形成比较完善的多视角、多视域、多主体的多元开放的思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五)优化师资配置,构建思政课程教学结构化的教师团队
1.顶层设计,有效实施。引培并举、专兼职统筹,做好梯队建设。积极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好头、领好路,中年教师支撑好,老年教师不掉队,兼职教师跟着走。实施骨干教师“领雁计划”,即一个骨干教师与几个青年教师成立合作组,共同完成三年达标任务,鼓励合作组提前完成达标任务。
2.整体规划,定制培养。对考核成绩优异的青年教师申领“超越计划”,即对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目标做持续5—10年的奋进,由此搭建好思政教师的成长梯子。
3.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在培养过程中,学校外聘思政课名师、专家担任思政课教学、活动设计、课题研究等的指导专家,定期活动。积极创造思政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并在经费、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
4.文化助力,全面推进。学校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激励思政教师迅速高质量成长,形成文化润师、管理育师、制度促师、氛围染师、环境助师的良好氛围。在培育思政教师的同时,以点带面,也能同时带动其他学科教师的共同成长。
学校要对思政课程教师团队建设贯彻好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优化师资配置,构建思政课程教学结构化的教师团队,为思政课程育人奠定基础,切实提升教学效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参考文献:
[1]何春连.文化自信建设下茶文化在职业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实践研究[J].福建茶叶,2021(12):205-206.
[2]张晓平,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疏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32-34.
[3]周文.教学要素视角下“大思政课”的建设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1(12):75-79.
[4]夏海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取径之误与取向之思[J].江苏高教,2022(3):87-91.
责任编辑:王新国